首頁 > 正文
一條辭職短信背後的堅持和深情

  爬上高樓為居民採集核酸,對曾世敏來説已經習以為常。

  曾世敏在吃飯間隙接聽居民打來的諮詢電話

  曾世敏為居民採集核酸

  她,因連續奮戰在抗疫一線而數次暈倒;她,面對老公的愛憐勸阻,在疫情襲來時毅然選擇了堅守。她叫曾世敏,沙坪壩區小龍坎街道嘉新社區的一位工作人員。

  “冉書記您好,我是曾世敏家屬,聽聞近期疫情嚴重,特向你們一線的同志&&崇高的敬意!作為一名共産黨員,本應在這個關鍵時候支持我妻子挺身而出,盡責在崗做出貢獻。但我深知,她目前的身體狀況已讓她無法在崗位上履職盡責……醫生已多次建議她做胸部手術,但性格好強的她一直堅守在本職崗位上。因此,我想讓她辭去這份工作。”

  近日,小龍坎街道嘉新社區黨委書記冉奕霞收到了這樣一條短信!短信內容讓她心情十分複雜。因為她很清楚,新一輪疫情肆虐以來,曾世敏是社區最出色的工作人員之一。為了戰勝疫情,曾世敏已在戰疫一線連續奮戰12天,她也多次向冉書記明確&&,在病魔和疫情面前,堅守戰疫一線,才是她首要的選擇。

  抗疫崗上 她的工作幾乎沒停過

  11月12日上午,在小龍坎新街3號居民樓大門口,記者第一次見到曾世敏。她身穿隔離防護服,全副武裝站在樓道進出口,外表雖有些柔弱,但她面對前來詢問的居民,語音卻柔中帶剛:“這是封控大樓,任何人只能進,不能出……”想進出大樓的居民,經過曾世敏的勸導後,都&&了理解,不再聚集。

  這時,一位居住在樓棟裏的男子,情緒突然激動起來。他説自己是一名商戶,他要出去給客戶送貨,並欲強行衝關。曾世敏見狀,立即上前,用柔弱身軀擋住男子,並向他宣講防疫的相關政策,耐心解釋居家隔離的原因。該男子極度不配合,甚至惡語相向。但在曾世敏不厭其煩、長達半小時的勸解下,該男子最終平息了情緒,回到樓裏。

  近兩個小時的忙碌,曾世敏嗓子早已冒煙,喉幹口渴。於是,她想回到社區辦公室喝上一口水。可一進辦公室,她又忙着為門外排隊的居民辦起了臨時進出許可證。手中水杯,沒少一滴水,再次放回原處。

  直到下午1點過,曾世敏才和同事一起,圍坐在辦公桌前,吃上了只剩一點余溫的盒飯。其間,她還不時接聽轄區居民打來的各種諮詢電話。

  下午2點,她又穿上防護服,前往另一個小區進行入戶核酸檢測。

  因為愛情

  她10年前與重慶結緣

  曾世敏老家在湖北襄陽,大學畢業後,她在當地一所中專當英語老師,開朗的性格和生動有趣的教學,讓她深受學生喜歡。她也從來沒有想到會離開學校,重新擇業。但一名女學生改變了她的一生。

  經該女生介紹,曾世敏認識了女生的表哥——正在重慶後勤工程學院讀研的軍人老王。雙方通過書信,一來二往,慢慢聊出好感,增進了彼此感情。每次過年回家,老王都要專程繞道來曾世敏家做客。他向曾世敏許諾,等研究生畢業,回到老家就娶她。

  曾世敏清楚,身為軍人的老王,哪能輕易回到老家。果然,畢業後的老王因工作調動到了成都,曾世敏也不得不選擇了辭職,隨軍來到成都生活,兩人結婚生下了寶貝女兒,後又相繼輾轉昆明、拉薩,最終在十年前選擇了定居重慶。

  老王在重慶工作的時間雖短,但曾世敏卻在這裡找到了家的感覺。她説,重慶是一座很包容的城市,對人熱情、不排外,不僅老公很多戰友是重慶人,她認識的幾個姐妹也是重慶人。她覺得和身邊人相處,就像家人一樣,非常溫暖。

  10年前,曾世敏女兒讀幼兒園時,老王又去了西藏。曾世敏説,軍人就是這樣,為國離家是一種常態。好在她已愛上了這座城市,她與12歲的女兒已與重慶融為一體。

  2019年,曾世敏正式成為沙區小龍坎街道嘉新社區的一名工作人員。

  連續奮戰

  她曾暈倒在抗疫一線

  談到曾世敏,社區的同事都非常關心並佩服她。

  曾世敏患有呼吸道疾病和心臟病,但她一直低調對待病情。她説只要不是太高強度的工作,一般問題不大。但在戰疫一線,不管“戰役”大小,她常是衝在最前頭的那個人。

  從11月1日小龍坎發現首例陽性病人開始,嘉新社區就進入到高強度的封控管理中。曾世敏作為一線工作人員,連續10余天戰鬥在抗疫最前沿:上門核酸、流調統計、喊話宣傳、事務辦理,工作不分巨細。

  據冉奕霞介紹,今年“816”沙區第一波封控,轄區所有樓棟實行閉環管理。作為統計專幹,曾世敏每天一早就要冒着高溫,穿上全身密閉的防護服,到轄區樓棟入戶進行核酸檢測,數次都因高溫和過度勞累幾近暈倒。終於有一天,曾世敏在連續工作3小時後,身着防護服的她剛回到辦公室,就不停嘔吐,暈倒在地。所幸社區同事正好回到辦公室,第一時間背送她到醫院救治,才得以脫離危險。

  阻擊疫情

  她每日徒步爬樓200層

  11月13日下午,記者來到位於小龍坎正街的一個老舊小區,再次見到了正在進行入戶核酸檢測的曾世敏。和她一道的,還有小龍坎衞生服務中心的兩名醫護人員。

  曾世敏告訴記者,這個小區,共有42戶、約60位居民需要進行核酸檢測。檢測對象,主要是轄區內從中高風險區返渝的人員和密接人員,還有行動不方便的老人等。

  因為是老舊小區,這裡的幾棟樓房都沒有安裝電梯,且上門核酸檢測的對象多分佈在不同的樓層,最高的在11樓。曾世敏和醫護人員認真核對了採集名單對象後,穿上防護服,手提檢測工具,率先爬到9層樓上的一戶居民家中進行核酸檢測。

  下午4點多,42戶核酸檢測全部完成,曾世敏和另外兩位醫護人員癱坐在路邊的石凳上,顆粒大小汗珠不停從額頭上冒出,防護服已明顯打濕,歇了好一會,才緩過一點神來。她告訴記者,因為全部要靠步行上樓,單是13日三四個小時的奔忙,她們就差不多累計攀爬了一座200層的高樓。

  “不只是今天,自疫情爆發以來,至少連續7天,我們每天都要像這樣不停爬樓入戶檢測核酸,最多一天累計爬樓超過300層。”曾世敏説。

  因為熱愛

  她對社區工作不言棄

  面對老公和女兒的牽掛,曾世敏內心其實還是很糾結的。她很清楚,除了病痛,最割捨不下的就是對女兒和老公的那份深情。因為疫情,連續10多天,她沒能回家給女兒做過一頓晚飯。而女兒最喜歡的,就是媽媽親自下廚給她做的魚香肉絲。

  曾世敏明白,老公勸她辭職,主要是擔心她的身體。“他知道我有很多基礎病,抵抗力差,長期在高風險環境下工作,感染的可能性很大。老公也把我和女兒當做他最大的關切。這點我是完全明白的。”

  曾世敏更明白,老公為了保衛家園,已連續10年在邊疆堅守,一年回家探親的時間也不到3次。她告訴記者,煲“電話粥”是夫妻倆10年來維護感情的最好紐帶。

  曾世敏説,記得疫情爆發之初,重慶無數醫護人員、志願者火速馳援湖北,作為一名湖北人,她早把恩情埋在心裏。如今能有緣成為一名“重慶人”,當然更要用實際行動支援重慶“戰疫”。人這一輩子,總要做點有意義的事情,而社區這份工作對她來説,就特別有意義。面對丈夫的愛憐勸阻和社區書記的關切擔心,曾世敏滿懷感激地&&:“不是萬不得已,我是不會放棄社區工作的。”

  重報都市傳媒記者 羅偉 攝影報道

編輯: 陶玉蓮
城市相冊
欄目精選
每日看點
重慶正事兒
本網原創
版權所有 新華網重慶頻道
0100701500100000000000000111170611291288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