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正文
製造業如何高質量綠色發展?重慶推出行動計劃部署6項重點任務

  為細化明確“十四五”時期重慶製造業高質量綠色發展的方向、思路、目標和重點,更好支撐全市推動高質量發展和做好碳達峰、碳中和工作,重慶市人民政府日前印發了《以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目標為引領深入推進製造業高質量綠色發展行動計劃(2022—2025年)》(以下簡稱計劃)。

  根據計劃,到2025年,我市産業結構、生産方式綠色轉型取得顯著成效,力爭規模以上工業單位增加值能耗、用水量較2020年分別下降14.5%和15%,綠色新興産業總産值突破8000億元。

  計劃共包括6項重點任務。

  在推動現有産業全面綠色轉型方面:

  推動生産方式數字化轉型。深化大數據、人工智能、5G、工業互聯網、數字孿生等新一代信息技術應用,賦能綠色製造。支持企業開展“智能+綠色”協同改造,建設綠色智能工廠。

  推動能源消費低碳化轉型。實施鋼鐵、建材、有色、化工等重點行業節能降碳改造升級專項行動,到2025年全市工業重點行業建成産能全部達到能效基準水平,30%以上達到能效標杆水平。

  推動生産過程清潔化轉型。對綠色改造意願強、基礎好的企業提供免費清潔化診斷,到2025年開展自願性清潔化診斷企業累計達到800家,力爭累計培育再生資源綜合利用行業規範條件企業20家。

  推動再製造産品規模化發展。加強工業固廢綜合利用的技術研發,推動工業副産石膏綜合利用産業與火電、化工等上游産業精準對接,到2025年大宗工業固廢利用率保持在70%以上。

  在培育壯大綠色新興産業方面:

  加快智能網聯新能源汽車發展。力爭到2025年全市智能網聯新能源汽車産量達到100萬輛。推動傳統燃油車零部件企業加快向智能網聯新能源零部件領域轉型,到2025年力爭大小“三電”等核心零部件區域配套率超過80%。

  擴大新型電子産品供給。加快電源管理芯片、化合物半導體重點項目規劃建設,到2025年力爭全市功率半導體産能達到15萬片/月。

  強化先進材料支撐。面向綠色建築、建築節能、隔熱保溫耐火等領域需求,做大聚氨酯發泡材料、氣凝膠材料、節水衞生陶瓷及整體衛浴等産品規模,積極引進培育太陽能光伏組件、裝配式光伏建築一體化等領域企業。

  壯大節能環保裝備規模。推動環保裝備企業加快煙氣脫硫脫硝裝置、垃圾焚燒裝置、垃圾儲運設備等成套裝備迭代升級等。

  打造清潔能源及儲能産業特色優勢。深度挖掘本地清潔能源開發利用潛力,加快天然氣(頁巖氣)勘探開發,推進天然氣本地高效利用,做好水電、風電和分佈式光伏發電規劃建設,因地制宜發展生物質能、地熱能。

  推進專業軟體開發。加強綠色低碳技術與雲計算、大數據、人工智能、區塊鏈等新一代信息技術協同研發和交叉融合,加快綠色低碳技術、工藝經驗、知識方法向軟體産品轉化,賦能經濟社會智能綠色發展等。

  在提升産業鏈整體綠色發展水平方面:

  推進綠色設計。依託“設計之都”創建,大力培育綠色設計主體,創建一批國家級、市級工業設計中心。到2025年力爭累計培育工業綠色設計示範企業10家。

  發展綠色産品。力爭到2025年綠色設計産品累計達到100種。執行綠色産品品目清單,推動政府綠色採購。

  創新綠色服務。做大合同能源管理、合同節水管理、碳資産管理、環境污染第三方治理等業態規模。

  打造綠色供應鏈。到2025年力爭累計培育綠色供應鏈管理企業10家。探索建立行業級綠色供應鏈管理體系,推動有條件的行業領域共享上下游碳排放、碳足跡等信息,促進全鏈條低碳脫碳。

  在培育綠色發展市場創新主體方面:

  打造綠色發展“標杆”企業。以製造業領軍企業、産業鏈“鏈主”企業和市屬國有企業為重點,引導企業實施中長期綠色發展戰略,制定積極穩妥、切實可行的碳達峰時間表、路線圖。

  廣泛推動中小企業綠色轉型發展。實施工業節能診斷服務行動和能源資源計量服務示範活動,為基礎薄弱的中小企業開展節能診斷及改造提供服務等。

  培育綠色技術領域科技型企業。支持大型企業、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向社會開放綠色低碳相關技術和數據,助力科技型企業加速成長,培育一批“專精特新”中小企業和國家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

  在夯實産業綠色發展園區載體方面:

  推進園區循環化改造。強化園區企業循環式生産和産業循環式組合理念,推動各産業園區聚焦2—3個細分行業持續深耕,促進企業、園區、産業集群間能源互濟、鏈結共生和資源共享。

  促進土地集約節約利用。到2025年,全市産業園區投産工業用地産出強度提升至85億元/平方公里。

  在完善産業綠色發展支撐體系方面:

  加強關鍵技術攻關。做好綠色低碳領域技術創新中心、産業創新中心、製造業創新中心、工程研究中心和重點實驗室等科創平台規劃布局。

  發展綠色金融。加大綠色信貸投放力度,推進環境污染責任保險、綠色建築性能保險等保險産品創新。

  建設高素質人才隊伍。深入實施“重慶英才計劃”,辦好“重慶英才大會”,加快引進能突破關鍵技術、實現成果轉化的領軍人才及團隊,強化綠色低碳技術領域“高精尖缺”人才集聚能力。(記者 伊永軍)

編輯: 韓夢霖
城市相冊
欄目精選
每日看點
重慶正事兒
本網原創
0100701500100000000000000111171111288407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