氫氣與氧氣産生化學反應後,釋放能量,同時産生水,這是我們在初中階段即接觸到的化學知識。現在,重慶正在用這個化學反應,來發展排放物只有水的氫能源汽車。
今年以來,重慶有關氫能源汽車的好消息頻頻傳出——
1月,重慶提出氫能源汽車發展目標,到2025年底,全市累計投運5000&氫能源汽車;
2月,4&“重慶造”慶鈴牌氫能源商用車亮相北京冬奧會,服務大會食品配送;
4月,全市首批氫能源公交上線,多&氫能源公交車在兩江新區魚嘴片區投入運營;
……
種種跡象表明,重慶新能源汽車,正加速“氫裝上陣”。
産業鏈搶先機
主機廠和配套企業一起發力
3月14日,慶鈴汽車收到一封來自“中國合作貿易企業協會凈菜産業專業委員會”的感謝信。
來信表揚慶鈴汽車生産的M600氫燃料電池冷藏車,以及技術保障團隊在參與2022年北京冬奧會後勤保障任務中發揮的重要作用,稱“慶鈴氫能源卡車是冬奧會後勤保障車輛中集科技、低碳、環保於一身的新亮點。”
慶鈴的氫能源卡車,為何如此出色?
慶鈴汽車總經理羅宇光稱,這得益於公司起步早。2018年初,慶鈴汽車就制定了“製造樣車—獲取資質—量産量銷”的氫能汽車産業“三步走”戰略。隨後慶鈴汽車攜手德國博世公司,共同推動氫能汽車應用在商用車領域,2021年8月首批産品下線。
“嘗鮮”氫能源,慶鈴汽車在重慶整車車企中並非孤例。
早在2009年,長安就已涉足氫燃料電池汽車研究。近年來,長安汽車先後參與多個國家級氫能汽車項目研究,部分車型入選了工信部氫能汽車目錄。其中,長安SL03氫電版車型可實現加氫3分鐘,續航700公里,如能在今年7月順利上市,將成為國內首款量産的氫燃料電池乘用車。
上汽紅岩從2019年起,聯合捷氫科技等氫能源企業,投身氫能重型卡車開發。目前,上汽紅岩推出了“傑獅”等多款氫能重卡車型,並在內蒙古布局建設全球首個萬輛級氫能重卡生産基地。
不僅整車企業加速“氫裝上陣”,産業鏈上的關鍵配套企業也紛紛搶佔先機——
重慶凱瑞動力科技有限公司,近年來自主研發氫氣循環泵、氫氣壓力調節器、車載供氫控制系統HMS等産品,預研氫氣發動機。其中,氫氣壓力調節器突破了氫能源汽車關鍵技術,打破了國外壟斷。
德燃動力重慶一期年産1000套系統生産線已完成,為深入挖掘和搶佔重慶與西南市場,其二期生産線正在加快建設中。
明天氫能燃料電池一期項目推進順利,預計將在年內投用,該項目將建設燃料電池電堆及系統測試車間、試製車間和西南工程研究中心。
在國內氫能源汽車産業處於起步階段的當下,重慶不僅是企業採取行動,政府部門也加強引導幫助企業搶佔先機。
2020年重慶&&《氫能源汽車産業發展指導意見》,提出“建設具有全國影響力的氫燃料電池汽車産業基地”,指出發展氫能汽車是推動全市汽車産業轉型升級的路徑之一。
今年1月,重慶進一步在《加速構建完善的智能新能源汽車産業生態行動計劃(徵求意見稿)》中,明確了2025年底,全市累計推廣5000&氫能源汽車,建成10座加氫站的目標。
應用場景逐漸豐富
從交通出行到物流配送都已布局
不只在氫能汽車産業端發力,重慶也在大力推廣應用端。
今年4月,重慶交通開投公交集團在兩江新區投放首批10&氫能源公交車,目前已運行數月。
家住和韻家園的市民張伶俐説,她是氫能源公交車892線路的常客,“乘坐氫能源公交,直觀感受就是車跑起來不僅噪音小,還很穩。”
“車輛動力足,減震功能好,過坑洼路面也基本沒什麼感覺,比較平穩。”談起氫能源公交的駕駛體驗和安全感,892線駕駛員胡亮説。
氫能源汽車不僅“穩穩地”給乘客和駕駛員帶來安全感,還具備“快速”和“環保”兩大特點。
重慶交開投負責人介紹,“快”是指氫能源公交車能源補給時間更“快”。比如每行駛100公里,傳統天然氣客車加氣需15分鐘,純電動客車充電約需90分鐘,而氫能源公交車加氫最快僅需8分鐘,就算行駛數百公里,加氫半小時左右足以“搞定”。
而且,氫能源公交車還很環保,汽車尾氣排放為零——與傳統天然氣客車相比,其每百公里可減少二氧化碳排放0.14公斤。
氫能源客車如此節能,氫能源卡車的性能更是“不遑多讓”。
“為服務好冬奧會,我們去年9月在成渝高速上開展了國內首次氫能源卡車的跨省幹線實載測試。”羅宇光説,結果非常棒!來回700多公里行程,氫能源卡車只加了20來公斤氫氣,和同噸位燃油車比較,燃料成本每公里便宜0.25元。
下一步,慶鈴氫能源卡車還將駛入“成渝氫走廊”。
2021年11月30日,“成渝氫走廊”建設正式啟動,兩地規劃於2025年前投入約1000輛氫燃料物流車。
為此,慶鈴汽車與民生物流、瀧通科技、博世氫動力攜手,聯合投入300輛氫能源卡車,服務“成渝氫走廊”,用於城市配送、幹線物流等多元化場景。
在推動氫能源汽車實現多場景運用的同時,重慶還運用大數據智能化方式,為氫能源汽車發展搭建平台。
圍繞“成渝氫走廊”規劃提出的“構建成渝地區氫能産業大數據平台”,市經信委批准中國汽研籌建了“重慶市氫燃料電池汽車綜合運行監控平台”。
中國汽研氫能數據運營工程師甘元藝介紹,這一平台通過“一個中心四個子系統”,能夠掌握氫能全産業鏈,如加氫站、氫能車、氫能企業等運營情況,並實時更新、排查風險等。
總體而言,該平台不僅可以協助政府加強氫能制儲運加全産業鏈的安全管理及數據採集,還可幫助企業更好地管理制氫廠、加氫站及氫燃料電池汽車。今後,這個平台還將實現氫能全産業鏈的數據來源可查、去向可追、責任可究、規律可循,助力成渝地區實現碳中和目標。
氫能儲備資源豐富
實現大規模應用仍任重道遠
要發展氫能源汽車,氫氣如何獲得?
目前重慶採用的是“藍氫方案”,即將天然氣通過蒸汽甲烷重整或自熱蒸汽重整制得氫氣。
市經信委副主任涂興永介紹,重慶豐富的天然氣、頁巖氣資源,為氫能源産業提供了資源基礎。同時,位於長壽、涪陵、潼南等多地的多家化工企業都有豐富的副産氫氣,如長壽金宏氣體、潼南萬利來等化工企業已建成副産氫提純裝置,實現了車用氫氣銷售。
正是看好重慶豐富的氫能儲備資源,2021年8月,重慶明天氫能牽頭建設了位於兩江新區魚復新城的全市首座加氫站,填補了重慶在加氫站領域的空白。
“重慶豐富的天然氣、頁巖氣儲備,為氫能源産業提供了不錯的資源基礎,再加上多個區縣化工企業的副産氫氣,年産量總計超過10萬噸。”重慶明天氫能副總經理王磊説。
有資源優勢,也有技術優勢,重慶發展氫能源汽車是否順風順水,一往無前?對此業內人士&&,當前重慶發展氫能源汽車還面臨不少亟待解決的難題。
第一個難題,便是加氫站高昂的投資。
相比於加油站、充電站,加氫站的建設投入更大。有數據顯示,一座加氫站的建設成本是加油站的4倍以上,運營成本是7倍以上。高昂的建設、運營成本,成為加氫站快速發展的最大障礙。
其次,重慶在氫能源汽車配套的關鍵領域——儲氫瓶製造上還有“空白”需要填補。
儲氫瓶能承受的最高壓力,直接決定其在車內所佔的空間,以及能行駛的最大里程。目前,重慶造氫能源汽車使用的是35兆帕儲氫瓶,與國際主流的70兆帕儲氫瓶在性能上有不小差距,且重慶的儲氫瓶大部分是從市外採購,相關産業鏈條有待彌補。
此外,我國於2021年8月和2021年12月先後兩批,共批准氫能源汽車“五大示範城市群”,分別是京津冀城市群、上海城市群、廣東城市群、河北城市群、河南城市群,成渝地區並未在其中。
因此,重慶要推動氫能源汽車實現大規模應用仍任重道遠。
下一步,重慶有何打算?
“接下來我市將依託長壽、潼南、涪陵等地的豐富副産氫資源,推動一批化工企業加強氫氣提純工藝研發。”涂興永介紹,以此加快氫氣提純裝置,提升氫氣製備能力,將為我市氫能汽車整車生産和運營企業提供價格較低、供給穩定的氫氣來源,持續降低生産成本。
而在氫能源汽車應用場景上,重慶將以公交、出租、市政環衛等公共領域用車作為推廣重點,計劃在3年內,全市公交、物流等領域的氫能汽車運行規模將達到1500&,從而加速布局發展加氫站、氫能源存儲、氫能源運輸等相關行業。
另外,重慶還將在支持慶鈴汽車、上汽紅岩、長安汽車等整車車企加快氫燃料電池汽車産品研發,提高氫燃料電池整車製造能力和水平的同時,支持博世動力、明天氫能、國鴻氫能等項目建設,完善包括儲氫瓶在內的關鍵零部件配套,持續提升本地化配套水平。
特別是在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的大背景下,川渝兩地還需攜起手來,共同促進氫能産業發展,完善川渝兩地的氫能産業布局,在川渝重點城市之間推廣建設氫能高速公路,促進川渝兩地形成氫能“制、儲、運、加、用”全産業鏈發展格局,爭取早日納入國家氫能源汽車發展示範。
數據説話>>>
重慶提出氫能源汽車發展目標,到2025年底,全市累計投運5000&氫能源汽車,建成10座加氫站
2021年11月30日,“成渝氫走廊”建設正式啟動,兩地規劃於2025年前投入約1000輛氫燃料物流車
重慶將以公交、出租、市政環衛等公共領域用車作為推廣重點,計劃在3年內,全市公交、物流等領域的氫能汽車運行規模將達到1500&
數據來源:市經信委
訪談>>>
“發展氫能源汽車,重點是形成全産業鏈格局”
——對話慶鈴汽車股份有限公司副總經理胡旭東
記者 夏元
隨着汽車産業發展步入新能源“快車道”,作為新能源汽車構成之一的氫能源汽車,已經在重慶汽車産業版圖上“嶄露頭角”。當前重慶發展氫能源汽車具備哪些産業優勢?又有哪些“短板”需要填補?
對此,重慶日報記者採訪了市內氫能源汽車産業先行企業——慶鈴汽車股份有限公司的副總經理胡旭東,為全市氫能源汽車産業發展“出謀劃策”。
川渝發展氫能源汽車有三個優勢
重慶日報:在你看來,當前重慶以及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發展氫能源汽車産業有哪些優勢?
胡旭東:當前重慶已有多家車企在氫能源汽車研發方面取得建樹,同時從公交出行到物流配送等,氫能源汽車的應用場景逐漸豐富,再加上重慶本地富足的氫能資源,這些都是重慶發展氫能源汽車的優勢所在。
如果把範圍擴大到成渝地區,可以發現川渝兩地推動氫能産業發展有三個優勢:一是氫能豐富,川渝兩地工業體系完備、化工企業眾多,副産氫氣豐富,為制氫提供了充分保障;二是技術條件好,比如國內首個液氫裝備研製平台,氫能源/超低溫應用技術與工程聯合研究院就在重慶落地;三是政策環境優越,比如近年四川&&的《氫能産業發展規劃》、重慶&&的《氫燃料電池汽車産業發展指導意見》、成都&&的《關於促進氫能産業高質量發展的若干意見》等利好政策,為成渝地區氫能源汽車産業發展提供了充分的政策支持。
推廣氫能源汽車面臨兩個障礙
重慶日報:當前重慶在推動氫能源汽車應用中,有哪些不足或“短板”需要補齊?
胡旭東:氫能源汽車具備的能量轉換效率高、噪音小、續航里程長、加注燃料時間短等特點,很匹配商用車使用性能,但要拓展氫能源汽車在商用車領域甚至乘用領域的應用步伐,當前面臨兩個主要障礙。
一是氫燃料電池成本較高,氫燃料電池主要由燃料電池堆、空氣供給系統、氫氣供給系統、冷卻排水系統及電能控制系統等組成,其中電池堆的催化劑目前普遍採用貴金屬鉑,導致電池總體成本較高。
二是加氫站基礎設施不足,就像汽油車需要加油站、電動車需要充電樁一樣,氫能源汽車也需要燃料站作為能源補給。而目前全市加氫站數量少,這是制約氫能源汽車商用的主要瓶頸。
發展氫能源汽車要找準“抓手”
重慶日報:要推動氫能源汽車高質量發展,重慶應該做好哪些“功課”?
胡旭東:發展氫能源汽車産業,關鍵是要找準“抓手”,重點是形成氫能“制、儲、運、加、用”全産業鏈格局——
一是要積極引育氫能産業頭部企業,按照“上游制氫、中游儲運、下游使用”的氫能源全産業鏈進行查漏補缺、補鏈強鏈,可以依託“一帶一路”、西部陸海新通道、中新互聯互通項目等國家重大戰略項目,積極引導一批國內外優質企業的氫能産業模塊和項目在重慶落地布局氫能業態。
二是做好産業協同和産業集聚,包括深化“成渝氫走廊”建設,由兩地共同爭取燃料電池汽車示範城市群政策落地,促進兩地在氫能産業上形成優勢互補、錯位發展、互利共贏的發展格局,同時推動一批鏈主企業、龍頭企業和“小巨人”企業、“單項冠軍”企業等組成氫能産業生態體系。
三是培育氫能産業創新環境,要加強氫能産業計量、檢測、認證和知識産權等制度體系建設和機構建設,建立氫能産業政府引導基金並吸引社會資本投資,同步&&一批涉及氫能産業的金融租賃、碳交易、數據信息管理等惠企政策。
記者 陳鈞 夏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