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4日,全市防汛備汛情況專題新聞發布會舉行。市應急局黨委委員、副局長、新聞發言人何建平介紹了全市防汛備汛整體情況。市規劃自然資源局黨組成員、新聞發言人余穎,市水利局副局長、新聞發言人任麗娟,市氣象局副局長、新聞發言人楊智分別介紹有關情況並回答了記者的提問。
發布會介紹,今年以來我市已應對10次強對流、強降雨過程,全市因暴雨洪澇緊急轉移避險4975人,緊急轉移安置1404人。預計今年汛期重慶地質災害發生頻率較常年偏高,降水偏多、氣溫波動大,長江、嘉陵江部分站點或超警戒水位。
據了解,重慶在汛前完成了505個水毀工程修復、73座小型病險水庫除險加固、8條山洪溝治理和108處中心城區易澇點整治。同時,國家與市級應急物資進行了全面盤庫和檢修保養,並補充了2.1萬床棉被、1.3萬件棉大衣、1000頂帳篷入庫。全市汛前儲備了救災物資超62萬件(套),並分類分批前置到區縣、鄉鎮。
地災發生頻率預計較常年偏高
余穎&&,針對今年汛期預計重慶地質災害發生的頻率較常年偏高的情況,重慶已提前做好了準備工作。目前,有13名部級技術專家汛期常態駐守重慶,10名市級防治專家組建的10個指導組,深入到現場一線指導防災工作。重慶駐守現場的地質人員達到了480人,並配齊1.5萬餘名“四重”網格員,在汛前組織巡查排查2.68萬人次。
當前,重慶正開展汛期檢查,實施覆蓋全市的地質災害綜合遙感面域掃描,識別出疑似變形點601處,核查後確認新增隱患點52處,均已納入管控。在全市範圍內開展了危岩(崩塌)專項排查,重點排查城鎮人口密集區周邊、農村山區農房周邊、鐵路沿線、江河沿線、旅游景區周邊等“六大區域”。
35℃以上的高溫天數接近常年
據統計,5月以來我市已經出現了3次強降雨、1次區域性低溫陰雨。根據預測,6月中下旬,我市仍有可能出現2次左右較強降水天氣過程,7至8月可能有4至6次左右較強降水天氣過程。6月中旬到8月,我市大部地區氣溫偏高,極端最高氣溫可達39℃至40℃,35℃以上的高溫天數大部地區為12至30天,接近常年;7月中旬後期至8月中旬,我市大部地區可能出現5至7天的階段性高溫熱浪天氣。
楊智&&,氣象部門將提升精準預報能力,爭取提前40分鐘以上發布強對流天氣預警,提前1至3小時發布精細到鄉鎮的預警信號,提前48小時發布災害性天氣強度預報,逐月滾動發布精細到10公里的汛期旱澇趨勢預測信息。
長江、嘉陵江可能出現超警戒水位
任麗娟&&,今年以來,長江上游地區降水整體偏多,大雨開始期偏早,我市長江上游流域來水量偏多6成,中小河流來水量普遍偏多或持平。
根據最新汛期趨勢分析,大江大河中,長江上游流域主要控制站的洪水總趨勢為正常年景,但存在受過境洪水和本地降水疊加影響的風險。其中,長江、嘉陵江部分站點可能出現達到或超過警戒水位,烏江站點出現超警戒水位可能性較低;烏江站點年最高水位可能出現在6至7月,長江、嘉陵江站點可能出現在7至8月。(記者 崔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