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端午小長假,重慶雄森實業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雄森公司)好事連連:6月3日端午節當天,渝北區一客戶再次向該公司董事長楊興才訂購了價值5萬元的“神仙豆腐”;6月4日下午,陜西一家食品加工廠的負責人與楊興才達成“神仙豆腐”的合作協議;6月5日,山東省濰坊市一家企業拿到“神仙豆腐”在山東的獨家代理權。
“神仙豆腐”,就是用灌木豆腐柴的葉子製成的葉豆腐,本是一種鄉野小吃,為何在雄森公司這裡成了暢銷的特色食品?
46歲的楊興才是奉節縣平安鄉平安村人,初中畢業後到城裏打工,後來在成都搞園林綠化。由於競爭加劇賺不到錢,2011年他回到平安鄉雙店村創業。經過一年多的考察,2013年楊興才決定把當地傳統美食“神仙豆腐”進行工業化生産。
據縣誌記載,清朝以來,奉節民間即有用豆腐柴製作“神仙豆腐”的歷史,時至今日,仍有不少村民保留了製作“神仙豆腐”的技藝。
為保障原料品質,2014年楊興才流轉4000畝土地種植豆腐柴,同時拿出200畝土地邀請市林科院專家進行豆腐柴良種育繁。
雖然有了上等原料,但要把家庭作坊生産出來的小吃變成工業化生産的特色食品並非易事,因為每片豆腐柴葉子的果膠含量不同,很難對其進行標準化生産加工。“要不試試把鮮葉烘乾?”楊興才這樣設想,並找到西南大學食品學院求助。經過專家一年多實驗,豆腐柴葉子烘乾技術獲得成功。
但讓楊興才始料未及的是,烘乾解決了標準化生産的問題,但又出現了新問題——通過高溫烘乾,豆腐柴葉子的組織細胞發生變化,不僅顏色、氣味達不到標準,果膠等營養也流失嚴重。
“採用低溫凍幹技術試試?”楊興才又設想。經過兩年多的實驗,2019年,專家將豆腐柴葉子加工成了速溶凍乾粉。但産品面世後,市場卻不太接受。
“太麻煩了。”一位中餐店老闆告訴楊興才,速溶凍乾粉雖然口感不錯,但需要泡水進行二次加工。“為啥不能製作成即食食品?”中餐店老闆問。
中餐店老闆的問題提醒了楊興才。2020年,楊興才投資新建兩條生産線,經過一年多的摸索,2021年3月,公司生産的“神仙豆腐”系列産品“樹葉涼粉”“樹葉冰粉”成功上市,當年就獲得不錯的銷量。
清洗、殺菌、揉捻、攪拌、速凍、包裝……走進雄森公司加工車間,10多位工人忙得熱火朝天,有的在清洗豆腐柴樹葉,有的忙着打包裝箱,有的在調拌佐料。楊興才説,眼下正是豆腐柴樹葉採摘期,他每天除了到車間查看生産,還忙着收購農民採摘的樹葉。
“楊總不但免費提供樹種,還包回收葉子。”每年6月豆腐柴樹葉成熟後,雙店村脫貧戶鄭萬翠就忙個不停。她説,家裏種有4畝豆腐柴,一斤樹葉2元,一年光賣鮮葉子就要賺1萬餘元。在楊興才的帶動下,如今雙店村、茨竹村等周邊9個村千余農戶共種植豆腐柴4000余畝,其中脫貧戶147戶,人均增收2000元。
目前,雄森公司年加工“樹葉冰粉”“樹葉涼粉”300萬件,去年銷售額上千萬元,産品遠銷遼寧、北京、上海等20多個省市。“接下來我們將針對老人、兒童、白領開發更多系列産品,讓來自大山的樹葉變成深受市場歡迎的特色食品。”楊興才滿懷信心地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