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小心點,這個季節要注意蛇出沒。”在重慶市黔江武陵山市級自然保護區內,黃河清一邊在前面開路,一邊叮囑同事。新華網 耿駿宇 攝 陳雨 文
“大家都小心點,這個季節要注意蛇出沒。”在重慶市黔江武陵山市級自然保護區內,黃河清一邊在前面開路,一邊叮囑同事。新華網 耿駿宇 攝 陳雨 文
黃河清是重慶市生態環境科學研究院生態環境研究所的一名高級工程師。2018年,從北京林業大學野生動植物保護與利用專業博士畢業的黃河清回到家鄉重慶,成了一名生物多樣性保護工作者。新華網 耿駿宇 攝 陳雨 文
生物多樣性是地球上有生命以來經過幾十億年發展進化的結果,是人類社會賴以生存和發展的重要基礎。“保護生物多樣性,就是保護人類賴以生存的家園,能用多年所學為保護家園出一份力,這是科研人的驕傲!”黃河清説。新華網 耿駿宇 攝 陳雨 文
要更好地保護生物多樣性,摸清“家底”很重要。因此,開展生物多樣性調查是黃河清和同事們的重要工作之一,新物種的發現也是從這個時候開始的。新華網 耿駿宇 攝 陳雨 文
每年4月至8月是黃河清和同事們進行野外調查比較集中的時段,他們調查的主要區域是各級各類自然保護地。通常,這個時間段的保護地內,氣溫開始升高、空氣逐漸變潮、晝夜溫差增大,蚊蟲肆虐更是常有的事。新華網 耿駿宇 攝 陳雨 文
每次開展野外調查前,黃河清和同事們都要帶上紅外線相機、皮尺、測距儀、手鏟、記錄本、標籤紙等多種設備和工具。新華網 耿駿宇 攝 陳雨 文
野外考察,也是與危險共存和搏鬥的過程。在野外,可能遇到暴雨冰雹、山石滑坡等險情,還可能遭到吸血旱螞蟥、毒蛇等的攻擊,這些都需要黃河清和同事們時刻警惕。“雖然野外調查會遇到各種危險和困難,但調查的過程和結果,以及發現新物種的喜悅和成就感足以讓我克服一切困難。”黃河清説。新華網 耿駿宇 攝 陳雨 文
去年8月,黃河清和同事們在雲陽七曜山市級自然保護區開展生物多樣性調查時發現了一種掌突蟾,疑似全球兩棲動物新物種。“那天的野外調查也是晚上開展的,最初,我們聽到了疑似國家二級保護動物抱龍角蟾的鳴叫,前往查看時發現了一隻黑色的掌突蟾,當時初步從形態學上鑒定不同於我國已記錄的種類。為了進一步確定,第二天,調查團隊一行再次來到小溪邊,扒開了兩岸近40m枯枝爛葉進行標本採集。這些標本讓我們意識到可能發現了新物種,大家都很興奮。”黃河清回憶。新華網 耿駿宇 攝 陳雨 文
黃河清和同事們及時將標本帶回實驗室進行形態學和分子生物學鑒定。最終,這只掌突蟾被確定為新物種,命名為雲陽掌突蟾(Leptobrachella yunyangensis sp. nov.)。目前,該項成果已被國際權威動物分類學期刊《Asian Herpetological Research》正式接收。新華網 耿駿宇 攝 陳雨 文
“雲陽掌突蟾這一新物種的發現從生物地理學上體現了重慶東北部山區兩棲類動物分佈的特殊性,展示了重慶良好的生態環境本底和顯著的生態保護成效。”黃河清説。新華網發(受訪者供圖)陳雨 文
除了新物種的發現,在4年多的生物多樣性調查中,黃河清和同事們調查記錄了野生動植物4000余種,其中包括國家重點保護物種200余種,製作各類動植物標本1000余件。新華網 耿駿宇 攝 陳雨 文
從事野外調查、標本採集等工作,能進一步厘清各個物種的分佈範圍、生境狀況,為更科學地保護打牢基礎。“發現是為了更好地保護,未來,我們會繼續開展生物多樣性本底調查工作,持續完善生物多樣性綜合觀測網絡,為保護生物多樣性貢獻科研人員的一份力。”黃河清説。新華網 耿駿宇 攝 陳雨 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