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人:各位網友,大家好!歡迎關注新華網。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明確提出實施城市更新行動。當前,重慶正堅定不移實施城市更新行動,努力把城市建設成為美麗家園。那麼,重慶是如何深入實施城市更新行動的,取得了哪些成效?本期訪談我們邀請到重慶市住房和城鄉建設委員會副主任楊治洪和大家一起交流重慶實施城市更新行動的有關情況。
楊治洪:各位網友好,主持人好。很高興今天在新華網與大家一起交流我市實施城市更新行動的有關情況。
主持人:好的,歡迎楊主任。2019年我國常住人口城鎮化率60.6%,已經步入城鎮化較快發展的中後期,城市發展進入城市更新的重要時期,由大規模增量建設轉為存量提質改造和增量結構調整並重,從“有沒有”轉向“好不好”。請問楊主任怎樣認識城市發展中新與舊的辯證關係?
楊治洪:世界上沒有永恒的新,也沒有永恒的舊,新和舊的界限是相對的,不是凝固不變的,所謂新和舊,不是指固定的某個或某些事物,而是指事物之間的一種關係,即同一發展序列中諸事物之間彼此交替的關係。在城市發展的過程中,這二者的關聯同樣不能對立的看待,需結合城市客觀發展的規律辯證地去認知。
譬如共生的概念,他指的不是城市空間中新與舊之間簡單的一唱一和關係,在如何確定城市更新中新舊的存在比例,要從文化重塑、文脈延伸、空間重構、功能轉換、氛圍營造、語言傳承等角度出發,合理判斷未來城市發展中新舊共生關聯率,在新舊之間尋找一個平衡點。
其中,對待老的空間就是通過改造以期舊有空間適應新空間,讓“新舊”之間得以延續、傳承。但更新改造不能以脫離“舊”為目的,以創“新”為目標,將新舊概念相互割裂開來。而是應遵循“舊”物生“新”的原則,從空間形態置換,人文情感的營造,歷史文脈的延續,場所精神的再生出發,從而塑造出新舊共生的空間營造模式。
我市堅持科學把握城市更新中的“留改拆增”,“留”是留下具有保護價值的建築、留下老城的格局和肌理、延續城市的歷史文脈和特色風貌,“留記憶、傳基因”,如渝中區立足“母城”獨特的人文本底、山水本色,精品打造湖廣會館等3個歷史文化街區、十八梯等9個傳統風貌區、魯祖廟等11個山城老街區,精心實施149處文物、42處歷史建築保護修繕,讓城市留住記憶,讓人們記住鄉愁。
“改”是通過改造解決城市功能衰退問題,聚焦城市低效空間和老舊功能片區,加大力度推進閒置土地和閒置建築的再開發利用,重新煥發活力。如沙坪壩區利用鴿牌電纜廠舊址,通過對既有建築更新改造,留存工業記憶的同時,植入設計創意、辦公休閒、文化藝術等新業態,現在作為重大設計總院的辦公場地,實現功能轉型升級。
“拆”是通過拆除違法建築和經專業機構鑒定為危房且無修繕保留價值的建築,騰挪空間,進一步優化重大基礎設施、重大生産力和公共資源布局,完善現代城市功能。
“增”是以解決嚴重影響居民安全和居住功能的問題為重點,補齊市政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設施短板,構建社區居民十五分鐘生活圈,如北碚區南京路片區,綜合實施建築空間立面提升、地下管網整治、優化路網交通、配建社區公園、增設慢行系統、修建停車庫等系列舉措,實現“老小區換新顏 老街坊笑開顏”。
主持人:深入實施城市更新行動,重慶的整體思路是什麼?
楊治洪:城市更新核心是人,充分體現“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為人民”。城市更新緊緊圍繞解決老百姓實際需求,充分徵求和聽取群眾意見,確保“面子”好看,“裏子”好用,着力改善城市人居環境。
城市更新是一項持續推進、久久為功的工作,是一篇“常更常新”的大文章,重慶在實施城市更新行動中始終站在對歷史負責、對人民負責的高度,牢固樹立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尊重規律、尊重實際、尊重群眾,敬畏歷史、敬畏文化、敬畏生態,切實順應城市工作新形勢、改革發展新要求、人民群眾新期待,堅決不搞大拆大建、不搞急功近利,嚴格控制大規模拆除、大規模增建、大規模搬遷,嚴禁隨意砍伐老樹古樹大樹,確保住房租賃市場供需平穩,用好城市體檢工具,圍繞“建立一套政策體系、創新一套審批機制、探索一套投融資模式、實施一批試點示範項目”,着力提升“産業、功能、環境”,科學配套“財政、稅費、金融”,充分協同“政府、企業、市民”,保持久久為功的定力,善用繡花功夫,集中力量解決群眾急難愁盼問題,努力轉變城市開發建設方式、優化城市空間格局、提升城市功能品質,為人民群眾創造高品質生活空間,走出一條內涵集約式高質量發展的新路。
主持人:隨着城市發展,各種“城市病”不斷出現。您剛才也提到了“要堅持用好體檢工具”。在城市體檢方面,重慶有哪些探索?
楊治洪:重慶市連續兩年入選城市體檢樣本城市,我們堅持問題導向、民生導向,通過 “建機制、強保障、築體系、擴影響、查病灶、抓應用”六步舉措,開展了一系列實踐探索,城市體檢重慶實踐在全國推廣。
開展城市更新專項體檢試點,打通城市體檢助力城市更新路徑。選擇中心城區中的江北區開展城市更新專項體檢試點,首先,以區級城市體檢指標數據為基礎,結合城市更新基礎數據,建立包括土地、建築、文化資源等12類城市級更新體檢數據目錄,收集200多項源數據,建立城市體檢更新數據庫,摸清城市現狀問題與更新資源家底,同步搭建城市更新信息&&,實現數據匯集。
其次,根據滿意度問卷調查與居民提案,分類梳理出183條停車治理、89條公園綠化完善、117條配套設施增補的居民意見與建議,並同步識別空間位置,形成“具體問題+精準定位”的居民意見庫,全面掌握老百姓“急難愁盼”問題。
第三,基於城市更新推動“城市結構優化、功能完善和品質提升”的要求,從全面系統體檢與精準識別問題兩個方面設計指標診斷表,開展定向縱深診斷分析,找到江北區游憩體系不完善、停車位緊張等需要實施更新的“城市病”。
最後,通過更新信息&&將居民意見庫和指標診斷發現的問題進行空間疊加分析與標圖定點,按照“輕重緩急、量力而行”原則編制更新任務清單,納入江北區3個更新片區策劃底線管控,輔助生成19個更新項目。
下一步,我們將建立城市體檢與城市更新打通運行機制。及時總結江北區城市更新專項體檢試點中可複製、可推廣的實踐經驗,將“一年一體檢、五年一評估”的城市體檢工作機制與城市更新涉及的基礎數據調查、更新規劃、片區策劃、項目計劃、績效評估等工作充分結合,分類開展專項體檢,建立“兩庫一體系一機制”,即更新數據庫、居民意見庫、更新指標體系、項目評估機制,逐步構建“摸家底、納民意、找問題、促更新、評效果”工作流程,推動城市體檢與城市更新工作閉環運行。
主持人:剛才楊主任介紹了重慶實施城市更新行動的總體情況,具體的項目進展情況如何?
楊治洪:2021年,我市在主城都市區啟動了31個試點示範項目建設(中心城區24個)。2021年8月,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印發《關於在實施城市更新行動中防止大拆大建問題的通知》,要求對城市更新行動中沿用過渡房地産化的開發建設方式、大拆大建、急功近利等傾向進行糾正。
為進一步規範我市城市更新項目實施,同時擴大試點範圍、豐富試點類型、加強示範效應,市住建委牽頭開展了城市更新項目庫調整和增補申報工作,將更新項目劃分為老舊小區、老舊街區、老舊廠區、老舊商業區、歷史文化區及公共空間等6類。目前我市城市更新試點示範項目達103個,其中全投運項目26個、部分投運項目18個、處於實施階段項目24個、策劃及前期階段35個。
2022年3月25日,重慶市住房和城鄉建設委員會印發了《關於加強城市更新項目管理的通知》,進一步明確了城市更新項目入庫條件、申報入庫流程、項目監督管理等內容;3月30日,發布了《重慶市城市更新技術導則》,明確更新工作定位、路徑、底線和技術要求等內容。各區縣政府正按照相關工作要求積極準備城市更新項目。
主持人:有哪些城市更新試點示範項目值得市民期待,請分享一下。
楊治洪:通過近幾年的實踐探索,重慶已建成一大批城市更新項目,比如,戴家巷、山城巷、金剛碑、紫薇路商業街、“九街有個單位”等已成為市民耳熟能詳的休閒游樂打卡好去處。重慶城市更新項目還遠不止於此,還有許多值得大家關注和期待的項目,鋻於時間關係,我重點為大家推薦幾個。
一是渝中區東村56號城市更新項目,項目集特色民宿、文創辦公、文化展示展覽、創意市集、餐飲休閒為一體,為客戶提供重慶特色文化體驗服務,目前已經進入收尾階段,即將開放投運。
二是南岸區銅元局重慶時光小鎮項目。項目聚焦“新金融”,配套“新消費”“新文化”理念,同時配套建設學校、公交站場、綠地等配套設施,打造重慶曆史母城濱江沿岸經濟特色鮮明、開放共享的城市歷史文化城市更新項目典範。
三是渝北區花卉園片區城市有機更新項目,以“一園綻放 漫城花香”為主題,整合花卉園大社區,從“宜居、宜業、宜游”三個方面入手,打造重慶核心主城區新IP,構築新的城市名片。
四是永川區龍王巷片區城市有機更新改造項目,項目綜合運用“留、改、拆、增”多種措施,結合城鎮老舊小區改造,完善生活功能,尊重並傳承永川龍王巷街巷歷史脈絡體系,保留城市歷史文脈和街巷肌理空間,打造城市時尚文化新名片,從經營城市的角度豐富城市底蘊。將片區建成為具有永川歷史文化特色的集文化體驗、商業休閒為一體的“城市會客廳”。
五是涪陵區南門山片區改造項目,項目基於“修舊如故、保護為主”的思路和“以史修街、以文建街、以商強街”的發展理念,將涪陵歷史傳統文化的保護傳承與現代旅游、新型業態相結合,增強涪陵文化內涵和歷史底蘊,將建設成為涪陵人民留存老城記憶、尋覓鄉愁、尋找情懷的故地。
主持人:在城市更新行動中,歷史文化的保護傳承也備受關注,如何強化歷史文化保護?
楊治洪:”重慶山環水繞、江峽相擁,是一座歷史文化名城,擁有悠久的歷史文化傳統和優秀的人文精神積澱。源遠流長的巴渝文化、享譽世界的三峽文化、可歌可泣的抗戰文化、彪炳史冊的革命文化、獨具特色的統戰文化、感天動地的移民文化,形成了重慶多層次、多領域、多形態的歷史文化。
我市將“注重城市歷史文化保護與傳承,彰顯城市文化內涵”作為實施城市更新行動的重要內容和要求,將歷史文化區作為五大更新類型之一。在編製片區策劃方案時,要求對歷史文化保護進行專題分析,明確片區歷史文化發展特色,提出文物保護單位、歷史建築、歷史文化街區的保護策略,落實各層次保護規劃的保護範圍、保護要求,提出保護更新與利用措施;在編制項目實施方案時,要求對歷史文化保護進行專題分析,對具有保護意義、承載不同歷史時期文化價值的歷史文化資源進行梳理分析,明確保護對象和分佈情況,提出對象分級和保護範圍、建設控制範圍,提出整體保護原則和重點任務,提出保護利用和更新實施的主要措施和相關管控要求。
主持人:深入實施城市更新行動,下一步重慶有哪些計劃?
楊治洪:我們將以“縱深推進城市更新,比肩全國第一梯隊”為工作目標,堅持“權限下放、守好底線、抓好統籌、做好服務”的基本思路,系統謀劃如何在推進過程中繼續把“接力棒”跑好,奮力書寫推動高質量發展、創造高品質生活新篇章。主要從以下幾個方面,持續高效推動城市更新工作。
一是逐步健全城市更新政策制度體系。開展城市更新立法工作,持續完善“1+2+N”城市更新政策技術體系。在《重慶市城市更新技術導則》的基礎上,不斷完善城市更新相關技術標準,指導城市更新規範有序實施。會同相關市級部門探索項目“平面”審批模式,持續推動研究&&涉及土地、規劃、園林綠化、財政支持等配套政策,逐步構建政策“工具箱”。圍繞如何實現“資源變資産、資産變資金流”,開展城市更新項目産業賦能研究,推動建立産業導入和培育機制。
二是全力推進國家城市更新試點城市建設。支持渝中區、九龍坡區因地制宜探索城市更新的工作機制、實施模式、支持政策、技術方法和管理制度。結合住房和城鄉建設部關於試點城市“按季度報送試點工作進展”的工作要求,及時報送試點經驗和成效,呼籲針對試點過程中先行先試的舉措予以支持,並爭取納入國家城市更新政策技術體系。
三是積極拓寬城市更新資金籌集渠道。積極爭取市級財政資金支持,設立城市更新資金池,對各類住房和城鄉建設領域專項資金切塊歸併、打包整合,切實提高資金使用效益。加快成立城市更新基金,推動建立“投、融、建、運”城市更新一體化投融資模式。加強與國開行等金融機構的對接力度,用好國家政策性金融和市場金融對城市更新的支持政策,積極探索信貸金融新産品。
四是加快搭建城市更新交流合作&&。適時舉辦城市更新論壇,發布城市更新項目機會清單,發布2022年重慶城市更新發展報告,成立智庫聯盟,與國開行簽訂城市更新金融合作協議,搭建綜合性交流合作&&,促進各類資源要素互動。健全專家諮詢制度和公眾參與制度,組建城市更新專家庫,開展“三師一家”進城市更新項目活動。
主持人:通過今天的訪談,相信大家對重慶城市更新工作有了深入的了解。實施城市更新行動,對於重慶城市高質量發展,提高城市品質生活都有十分重要的意義。我們的城市也將變得更加美好!感謝關注!再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