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正文
紀念“重慶大轟炸”遇難同胞 重慶千余&防空警報器鳴響

  

  六月五日,沙坪壩區金沙天街廣場,志願者正在為小朋友介紹便攜式防空警報系統。首席記者 龍帆 攝\視覺重慶

  “嗚——”昨天上午10時30分,重慶1000余&防空警報器同時鳴響,這是我市連續第24年在6月5日這天鳴響防空警報。

  81年前的6月5日,因日軍轟炸,十八梯、石灰市、演武廳3處防空大隧道內先後涌入近萬人,最終釀成嚴重踩踏窒息事件——“六·五”大隧道慘案。為紀念抗日戰爭期間在“重慶大轟炸”中不幸遇難的同胞,激勵全市人民愛國熱情,增強國防戰備意識,《重慶市人民防空條例》規定,每年6月5日上午10時30分至10時42分,在重慶全市範圍內進行防空警報試鳴放。

  當天,由市人民防空辦、沙坪壩區政府主辦的重慶市2022年“6·5”防空警報試鳴放暨防空知識宣傳活動在金沙天街廣場舉行。9時左右,10輛人防機動指揮車整齊排列在廣場上,一旁的宣傳展板吸引不少市民駐足閱覽。工作人員和志願者給來往市民宣傳人防知識,普及急救知識。不少市民在志願者的幫助下,了解便攜式手搖警報器、電聲警報器、防毒面罩、防化服的功能和使用方法,學習心肺復蘇急救方法。

  市人民防空辦科技與信息化處處長管義坤&&,防空警報是城市防空工程的重要組成部分,主要有兩大用途:一是平時可用於抗災救災和突發事故情況下的災情預報和緊急報知;二是戰時可用於各級政府實施人民防空指揮,組織市民及時疏散掩蔽。

  據介紹,目前重慶已構建起以固定警報為主,同時配備警報信號源、車載警報、便攜式警報、手搖警報等設備的警報系統,還可利用電視、電台、樓宇廣播、短信、微信等載體發放警報。全市城區警報音響覆蓋率已達98%。

  又訊 (記者 白麟)昨天,許多市民和外地游客來到位於渝中區的十八梯大隧道遺址紀念館,重溫重慶抗戰時期的烽火歲月,悼念大轟炸中的罹難同胞。

  從1938年2月到1943年8月,日軍對重慶進行瘋狂轟炸,出動飛機9000多架,投彈11500枚以上。面對日機轟炸,重慶展開了一場曠日持久的空襲與反空襲、轟炸與反轟炸的頑強鬥爭,而依據重慶地形地貌特點修建的防空洞,成為最直接、最有效的防空避難工具。

  十八梯大隧道修建於抗戰時期,是重慶大隧道的重要組成部分。2000年,該遺址與渝中區磁器街、石灰市隧道掩體一起被列為重慶市第一批文物保護單位。十八梯大隧道遺址紀念館自2021年9月30日開放到今年5月底,共接待游客超30萬人次。

  “一走進這個隧道,就被兩側的人物剪影吸引,很難想象抗戰時期的重慶人民,在這昏暗的防空洞裏生活、學習、工作了那麼長一段時間。”湖南游客陳寧娜説,轟炸那麼頻繁,但那時候的重慶人民沒有氣餒,因地制宜、互幫互助、共渡難關,“在這裡,我看到了重慶人民的堅強與勇敢。”

  記者 何春陽

編輯: 王龍博
城市相冊
欄目精選
每日看點
重慶正事兒
本網原創
0100701500100000000000000111170511287157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