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興街道社區養老服務中心工作人員來到周阿姨家中進行理療康復服務。華龍網-新重慶客戶端記者 石濤 攝
老了不願意去住養老院,可在家裏缺乏照料,子女壓力也很大,該怎麼辦?
想得到專業的照料,但養老院床位緊張,該怎麼辦?
社區居家養老是養老服務的主陣地,如何把居家社區養老落到實處?
創模式:“中心帶站進家庭”一網覆蓋 “15分鐘養老圈”一體服務
“嬢嬢,舒不舒服?”
“舒服得很!小唐這娃兒好,每個星期都來,又耐心又有禮貌。我過去這個胳膊疼,現在好多了。”
在重慶市渝北區回興街道香榆園小區一居民家中,周阿姨向記者分享了自己做完康復理療的感受。
周阿姨今年72歲,與老伴一起生活,獨生女兒生活在外地。自從一次腦梗之後,身體的靈便性不如從前,當了解到所在街道養老服務中心可以提供居家理療康復服務之後,她很快進行了預約,便可以享受每週1-2次,每次不少於1小時的專業康復服務。
老人們正在回興街道社區養老服務中心內休閒娛樂。華龍網-新重慶客戶端記者 石濤 攝
回興街道社區養老服務中心負責人蔡宇向記者介紹,“除了在我們中心托養的老人之外,我們還為轄區內的老人提供助浴、助潔、助急等多種形式的居家服務。得益於市政府推行的'中心帶站進家庭'經營模式,老人才能享受到方便又可及、價格可承擔、品質又專業的養老服務,我們中心才能走入居民家中,走進老人心裏。”
儘管蔡宇現在説起來自信滿滿,但回想起中心初建時,如何讓老年人熟悉、接受並認可,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上一輩人有自己的生活觀念,一些新的消費習慣他們不見得會喜歡。”蔡宇&&,在2020年中心開始運營時,周邊來參加活動的老人並不多,所推出的助餐項目每餐10元,來吃飯的老人也很少。
“李阿姨是女兒送過來的,那時候她得了抑鬱症,很瘦,情況不太好,她女兒想把她帶出來散散心。沒想到她很喜歡這裡,再後來她就把小區裏的老人也帶過來了。”
借助老人們的“口碑傳播”,養老服務中心裏的老人越來越多,老人們在養老服務中心裏的活動也越來越豐富。
回興街道社區養老服務中心裏的房間乾淨整潔。華龍網-新重慶客戶端記者 石濤 攝
王爺爺是社區老年民樂團團長,過去他經常和團隊成員在公園等室外場地排練。現在,按照“機構建中心帶站進家庭”模式,回興街道社區養老服務中心輻射帶動9個社區養老服務站,老人們的活動空間越來越大。他們可以在社區養老服務站裏的“專屬”場地盡情活動。
從居家服務,到社區裏的養老服務站,再到街道的養老服務中心,以老人居住地為中心,形成了一個“15分鐘養老圈”。
據重慶市民政局養老服務處處長楊勝普介紹,目前,全市已建成街道養老服務中心220個、社區養老服務站2912個,城市社區居家養老服務設施基本實現全覆蓋。
補短板:養老床位“搬”到家裏 居家服務走入心裏
王新祥家裏進行了適老化改造。華龍網-新重慶客戶端記者 石濤 攝
在江北區石馬河街道金果園小區,王新祥老人家裏最近有了新變化。
墻上裝上了智能物聯網管、移動監管設備和感應小夜燈,床頭挂上了SOS按鈕和體徵監測設備,廁所裏裝上了防滑墊、坐便椅和可折疊浴凳。
臥室裏,王新祥拿着“一鍵呼叫”器向記者介紹,“你看,我現在一個人在家,假如發生危險,我按一下,就可以直接與老伴&&,如果她沒有接,社區的人就會接電話。平時,我想要喊他們來我家服務,也可以通過這個小按鈕&&,又安全又方便。”
另一邊,在江北區智慧養老&&上,王新祥的遠程求救信息實時顯示。在&&上,待處理,處理中和已處理的報警全過程一目了然。&&以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技術為支撐,可調閱每位老人的能力評估報告、安裝設備清單、查看物聯網設備狀態、處理老年人需求信息,還可通過視頻、語音對上門居家服務質量進行監管。
石馬河街道金果園小區,社區醫務人員為王新祥老人提供上門服務。華龍網-新重慶客戶端記者 石濤 攝
這便是“家庭養老床位”模式,將養老機構的“床位”概念搬到老年人家中。石馬河街道民政辦負責人田勇向記者介紹,該街道有近20萬戶居民,養老機構只有3個,床位供不應求。從今年2月初“家庭養老床位”試點以來,居家養老環境更宜居、更安全,養老服務更透明、更專業、更智能,養老機構床位資源有限的問題得到有效緩解。
記者從江北區民政局了解到,江北區按照《重慶市江北區家庭養老床位建設試點工作方案》,給予符合條件的老人每床不超過3000元的一次性建設補助,每床每月300元的服務補助。目前已完成702名老年人能力評估、702名老年人居家適老化改造、1291次居家服務等工作。
據重慶市民政事業發展 “十四五”規劃,到2025年底,全市將建成家庭養老床位5000張。
江北區智慧養老&&。華龍網-新重慶客戶端記者 石濤 攝
指方向:居家社區機構相協調 醫養康養相結合
日前,國務院印發《“十四五”國家老齡事業發展和養老服務體系規劃》,提出要建立居家社區機構相協調、醫養康養相結合的養老服務體系。
近年來,重慶市按照“社會化、市場化、多元化”的發展思路,將社區居家養老服務全覆蓋作為着力點、主陣地高位推動。
在持續深化設施建設方面,依照老年人的實際需求,合理布局社區居家養老服務設施,在新建小區規劃配套服務設施、在老舊小區結合拆遷改造補齊固化服務設施。
在持續完善服務功能方面,突出社區居家養老普惠功能,在街道社區養老服務設施設置生活照料、托養護理等功能區域,為社區老年人提供35項基本社區服務,實現“老有所樂”;在街道養老服務中心設置全托床位,提供全天候全周期托養照料服務,實現“老有所養”;以街道養老服務中心為統領、社區養老服務站點為支撐,依託智慧養老大數據&&,提供線上線下居家養老服務,實現“老有所依”。
在持續推進規範運營方面,堅持小財政撬動大民生,&&建設補貼、稅費減免、運營補助等舉措,街道養老服務中心社會化運營率100%,社區養老服務站社會化運營率達到83.5%。
重慶市民政局養老服務處處長楊勝普&&,下一步,重慶市民政將持續提升居家社區養老服務品質。
華龍網-新重慶客戶端 趙穎竹/ 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