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正文
堅持流域綜合治理系統治理

  新華網:在您看來,跨界河流聯防聯控聯治為川渝共築長江上游重要生態屏障、服務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生態文建設提供了什麼經驗和啟示?

  任麗娟:通過幾年的努力,共推生態文明建設、共築長江上游重要生態屏障成效明顯,總體看,我認為有五個方面經驗啟示:

  一是從黨中央關於生態文明建設和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等重大決策部署找遵循,開展山水林田湖草沙一體化保護和系統治理,建立完善省級河湖長聯席會議制度,積極實施跨區域協作,才能有力推動跨界河流從“沒人管”到“有人管”、從“不願管”到“主動管”、從“不好管”到“管得好”,才能實現跨界河流聯防聯控走深走實、落地見效。

  二是堅持流域綜合治理系統治理,是做好跨界河流聯防聯控聯治的根本路徑。河湖管理保護是一項複雜的系統工程,涉及上下游、左右岸、干支流,不同流域、行政區劃和行業。必須堅持以流域為單元推動實行統一目標、統一規劃、統一標準、統一監測的防治措施,對流域實行整體保護與修復,推進毗鄰地區跨界河流上下游、左右岸、干支流協同治理,變“分段治”為“全域治”,破解部分河道只治城區不治郊區、只治上游不治下游、只治局部不治整體等問題,實現河道、河水、河岸治理一把抓,推動全方位治理帶來全方面改善。川渝兩地以“清四亂”“治三排”等專項行動為抓手,聯合開展明察暗訪,深入開展河湖問題排查整治,打響水域岸線保護、水污染防治攻堅戰和水環境、水生態保衛戰,推動聯防聯控聯治工作取得實效。

  三是推動河流管理保護智能化,是做好跨界河流聯防聯控聯治的應有之義。川渝兩地跨界河流多、幅員面積大、河流管理保護人員少,河流管理保護監管壓力大,切實提升川渝跨界河流管理現代化水平是加強河流動態監管的現實需要和迫切要求。川渝兩地推進跨界河流智慧河長建設,共同繪製跨界河流水系圖,不斷搭建跨界河流河長制基礎信息平台,實現河流基礎信息互聯互通、動態監管、聯防聯控,減輕河流管理人員日常巡河壓力,提升河流管理保護和監管能力。

  四是營造全民參與的良好氛圍,是做好跨界河流聯防聯控聯治的現實需要。河湖管理保護需要全社會共同參與。我們加強輿論引導,與川渝主流媒體建立宣傳報道常態機制,及時主動公開川渝聯合治水情況;兩地團委共同開展“河小青”保護長江等志願服務行動,營造全社會關愛河湖、保護河湖的良好氛圍;實行“河長+檢察長”“河長+警長”“河長+民間河長”“河長+督導長”的“四長”同治模式,強化“河小青”“巾幗護河員”上崗履職,破壞佔用河湖的行為和現象持續減少,全民參與河流保護的基礎不斷夯實。

  五是努力建設人民滿意幸福河,是做好跨界河流聯防聯控聯治的最高目標。始終把人民群眾滿意不滿意、高興不高興、答應不答應作為川渝聯合治水工作開展好壞的唯一標準。深入推進流域水生態環境保護川渝聯防聯治三年行動計劃,琼江流域兩地三市區通過實施水資源保護、水域岸線管理等六大任務42項措施,共同打造示範河流,川渝兩地加強沱江小清流河、平灘河養殖污染、河湖“四亂”等重點問題整治,解決民生痛點,補齊環境短板,共同描繪跨界河流“河暢、水清、岸綠、景美、人和”的山水畫卷,讓廣大群眾有更多的生態獲得感和幸福感。

    

編輯: 鄧婷
城市相冊
欄目精選
每日看點
重慶正事兒
本網原創
0100701500100000000000000111170311282752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