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正文
識才愛才敬才用才 建設全國重要人才高地

  編者按>>>

  11月22日,市委人才工作會議召開。會議認真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屆六中全會精神,深學篤用習近平總書記關於新時代人才工作的新理念新戰略新舉措,全面落實中央人才工作會議要求,部署加強和改進新時代重慶人才工作,加快建設全國重要人才高地。

  會上,六家單位圍繞如何在新時代做好人才工作,營造“近悅遠來”人才生態,為推動高質量發展、創造高品質生活提供堅實人才保障作了交流發言。以下是發言摘登。

  重慶大學黨委書記舒立春:

  真心愛才、悉心育才、精心用才

  全方位多層次培養引進用好人才

  重慶大學緊緊圍繞服務國家戰略和重慶經濟社會發展,全面落實黨委主體責任,實施科教興校、人才強校戰略,創新人才引進機制,加大人才引進力度,健全人才培育體系,提升人才培育質量,完善人才評價激勵體系,激發創新發展活力,人才工作取得實效。

  積極構建人才金字塔引進模式,針對卓越人才、傑出人才、優秀人才、青年後備人才等,科學構建一體化人才引進體系。在市委、市政府大力支持下,學校大力培養青年科技人才後備軍,做好高層次人才培育規劃,實施“弘深學者”“後備拔尖人才培育計劃”“學科領軍人才培育計劃”,以及借助重慶英才計劃等,遴選儲備一大批後備人才。

  持續深化人才評價改革,堅持多元評價、推行“代表作成果”評價、加強同行專家評價,建立以品德、創新價值、能力、貢獻為導向的人才評價制度,進一步激發了人才創新活力、提升了教學質量。學校工程學、材料科學先後進入ESI世界前1‰學科,12個學科進入ESI世界前1%。

  沙坪壩區委書記唐小平:

  全面激發人才創造活力

  系統重塑創新驅動發展新優勢

  沙坪壩區始終把人才工作作為前瞻性、基礎性、戰略性工作來抓,全面激發人才創造活力,系統重塑創新驅動發展新優勢,讓沙坪壩不僅能培育人,更能滋養人、成就人。

  近年來,沙坪壩注重內育外引,促進校地深度融合,優化人才生態,推動創新資源加速變現,積蓄創新發展新動能。堅持以建好環大學創新生態圈為發力點,找準高校優勢學科和區域産業需求結合點,打造環重大、重師、陸軍軍醫大學等5個創新生態圈。大力實施“歸巢行動”,高規格舉辦“沙磁校友會”,打造全市首個“校友經濟産業園”,促進校地深度融合發展。堅持突出重點育人才,聚焦需求選人才,招商引智聚人才,與轄區6所高校簽訂戰略合作協議,協同開展人才培養;組團赴一線城市、一流高校招賢納士;面向全球徵集項目,與多個團隊達成合作意向。

  為營造創新創業一流環境,沙坪壩區優化“沙磁”人才政策,精準人才服務,提升全域品質,開通“人才直通車”,建好“人才加油站”,實施“人才暖寶寶”,讓人才生活更舒心、工作更安心,形成“潮涌嘉陵、風動歌樂”靚麗風景線。

  兩江新區黨工委專職副書記程文迪:

  深化人才發展體制機制改革

  全力打造高端人才集聚之地

  兩江新區堅持黨管人才,發揮有為政府和有效市場疊加作用,深入推進人才發展體制機制改革,最大限度釋放制度活力,全方位培養、引進、用好人才,做到人才為本、信任人才、尊重人才、善待人才、包容人才。

  近年來,兩江新區着力打造更加領先、更加高效的“人才特區”,實施更加積極、更加開放的人才政策,構建更加完善、更加清晰的工作機制,集聚創新創業人才50余萬人,兩江新區日益成為優秀人才嚮往之地、集聚之地、創業之地。

  兩江新區充分發揮改革“試驗田”作用,着力打造兩江協同創新區、國際人才集聚區、優質服務先行區,集聚大量創新資源和優秀人才,為高質量發展提供強力引擎;用足用好市級普惠政策,突出“高精尖缺”導向,聚焦重點領域、創新創業、用人需求,&&政策,形成疊加優勢,“真金白銀”打造聚才“洼地”。如&&一系列人才政策,每年安排1億元人才專項資金,政策實施以來累計兌現2.7億元。

  市委教育工委書記、市教委主任黃政:

  全面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

  努力提升高素質人才培養水平

  近年來,市教委按照科教興市和人才強市行動計劃部署,堅持分類發展、固本強基、創新突破,優化同新發展格局相適應的教育結構,走好同經濟社會發展需求相適應的人才自主培養之路,健全同創新創業相適應的人才發展機制,推動高素質人才培養取得積極進展。

  市教委加強優質均衡公共教育服務供給和服務科技創新的高等教育供給,統籌推進城鄉義務教育一體化協調發展,推動“雙一流”建設,提升職業教育發展水平,10所高職院校入選“雙高計劃”,位列全國第六。

  近年來,市教委優化學科專業結構,提升學科專業水平,推進新工科、新醫科、新農科、新文科建設,積極推動産教融合。推動西部(重慶)科學城大創谷建設,打造6個環大學創新生態圈。在渝高校每年為社會輸送各類創新人才、複合型人才、技能人才37萬名。通過構建引育體系、優化發展政策、激勵發揮作用,我市教育系統人才隊伍擴量提質,創新結出纍纍碩果。

  中科院重慶綠色智能技術研究院黨委書記、副院長韋方強:

  聚焦關鍵核心技術攻關

  加快打造科技創新主力軍

  中國科學院重慶綠色智能技術研究院時刻牢記“國家隊”的使命擔當,心繫“國家事”,肩扛“國家責”,聚焦生態環境、先進製造、電子信息等重點領域,加快集聚高素質創新人才和科技創新團隊。

  近年來,我們加強創新人才隊伍建設、打造科技創新主力軍,強化青年人才培養、壯大科技創新後備力量,深化人才發展制度改革、釋放人才創新創造活力,大力建設學科交叉融合、以綜合應用型人才隊伍為特色的高水平科技創新區域性人才集聚地。

  目前,全院加強平台建設,努力以平台集聚人才、鍛造人才。突出需求導向,優化實施人才引進計劃,着力完善挖掘和凝聚青年拔尖人才的機制,把更多優秀青年人才放到關鍵崗位上。優化資源配置,積極推進高層次人才協議薪酬制度,加大人員經費保障力度。我們特別注重加強政治引領和文化傳承,積極引導科研人員繼承發揚老一輩科學家艱苦奮鬥、愛國奉獻的優秀品質,為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作出更大貢獻。

  重慶長安汽車股份有限公司黨委副書記、工會主席袁明學:

  堅持人才引領科技創新

  打造汽車産業人才高地

  近年來,長安汽車從人才引進、培養、發展、激勵等多方面不斷加強人才工作,持續打造汽車産業人才聚集成長高地。截至目前,公司擁有員工6.5萬餘人,工程技術人員1.2萬餘人,高級專家600餘人,高級技能人才7438人。

  長安汽車堅持全球視野,匯聚各方優秀人才;踐行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打造人才事業發展平台;健全人才培養機制,提升企業核心發展能力;強化幹事創業激勵,激發人才創新創造活力。

  公司把“引智工程”作為重要工作,公司高層與人才深度交流互動,不斷提升人才加盟的意向與信心。充分發揮人才“頭雁”效應,賦予人才技術決策權和資源分配權,讓領軍人才帶領團隊,攻堅克難。通過實施“智領人才”“平台化人才”等項目,培養跨領域、多學科的複合性人才。打造價值共創、價值共享的市場化薪酬與激勵機制,建立股權激勵、遞延獎金、項目跟投等制度,讓人才想幹事、能幹事、幹成事。

  (本報記者 陳國棟 整理)

編輯: 陶玉蓮
城市相冊
欄目精選
每日看點
重慶正事兒
本網原創
010070150010000000000000011117061128102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