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重慶11月24日電(韓夢霖)11月24日,重慶市五屆人大常委會第二十九次會議審議了《重慶市人民政府關於巴蜀文化旅游走廊建設情況的報告》。《報告》提到,巴蜀文化旅游走廊建設工作於2020年4月正式啟動,截至2021年10月,川渝兩地共簽訂文旅戰略合作協議63份,成立文旅合作聯盟11個,推動重點項目99項,累計向川渝兩地市民和游客發放惠民消費券180.59萬張,拉動文化旅游市場消費7.96億元。
《報告》顯示,兩地有關行業部門簽訂各項合作協議,推進資源共享、線路互推、信息互通、游客互送、利益共贏,目前沙坪壩與樂山、潼南與遂寧、九龍坡與新都等60多個縣(市、區)建立了合作關係。與此同時,兩地市場主體積極響應,發起成立巴蜀文化旅游推廣聯盟、巴蜀世界遺産聯盟等11個文化旅游行業聯盟,務實推進巴蜀文旅品牌建設,聯合舉辦首屆巴蜀合唱節、“川渝樂翻天”、文旅展覽等數十場活動,發布川渝世遺之旅、巴蜀文化遺産之旅等數十條旅游線路,開展線上線下宣傳營銷,不斷拓展巴蜀文化旅游市場,提升巴蜀文旅品牌影響力。
《報告》指出,巴蜀文化旅游走廊文化保護傳承利用持續夯實。目前,已完成潼南千佛寺、南岸彈子石摩崖造像、江津石門大佛寺摩崖造像本體保護工程,加快推進大足石刻北山168窟、安岳石窟、榮縣大佛等本體保護前期工作。兩地聯合開展考古調查與研究,召開忠縣中壩鹽業遺址考古研究成果專家座談會、九龍坡冬筍壩巴文化遺址考古發掘座談會、釣魚城遺址宋元建築考古學術研討會、中國石窟(南方)保護學術研討會等會議數十場,推動大足石刻與川渝地區其他石窟聯手打造川渝石窟寺國家遺址公園;啟動涪江流域考古調查工作。舉辦“成渝雙城蜀繡名家名作聯展暨成都蜀繡精品展”“百繡百年頌黨恩——川渝非遺繡活大賽”等活動,有力地促進川渝非遺保護利用協同發展。
根據《報告》,巴蜀文化旅游走廊文旅産品供給日益豐富。雙方聯合創建文旅品牌,組建“寬洪大量”CP,推動洪崖洞和寬窄巷子、金佛山和都江堰等地標級景區達成戰略合作協議;推出成渝地區電子消費地圖,發布城市游購攻略,推薦雙城打卡路線,展現川渝城市品牌形象;舉辦文旅推介會,策劃“洪崖洞、鵝嶺二廠和寬窄巷子”“解放碑和春熙路”“仙女山和青城山”等融合創意宣傳主題,宣傳川渝兩地特色文化、特色美食、特色品牌,充分展示了川渝兩地人文相融、山水相連、親情相依的獨特魅力。推動“川渝演藝聯動”,聯合籌備《雙城春晚》,推出《雙城熱戀》《我和重慶有個約會》等影視網絡劇和節目。強化巴蜀文旅整體形象宣傳,製作巴蜀文化旅游走廊宣傳片《安逸四川•大美重慶》、展播公益廣告等,合辦“川渝話劇雙城記”、“川劇藝術節”等。
此外,雙方還聯袂打造旅游精品。串聯區域內優質景區(點),開發川渝兩地一程多站旅游線路,打造跨省市的精品旅游聯線産品,先後發布鄉村旅游、紅色研學、生態康養等精品線路70余條。
川渝兩地還共同舉辦系列活動。聯合承辦了第六屆中國詩歌節,舉辦第十三屆中國西部動漫文化節、成都市文化旅游(重慶)招商推介、“川渝雙城藝術季”、“成渝地•巴蜀情”文藝晚會、“重慶文化旅游惠民消費季”等系列活動,利用院線聯盟相互推介引進優秀劇目,組織川劇《江姐》、京劇《龍鳳呈祥》、舞劇《杜甫》、大型民族歌劇《塵埃落定》以及四川話劇《隔離》在兩地推廣演出,有效促進了川渝演藝聯動,進一步豐富了文化旅游産品供給。
在合力促進文旅消費方面,雙方聯合舉辦“2021美麗中國•心睇驗”推介會、“遠親不如近鄰”、“巴蜀文化旅游走廊自由行”等互動營銷活動,參加第七屆四川國際旅游交易博覽會、第八屆澳門國際旅游(産業)博覽會,面向境內外全方位宣傳推介川渝優勢文化旅游資源和144小時過境免簽政策以及新産品、新線路,發布獎勵優惠政策,吸引大量游客到重慶旅游,有力促進了旅游業復蘇,提升了文旅消費。
《報告》還指出,巴蜀文化旅游走廊文旅公共服務能力不斷增強。雙方推動打通川渝兩地數字圖書館、數字文化館網絡,實現圖書“通借通還”、場地“一鍵預約”、服務産品“一鍵採購”。川渝閱讀“一卡通”項目取得實質性成效,兩地居民可憑社保卡替代讀者證,在重慶圖書館、四川省圖書館和成都圖書館享受入館、閱覽、通借通還等服務。
此外,兩地還聯袂建設“智游天府”“惠游重慶”等公共服務平台,通過APP、小程序、微信公眾號,建設集“吃住行游購娛”功能於一體的服務平台;實現游客身份和健康信息互通共享及跨平台核驗認證,川渝游客可憑藉“一碼”游覽兩地660余家景區和文化旅游場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