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正文
中新合作帶來了什麼?國際化人才有了用武之地
2021年11月25日 11:35 來源: 新華社

  2021中新(重慶)戰略性互聯互通示範項目金融峰會現場(11月23日攝)。新華社記者 王全超 攝

  新華社重慶11月25日電(記者陳青冰)2021中新(重慶)戰略性互聯互通示範項目金融峰會23日在重慶拉開帷幕,共實現簽約項目85個、合同金額1011億元。除了喜人的簽約成果,會場上為會議提供語言保障、會務服務的來自四川外國語大學的年輕志願者們,也成為一道靚麗的風景。

  畢業於川外的彭傳梟目前在新加坡國立大學重慶研究院工作。上學期間,他也經常參與這些涉外活動。2017年,加拿大國會議員訪問川外時,他就曾提供志願服務。

  儘管有強有力的人才支撐,但在過去,重慶能提供的相關工作機會卻不多。

  從川外畢業後,彭傳梟遠赴英國深造。去年畢業後,他一直為留在“外面的世界”工作,還是回到家鄉重慶而苦惱。當新加坡國立大學重慶研究院的工作機會出現後,他回到了家鄉。

  “沒有想到可以在重慶找到與我專業相關的工作。”彭傳梟説。

  他所在的研究院是中新(重慶)戰略性互聯互通示範項目中教育領域的一個代表,包括金融、物流、人工智能和先進製造四大板塊。

  中新(重慶)戰略性互聯互通示範項目於2015年11月7日正式啟動,是中國與新加坡繼中新蘇州工業園、天津生態城之後的第3個政府間合作項目,主要涵蓋金融服務、航空産業、交通物流和信息通信等領域。

  目前,彭傳梟主要負責推動中新兩國科技産業互聯互通的雙向交流。

  “我們研究院並沒有因為疫情停止工作,這也顯示了雙方合作的決心。”彭傳梟説,我們現在的工作就像給種子澆水,等待它們開花結果。

  近年來,隨着重慶和新加坡合作越發緊密,越來越多像彭傳梟這樣的國際化人才在重慶找到了適合自己的工作,發揮所長。

  剛從川外畢業的彭子韻今年加入了陸海通道運營有限公司,從事陸海新通道的市場運營工作。

  陸海新通道是中新(重慶)戰略性互聯互通示範項目的重要組成部分,由西部相關省區市與新加坡等東盟國家合作打造。今年1至10月,重慶西部陸海新通道三種方式運輸箱量92831標箱,同比增長68%,運輸貨值147.2億元,同比增長44%。

  2019年9月2日,重慶團結村車站內,工作人員在“陸海新通道”鐵海聯運首次鐵路箱下海出境專列前值守。新華社記者 唐奕 攝

  彭子韻説:“我本科專業是英語,同時輔修了國際貿易和經濟專業。選擇這份工作,是因為不僅可以使用我的語言技能,還可以參與重慶與世界的貿易活動。”

  更多的機會正在到來。近日,中新項目管理局提出搭建一個中新(重慶)互聯互通人才交流服務中心。在今後5年中,在中新互聯互通框架下,中心將引進10名高端人才及科研團隊,100家創新創業企業及相關人才,攜手新加坡培訓1000名現代服務領域專業人才,助力重慶建設全國重要人才高地。

  “我可以感覺到,重慶走向世界的腳步越來越近。今年7月,重慶正式開展國際消費中心城市培育建設。與此同時,重慶第三産業發展也蒸蒸日上。我對未來很有信心。”彭傳梟説。

編輯: 陶玉蓮
精彩圖片
0100701500100000000000000111170611280989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