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集
新華社北京11月18日電(記者樊曦)記者18日從中國鐵建股份有限公司了解到,歷經四年研發,由中國鐵建鐵四院牽頭承擔的《基於北斗導航系統的鐵路及航運領域應用技術研究》成功完成。該研究解決了我國鐵路勘測完全依賴GPS的問題,可實現北斗系統全替代,是我國交通領域探索“中國方案”的一次突破創新。
中國高鐵發展迅猛,在建設及運維過程中,因高鐵線路跨度大、涉及的地質環境複雜,技術人員需要建立大範圍高精度控制網並對鐵路軌道進行精確測量。長期以來,鐵路工程的勘測設計、施工、運營、變形監測等各個領域涉及導航定位技術的,仍以GPS導航定位技術為主,存在地下空間無信號覆蓋、不夠精準等問題。
據鐵四院勘察院總工程師曹成度介紹,基於北斗導航系統的工程測量主要優勢體現在衛星導航的自主可控。北斗導航技術可以通過地基增強來實現高精度定位,應用的範圍比原來傳統衛星導航更加廣泛。
北斗系統的應用也將進一步推動中國鐵路勘測向智能化方向轉型。近年來,隨着機載雷達、無人船、傾斜攝影、無人機等新興測繪技術的普及,我國鐵路勘測逐步改變了傳統勘測技術手段單一、測量效率低、質量控制難、數據處理效率低等問題。
鐵四院勘察院測繪三所所長李猛&&,以前鐵路工程勘測,500公里長的道路要分五段,平均每段至少需要50名勘測人員,大約3個月時間才能勘測完成。據估算,通過智能勘測,在初測階段可減少野外勘測人員規模約40%,工期可縮短約30%。
曹成度&&,智能勘測是鐵路勘測行業的一項重大創新,將推動中國鐵路行業技術進步和智能化轉型,提高核心技術競爭力。
北京要聞
-
我國鐵路智能勘測領域實現北斗系統替代GPS新突破
-
2022人民康養大會在京舉行 首設元宇宙會場
中國工程院院士張伯禮在元宇宙會場出席大會並發表題為《老年康養及産業發展》的演講,他指出,《“十四五”國民健康規劃》中,全周期保障人群健康部分首次提出促進老年人健康。
-
26個醫藥健康重大産業項目簽約昌平
近年來,昌平立足區域功能定位,堅持創新驅動發展,聚焦做大做強未來科學城,形成了由生命谷、能源谷和沙河高教園組成的“兩谷一園”創新發展格局。
-
打通科創企業融資“堵點” 認股權綜合服務試點率先落地北京
2020年12月,中國證監會已批復同意北京率先開展基金份額轉讓試點,打通資本循環堵點,吸引耐心資本為科技創新加速。
-
中關村論壇將於11月25日開幕
論壇期間還將設立前沿科技與未來産業展,重點展示人工智能、區塊鏈、元宇宙、腦科學等領域的前沿創新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