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 正文
馬勇:沒有高考恢復 我可能還在農村修地球
2017-05-22 08:33:01 來源: 新京報
關注新華網
微博
Qzone
評論
圖集

馬勇,知名歷史學者,1979年考入安徽大學歷史係。新京報記者 侯少卿 攝

馬勇(後排右一)高中畢業合影,寫著“革命友誼,萬古長青”。

馬勇在復旦大學的宿舍。

1983年,馬勇在復旦讀研時的留影。

  1979年7月7日,安徽濉溪縣。此時,正值一年中最熱的時節,酷暑難當。在縣第一中學,一群人正走進高考考場。

  這裏面有一位名叫馬勇的24歲大齡考生。生在農村,15歲前一直在家種地的他信心滿滿,深知這是一次改變命運的機會。

  如今,作為中國知名歷史學者,中國社會科學院近代史所研究員,馬勇覺得高考是當代中國社會階層流動的主要途徑。他兄妹七人通過高考全都走出了農村,“沒有那時高考的恢復,我們可能還得繼續在農村修地球。”

  前不久,馬勇從社科院近代史所退休,從他參加高考,時間已過去38年。他感慨一生充滿偶然,在時代的滾滾洪流中,不斷跟命運抗爭,又不斷跟命運妥協。

  當代中國第一代農民工

  馬勇1956年出生在安徽最貧窮的濉溪縣,當地有知識的人將那裏稱為安徽的西伯利亞。

  在馬勇的記憶裏,一年到頭就是吃紅薯,早上煮紅薯,中午紅薯麵條,晚上紅薯窩頭、熗紅薯絲。所以到北京很多年,無論別人怎樣勸,他絕對不吃烤紅薯,“因為小時候吃的還沒有消化完。”

  15歲之前,馬勇不曾離開過那片土地,當地資訊閉塞,直到改革開放前,大家還一直沿用陰歷日期。直到上大學填檔案時,馬勇都不知道自己的陽歷生日,只好選擇了接近毛澤東出生日期的一天作為生日。

  馬勇在《我的學術起步》一文中説到,農村孩子的唯一出路就是當兵。可高中畢業後,因為體檢不合格,他沒能夠參軍,只好第二年去了杭州警備區。

  在前往杭州的軍車上,他第一次吃了麵包;到警備區的第一頓晚飯,吃了人生第一頓米飯——三大碗,就著一點清水煮青菜。

  在那裏,馬勇待了3年多,除了站崗執勤,還有一件事就是理論學習。

  1971年“批林批孔”運動開始,領導經常安排他寫學習中央文件心得,抄大字報。這是他第一次接觸中國歷史,接觸政治理論。

  在當兵的第二或第三個年頭,馬勇本來有一次被推薦上大學的機會。他參加了考試,並被告知考得不錯,但後來沒有去成。很久以後,他才知道,他的名額被一位首長的孩子或首長身邊的人給頂替了。

  1977年恢復高考的消息傳遍大江南北,馬勇覺得機會來了,但村裏大隊書記給他潑了一盆冷水,“你怎麼有把握考上?”

  馬勇有些心灰意冷,在書記推薦下,他到淮北煤礦,成了當代中國第一代農民工,並與高考失之交臂。

  他被安排在了最危險、勞動強度最大的掘進隊,即從平地上挖出一個800米深的豎井,井道裏布滿瓦斯。馬勇至今都能清楚地説出這份工作的四道工序,“打眼、放炮、出矸子、釘道”。

  改變命運的希望

  1978年,由于對技術人才的需要,煤礦部開始在各地開辦煤炭技術學校。馬勇通過相關專業考試,被“淮北煤炭技術學校”(中專)錄取。他很滿意,畢竟,在那裏學習兩三年之後,有機會去煤礦當技術員,這比下井的一線工人好多了。

  馬勇接受了命運的安排——從事煤礦事業當工人。但他的一位高中同學,也是煤礦上的工友,在他到煤炭技術學校報道之前,因為工作時出現意外去世了。

  這件事倣佛一個噩夢,在這個22歲青年心裏落下了揮之不去的陰影。他決定,一定要參加高考,徹底離開煤礦。

  還有一件事促使他參加高考。這一年他弟弟以全縣第一名的成績考上大學,讓底層出身的他看到了改變命運的希望。

  “復習非常辛苦,七八個月,連頭髮都沒剪過,人也瘦了很多。那個時候的我應該是自信心最強的時候。實際上,對于考試的東西,我什麼都不懂。復習就是一遍一遍看書,把能夠找到的書全都看完。然後再做習題,一遍又一遍地做。”

  馬勇回憶上夜間補習班的情形——“大家吃完晚飯就衝進教室,裏面轟轟烈烈幾百號人,擁擠不堪。但大家一點聲音都沒有,聽老師講、做習題。回想起來,非常激動人心。現在有很多關于高考的影視劇,應該把這種情景拍出來,喚醒一種精神,激勵後來的學生們。”

  1979年馬勇已經24歲,是大齡考生最後一次報考機會。“我年齡偏大,確實沒有把握。從1966年到1976年,我是混過來的,沒有學過什麼。”馬勇心想,考不上大不了再回煤礦,盡管很苦,但可以掙錢。

  最後,數學只考了13分,原本信心滿滿、本以為可以拿90分甚至100分的政治,只考了59分,其他科目還算不錯,他以361分的成績進入了安徽大學歷史係。這個分數是安徽大學的最低分,據説也是入校學生中的倒數幾名。報考歷史係,除了興趣,還有一個原因是歷史專業沒有人願意報,錄取分數低;當時最熱門學科經濟學、法學,馬勇根本不敢報。

  考上大學,馬勇父親很高興,請全村人吃飯。後來,馬勇和兄弟姐妹都陸續考上大學,對整個村都起到了帶動作用。他們從村裏搬走之後,他們家的老房子被親戚要走了。親戚住在裏面,幾十年都不改變房間格局,連灶臺都沒有動,就希望能夠沾一下他們家的好運。直到幾年前,親戚的女兒考上了合肥的大專,他們才把這座宅子推倒重建。

  “那時覺得讀書是很高雅的東西”

  進入大學,馬勇學習刻苦,幾乎不出去遊玩、看電影,每天吃完晚飯,就跑到閱覽室上自習。在4年的本科學習裏,馬勇幾乎把圖書館裏所有中國史方面的書都讀光了。馬勇説,因為自己年齡大,有一種補償心理,要把失去的時間補回來。

  馬勇清晰記得他去圖書館借的第一套書——侯外廬的《中國思想通史》。這本書給了馬勇很大的震撼。通過這本書,他開始追蹤閱讀,書裏講到哪本書,他就把這本書找來看。“我幾乎把安徽大學圖書館裏與專業相關的書都讀完了。”

  馬勇懷念上世紀八十年代初扎扎實實的讀書風氣,“那個時候還沒有市場,也沒有瘋狂的經濟大潮,我們都覺得讀書是很高雅的東西。”

  上世紀80年代,學生們學習的動力與當下不同。他們努力學習不是為了能夠找到一份好工作,而是希望能夠為民族、為國家的繁榮復興貢獻自己的力量。

  “我的宿舍裏一共七個同學,大家每天都非常焦慮,不停地學習,想拼命搶回丟失的時間,將來能夠為國家更好地做貢獻。80年代初,影響我們的是‘為中華崛起而讀書’這句口號,此外,還有中國女排。每一次,女排只要獲得一個獎項,學校裏面就很亢奮。當時我們覺得是在大的群體中,不像今天從小我立場發展自己。”

  1983年,馬勇順利考上了復旦大學歷史係的研究生,師從史學大家朱維錚。在上海,新事物、新思想都在這裏匯集,馬勇的眼界比在安徽大學開闊了不少。

  3年後,馬勇從復旦大學歷史係碩士畢業,朱維錚幫助他聯繫了中國社會科學院歷史所。正當馬勇準備前往報到時,朱維錚的老同學、在中國社會科學院近代史所工作的劉志琴來上海,勸馬勇不要去歷史所,請求改派近代史所。

  劉志琴告訴他,近代史所很快會有一幢宿舍樓,分房子肯定比歷史所快。那時,房子還沒有私有化、市場化,所有人只能等待單位的分房。已經30歲的馬勇就這樣走上了近代史研究之路,這一走就是30多年。

  馬勇説,近代史研究所風氣很好,老一代學者會告誡他們,50歲前不要寫東西,年輕時候就是看資料、讀書。

  一生被外力推著走

  “我這一生都是在外力推動下進行的,都是被動的選擇。”馬勇説,他們這一代,因為特殊歷史原因,或參過軍或下過鄉,這些經歷讓他們“先天不足”。

  “和臺灣地區的同齡人相比,我們沒有完整接受從童年到成年的教育。和我們後一代相比,我們也很自卑,因為我們沒有學習的童年。但從另一方面來説,這段經歷對我研究歷史,又有直接的好處——能近距離觀察社會,尤其是窮苦農村的經歷。”

  “我看農村史料,比如研究義和團問題,我能很自然地理解參加義和團農民的心情。後來我當兵,我也可以理解到為什麼晚清時期中國軍隊老打敗仗。八國聯軍時期,中國30萬軍隊為何會被幾萬外國軍隊打敗。”

  談到對高考的評價,馬勇覺得高考讓社會階層流動起來。

  “高考有很多問題,我們應堅持改進高考而不能否定它。高考改變了我的命運,我們兄妹七個全通過高考走出了農村,我們兄妹的下一代要麼在國內讀研究生,要麼出國深造,僅對我的家庭而言,如果沒有那時高考的恢復,我們可能還得繼續在農村修地球。”

  【同題問答】

  1新京報:推薦幾本影響最大的書?

  馬勇:古代史部分,張蔭麟的《中國史綱》;近代史推薦蔣廷黻的《中國近代史》。另外,還應該讀一讀《胡適文存》。我覺得大家應該讀經典,我經常跟一些年輕的非歷史專業的學生們説,你們怎麼都應該讀讀“四書”,這四本書加起來不過幾萬字而已。還應該讀一下《道德經》,這是中國智慧之源。

  2新京報:你最深刻的高考記憶是什麼?

  馬勇:我印象很深的還是考試時候的考場。當時,三十幾個考場大概幾千人,浩浩蕩蕩,非常壯觀。

  3新京報:當年的高考有沒有什麼遺憾,對自己當時的表現怎麼看?

  馬勇:我最遺憾的是數學考試最該得分的一道畢氏定理推定沒有做對。這道題一共五分,我一看我會,一激動給弄錯了。這個事很遺憾,我一直記憶猶新。我數學只考了13分,要是再多一點,我可能直接就上復旦大學了。

  4新京報:什麼事,你高考後才明白?

  馬勇:就是文科考試答題不能胡説八道。我是當過兵的,我也比較會説。我中學的時候,我們村頭有個鹽場,我就到那的報刊欄前讀《參考消息》、《人民日報》。高考政治主要考時政,科學社會主義這些,所以我認為我都會了。後來高考答政治卷子,我覺得我都會,所有的題目我都寫了,而且比別人寫的多得多,我真是奮筆疾書。我認為肯定滿分,最少我覺得也能得90分吧。但實際上,我只得了59分,沒及格。我後來反思,我都是胡説八道,沒有講到點子上。(記者 宋晨希)

+1
【糾錯】 責任編輯: 陳俊松
相關新聞
  • 省際高考錄取率差距將進一步縮小
    記者佘穎報道:教育部近日印發《關于做好2017年普通高等教育招生計劃編制和管理工作的通知》,提出要確保各地高考錄取率不降低,確保省際高考錄取率差距進一步縮小。
    2017-05-11 06:06:40
  • 教育部:2017年確保各地高考錄取率不降低
    教育部10日公布《關于做好2017年普通高等教育招生計劃編制和管理工作的通知》,對2017年高等教育招生計劃管理工作進行部署。
    2017-05-10 18:11:42
  • 2017高考倒計時一個月:多地部署確保考試安全
    2017年高考進入一個月倒計時。臨近考試,多地發布通知要求確保高考的考試安全。與此同時,多地陸續公布了今年高考的加分政策,不少地區的高考加分項進一步收緊。
    2017-05-07 08:08:36
新聞評論
    載入更多
    高溫天 樂漂流
    高溫天 樂漂流
    考古專家披露鄴城遺址發現的北朝舍利函詳情
    考古專家披露鄴城遺址發現的北朝舍利函詳情
    美到窒息!看完這組圖後,你的記憶體還夠用麼?
    美到窒息!看完這組圖後,你的記憶體還夠用麼?
    太行深處絕壁峽谷
    太行深處絕壁峽谷
    0100200201100000000000000111010311210110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