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 正文
升空,國之“神器”——來自C919和“天舟一號”的對話
2017-04-21 22:16:44 來源: 新華社
關注新華網
微博
Qzone
評論
圖集

  4月20日,秦皇島星箭特種玻璃有限公司的工人在展示高強度柔性抗輻照玻璃蓋片。應用在天舟一號上的高強度柔性抗輻照玻璃蓋片,是由秦皇島星箭特種玻璃有限公司歷時一年時間研制成功的産品。據介紹,這種玻璃蓋片在能保證抗輻照能力和高透光率的前提下,不僅要做到超大超薄,還要增加柔韌性和抗彎強度,避免運作時玻璃蓋片碎裂。此次為天舟一號提供的柔性抗輻照玻璃蓋片,從調整配方到制作工藝都做了很大改進,經過無數次試驗,在玻璃尺寸、抗輻射強度、柔韌性等方面都比原來增加了一倍,産品強度能達到600兆帕以上,一方面使太陽能電池在受到太空有害離子撞擊時得到保護,另一方面保證太陽能電池的光電轉換效率,確保飛船正常運作。作為河北省一家民營企業,從2000年10月,秦皇島星箭特種玻璃有限公司開始與中國航太科技集團合作,産品先後用于神舟五號至神舟十號,雙星探測、嫦娥一號、二號、三號和天宮一號、二號等多顆衛星與航太器上。新華社記者 楊世堯 攝

  新華社北京4月21日新媒體專電 題:升空,國之“神器”——來自C919和“天舟一號”的對話

  新華社“中國網事”記者

  18日,國産首架大型客機C919在上海通過首飛放飛評審,即將擇機首飛;20日,搭載天舟一號貨運飛船的長徵七號遙二運載火箭,在海南文昌航太發射場升空,天舟貨運飛船和長徵七號運載火箭組成的空間站貨物運輸係統首次飛行試驗獲得成功。

  國産首架大型客機與中國第一艘太空貨運飛船,堪稱中國自主研發、有自主智慧財産權的航空航太的兩大“神器”。短短三日,兩度閃耀地球之巔,帶來的不僅僅是經濟的發展,科技的創新,更是文化自信和堅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自信。

  C919:填補我國民用航空工業發展空白

  天舟一號:開啟中國的空間站時代

  作為我國擁有完全自主智慧財産權的國産大型客機,C919最大載客人數174人,最大航程超過5000公里,與波音737、空客320相當,2008年正式立項,2015年首架機完成總裝下線。

  C919大型客機項目歷經9年創新實踐,建成總裝移動生産、中央翼、中機身、水準尾翼、全機對接等5條國際先進生産線,攻克了100多項核心關鍵技術,掌握5大類、20個專業、6000多項民用飛機技術,帶動新技術、新材料、新工藝群體性突破。

  C919的研制團隊採取集群式的技術突破路徑,形成了一整套既充分借鑒時代和國際最新成果又有自身特色的標準(特別是適航標準)、流程、工具、方法。這些具有重大基礎性、核心性、戰略性的技術成果,填補了我國民用航空工業發展的諸多空白。

  中國第一艘貨運飛船天舟一號,也是中國目前為止體積最大、重量最重的航太器,由貨物艙和推進艙組成,總長10.6米,艙體最大直徑3.35米,太陽能帆板展開後最大寬度14.9米,整船最大裝載狀態下重量達13.5噸,物資運輸能力約6.5噸,推進劑補加能力約為2噸,具備獨立飛行3個月的能力。

  天舟一號不但繼承了我國載人飛船以及空間實驗室的成熟技術,同時還將首次在軌實施飛行器間推進劑補加、以天基測控體制為主實施飛行控制等航太關鍵技術以及全自主快速交會對接、空間應用與技術載荷等多項研究試驗。

  天舟一號總設計師、中國航太科技集團公司五院副總設計師白明生説,天舟一號的成功發射,標誌著我國已經突破和掌握宇航貨運係統關鍵技術。天舟貨運飛船具備較長時間的獨立自主飛行能力,不但是中國未來空間站的補給飛船,還可以作為空間科學試驗的平臺,開啟中國空間站時代。

  C919:鍛造經濟轉型升級的“黃金龍骨”

  天舟一號:擁抱“太空經濟時代”的到來

  在上海飛機設計研究院的工程師張建軍等專家眼裏,C919大型客機是不折不扣的“中國制造”。

  C919整機産權屬中方所有,研制的核心團隊屬于中國商飛公司,從設計、總裝、試飛到銷售等關鍵環節都掌握在中方手裏,形成“中國設計、係統整合、全球招標,逐步提升國産化”的發展思路。

  張建軍認為,波音和空客也並非由一家一國獨立制造完成。盡管C919不是100%純國産,目前使用國外發動機,但預計3年後可換裝國産長江1000A發動機。中方不僅獨立完成C919機身與氣動布局的設計與制造,在液壓係統、起落架、輔助動力、電源係統等方面也深度參與,正在逐步吃透核心技術。

  C919大型客機具有無可替代的開創性、奠基性和戰略性,為我國持續發展不同種類、不同層級、不同用途的幹線飛機打下基礎,從而最終形成有國際競爭力的“國字號噴氣客機家族”,使大飛機成為彰顯中國裝備制造實力的新名片。

  專家認為,C919的研發,不但顯著改善了我國民用航空工業發展的基礎面貌,同時為我國經濟轉型升級在鍛造著一根蘊藏巨大潛力的“黃金龍骨”。伴隨著C919大型客機項目的推進和我國噴氣客機進入批産,我國民用航空産業鏈必將逐步發揮出巨大的經濟潛力。商用大飛機産業將拉動航空發動機、高精數控、航電設備、冶金、新材料等上下遊産業發展,創造萬億美元的産業鏈。

  “天舟一號飛行任務作為空間實驗室任務的收官之戰、載人空間站工程的關鍵一戰,是我國載人航太工程穩中求進的重要一步。”中國航太科技集團公司五院院長張洪太説。

  “大型空間站建成後,我國載人航太事業會更加開放,有望産出一大批重大科學成果,突破一大批核心關鍵技術,獲得無法估量的經濟和社會效益。”

  服務社會、造福人類,這正是中國建設空間站的目標和動力。天舟一號的成功發射為我國經濟的持續高速增長、科技的快速發展、高端人才培養和綜合國力的提升都有著巨大的意義。

  空間科學研究的應用前景亦十分廣闊。利用空間站開展空間生物學研究,可以為培育優良物種、探索疾病機理、研發生物藥物、改進人類健康服務;開展微重力流體與燃燒研究,可以促進新型清潔能源開發、改善地球環境。

  中國航太員可以長期工作、生活在空間站,依托完善的試驗平臺、利用獨特的宇宙環境資源,開展空間科學、基礎科學、應用技術的研究和試驗,擁抱“太空經濟時代”的到來。

  C919:創造就業崗位和拉動經濟不可估量

  天舟一號:搭載太空試驗與生活息息相關

  根據預測,未來20年僅我國航空運輸市場就需要幹線客機近6000架,價值近9000億元,以此創造的就業崗位和經濟拉動作用不可估量。

  截至目前,C919大型客機市場訂單已達到570架,2016年中國東方航空成為C919大型客機的全球首家用戶。C919客機首飛後1年內,中國商飛公司和東方航空將啟動5架飛機供求談判。

  隨著C919的生産和交付,生産、配套和組裝涉及成都、西安、瀋陽、上海、南昌等城市和周邊地區的數百家企業,均已形成了初具規模的航空産業集群,這些航空産業集群以上海為龍頭,陜西、四川、江西、遼寧、江蘇等22個省市、200多家企業、近20萬人參與大型客機項目研制和生産,形成了産業鏈、價值鏈、創新鏈;推動建立16家航電、飛控、電源、燃油和起落架等機載係統合資企業。

  4月20日成功發射的天舟一號,搭載的一係列科學實驗引人注目,與人們的生活息息相關。

  太空微重力環境下骨組織的變化是清華大學生命科學學院合成與係統生物學中心主任陳國強最為關心的課題。天舟一號將首次在太空對抗骨質疏松治療藥物3-羥基丁酸(3HB)開展試驗。

  “我們發現這種藥物對骨形成具有促進作用,能夠促進成骨細胞增殖、分化及礦化,抑制破骨細胞的異常活化,在模擬微重力條件下作用明顯。”陳國強説,我們希望在真實的太空微重力環境下開展試驗。待獲得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的批準,就可進入臨床試驗。

  3-羥基丁酸(3HB)能夠改善組織損傷、蛋白代謝以及代謝紊亂。同時因為3HB具有很好的穿透性並且能快速地擴散到外周組織,使用外源的3HB來治療一些疾病及損傷,如出血性休克、心肌損傷、大面積燒傷和腦供氧不足、缺氧症以及缺血症等效果顯著。

  幹細胞生物學是如今備受矚目的研究領域之一,是組織工程和再生醫學研究的上游學科。幹細胞的重要功能是維持和控制細胞的再生能力,並具有自我更新復制能力和多分化潛能。

  在天舟一號上,中國科學院動物研究所研究員段恩奎帶領的團隊搭載了小鼠胚胎幹細胞、小鼠擬胚體,通過普通光和熒光顯微成像技術觀察幹細胞在太空中增殖和分化過程。

  這項實驗將為更好地實現胚胎幹細胞的體外大量擴增,更好地利用多能幹細胞分化潛能提供一種新思路,為多能幹細胞在組織工程和再生醫學中的應用探索一種新途徑,最終為未來利用多能幹細胞服務于人類健康提供幫助。

  此外,還有一項史無前例的研究值得期待。我國將首次在太空開展人胚胎幹細胞分化為生殖細胞的實驗,研究太空環境對人類生殖的影響,探索人類在太空生育後代的可能性。

  該項目負責人、清華大學醫學院教授紀家葵對記者説,闡明太空微重力環境下生殖細胞發育與成熟的基本規律,探索胚胎幹細胞分化的分子機制,從而為克服空間環境對人類生殖可能帶來的影響提供理論依據和技術支援。不久的將來,也許人類就可以離開地球,在太空上繁育後代。(採寫記者:王雷 喻菲 賈遠琨 鄭開君)

+1
【糾錯】 責任編輯: 唐斕
相關新聞
新聞評論
    載入更多
    巴黎檢察官説香街槍擊案兇手身份已查清
    巴黎檢察官説香街槍擊案兇手身份已查清
    巴西福塔萊薩數十輛公交車被燒毀
    巴西福塔萊薩數十輛公交車被燒毀
    東歐多地降雪
    東歐多地降雪
    “魔力書屋”亮相江蘇常州
    “魔力書屋”亮相江蘇常州
    010020020110000000000000011101061120854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