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 正文
80後代表白瑪曲珍:我為9000多名門巴族群眾“代言”
2017-03-09 00:50:22 來源: 新華社
關注新華網
微博
Qzone
評論
圖集

  新華網北京3月8日電(記者王軍 王小鵬)不論是在人民大會堂還是在西藏代表駐地,80後全國人大代表白瑪曲珍都很受人關注。獨特的門巴族服飾與裝束,燦爛的笑容,來自全國最後通公路的縣城,都使得白瑪曲珍成為受人關注的焦點。

  從西藏墨脫到北京,跨越幾千裏,赴一年一會;拾大會堂39級臺階,受萬民囑托,唯全心全意。五年的履職時間,白瑪曲珍把門巴族群眾最關心、最期待的建議建言帶到大會上來,為家鄉群眾鼓與呼。“無論何時,我都會以全國人大代表的標準來要求自己,踏踏實實地堅守在基層,為群眾分憂解難。”白瑪曲珍説。

  成長之路:從墨脫出來又到墨脫

  白瑪曲珍的家鄉墨脫,被譽為高原“孤島”,2013年才結束“全國唯一不通公路縣”的歷史。路,牽動著一代代墨脫人的心。

  到現在,白瑪曲珍還清楚地記得自己10歲那年,第一次走出墨脫去林芝上學的情景:徒步4天,翻越雪山,再坐汽車“顛簸”到林芝。300多公里路,足足5天才走完。

  “一路上不知道哭了多少次,身上爬滿了螞蟥,哭;腳磨出了血泡,哭。”白瑪曲珍依舊記得,是父親背著幹糧、衣物,拉著她的手一步步走出墨脫的。

  小學畢業後,白瑪曲珍考上了內地西藏班。由于交通不便,“常回家看看”對于她來説是種奢望,中學7年,在外求學的她只在暑假回過墨脫兩次。也就是從那時起,白瑪曲珍暗下決心:長大後要通過自己的努力,讓家鄉的孩子不再受苦。

  2009年從長安大學畢業後,白瑪曲珍參加了西藏公務員考試,並向組織部門申請,要回家鄉墨脫工作。此時她已經在廣東、北京、西安三地生活、求學十多年,完全有機會留下參加工作。

  當記者問起白瑪曲珍為什麼會選擇回到家鄉而不是留在其他大城市時,她堅定地回答,“自己家鄉的人都不出力,都不願回來的話,那還指望誰幫助我們呢?”

  回到家鄉,看到熟悉的門巴族服飾,聽到熟悉的門巴語,白瑪曲珍的內心重新有了歸屬感。2012年,在墨脫縣發改委工作兩年後,白瑪曲珍又一次做出了一個讓人吃驚的選擇:主動申請到縣裏一個貧困村——巴登則村工作,擔任下派第一支部書記。

  巴登則村是位于邊境上的一個小村莊,居住著147名村民,全部是門巴族。“沒什麼別的想法,只是希望用我學到的知識去幫助他們改變生活現狀。”白瑪曲珍説。

  代表之路:為9000多門巴族群眾代言

  “全國人大代表是一個榮譽,更是一種責任。”白瑪曲珍説,

  白瑪曲珍是本屆代表中,門巴族的唯一一位全國人大代表。2013年第一次參加全國兩會時,她心裏還有一些緊張與惶恐。5年來,她已經有足夠的自信與從容去面對了,她提交的關于邊境地區交通建設、提高邊民補助等9份有關家鄉建設和民生發展的建議都得到了回應和落實。

  “在外學習那些年,看到別人出門坐汽車、坐火車、坐飛機,而墨脫人民想到外面看看,卻只能靠雙腳。”白瑪曲珍説,去的地方越多,越覺得只有路通了,才能讓墨脫人接觸外界,改變自己。

  墨脫人怨的是路,盼的是路,同時也是鄉親們對白瑪曲珍作為代表的重托。經過細致調研後,2013年第一次參會,白瑪曲珍就提出了“盡快讓墨脫擺脫高原孤島的制約”的建議,得到了有關部門的回應和落實。2014年3月,第二次赴京參加全國兩會的白瑪曲珍再次帶來關于路的建議——“讓墨脫實現鄉鄉通公路”。

  2013年10月31日,墨脫公路正式通車。“全國唯一不通公路縣”成為歷史,墨脫人走出大山不再是難事。

  白瑪曲珍感慨地説,路越來越好,墨脫人看到了外面的精彩,心裏有了對比,思想也悄然轉變。村裏不少想跑運輸的小夥子都在埋頭考駕照,外出當建築工人的村民也越來越多。不僅如此,木板、水泥等建築用材順利地入了村,世代居住在木屋裏的墨脫人住上了新居。

  5年來,白瑪曲珍努力把門巴族群眾最關心、最期待的建議建言帶到大會上來。而這5年,也使她的人生追求有了質的蛻變。回顧5年的履職經歷,白瑪曲珍説,今後無論何時,我都會以人大代表的標準來要求自己,踏踏實實地堅守在基層,為群眾分憂解難。

  追夢之路:守護好門巴族的“精神家園”

  “上小學以前,家裏的對話,全部使用的是門巴語。現在我雖然能聽得懂,但也不太會説,我的孩子就更不會説了。”作為人口較少民族的一員,白瑪曲珍很關心本民族文化的傳承與保護。

  白瑪曲珍告訴記者,近年來,通過國家的集中扶持,人口較少民族聚居區基礎設施和社會事業得到較大提升,民眾生産生活條件明顯改善,但文化保護傳承卻不樂觀。特別是隨著與外界交流漸多,使用本民族語言的人卻在減少。

  生活在西藏東南部墨脫縣、錯那縣等地的門巴族,有9000多人,屬人口較少民族。酒歌、舞蹈、服飾、手工藝等都獨具特色的民族文化是門巴族人民引以為傲的財富。

  “我們門巴族只有語言沒有文字,所以很多東西只能靠口口相傳,但如果有一天,連語言都不會説了,很多東西難免流失。”白瑪曲珍説,現代化的改造,讓古老的門巴民族逐步發展起來,而這個民族所經歷的過往,所獨有的精神家園,不應就此消逝。

  這兩年來白瑪曲珍的工作重點之一就是致力于門巴族文化的挖掘、保護與傳承。2016年,她在兩會上提出了保護傳承民族語言的建議:在少數民族地區由教育部門牽頭,在縣級成立民族語言保護和發展的專門機構、扶持鼓勵成立民間民族語言保護協會。

  讓人欣喜的是,這個建議已經在逐步落實中。去年,林芝文化部門以及墨脫縣已經組織人員收集門巴風俗、神話傳説和民間歌謠等,採訪民間藝人,將他們彌足珍貴的記憶,通過口述翻譯記錄下來,形成翔實的文字材料。

  今年政府工作報告指出,要加大對民族地區發展支援力度,深入實施興邊富民行動,保護和發展少數民族優秀傳統文化,扶持人口較少民族發展,推動各族人民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進程中實現共同發展繁榮。“讓我非常振奮、備受鼓舞,更有信心去保護門巴族文化的傳承與發揚。”白瑪曲珍説。

  白瑪曲珍認為,現在被動與倉促式的文化遺産保護是眼前的無奈之舉,長遠的保護應該是本民族群眾對民族文化的認知、興趣與參與。“可以通過擴大徒步遊規模,在沿途村寨增加非遺展示,吸引遊客前去觀光體驗,增加民眾收入,通過市場經濟的活力來激發文化保護的內在動力。”

點擊查看專題
點擊查看專題

+1
【糾錯】 責任編輯: 趙冰
相關新聞
新聞評論
    躲避戰火
    躲避戰火
    “探”春
    “探”春
    阻斷致病基因的健康嬰兒在滬降生
    阻斷致病基因的健康嬰兒在滬降生
    喀布爾一部隊醫院遇襲
    喀布爾一部隊醫院遇襲
    0100200201100000000000000111547712950485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