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城落戶的“新居民”過得怎麼樣?

2017-03-06 22:58:34 來源:新華社

  新華社北京3月6日新媒體專電 題:進城落戶的“新居民”過得怎麼樣?

  新華社“中國網事”記者潘林青 薛天 陳晨 王成

  今年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加快推進新型城鎮化,深化戶籍制度改革,全面推行居住證制度,又有1600萬人進城落戶”。這意味著,在剛剛過去的2016年,我國又有1600萬農民進城落戶成為“新居民”。不少人關心,在剛進城的一年裏,這些“新居民”日子過得怎麼樣?有何歡喜有何憂?如何讓他們在城裏“留得下,待得好”?

  “搬進社區住進樓,美好生活才開頭”

  在沂蒙革命老區山東省臨沂市,有這樣一段順口溜來形容農民進城落戶後的新生活:過去是“二畝地一頭牛,老婆孩子熱炕頭,衣食住行不如意,春種夏收汗水流”;現在是“搬進社區住進樓,水電氣暖不用愁,就近打工把錢掙,美好生活才開頭”。

  王愛軍就過上了這樣的“美好生活”。他原先是臨沂市蒙陰縣一名農民,于2016年7月份進城落戶,成了城裏人。“你看現在這條件,以前做夢也不敢想啊。就拿上廁所來説,以前住平房用的是旱廁,一到夏天蚊蠅滿天飛。現在用的是抽水馬桶,哪裏看得見一個蚊子蒼蠅!”王愛軍説。

  王愛軍是臨沂市進城落戶農民的典型代表。全國人大代表、臨沂市委書記林峰海説,在城鎮化過程中,臨沂市堅持“面子”“裏子”共同建設,實現了城市形象、內涵品味“雙提升”,逐步提高居民生活“幸福指數”。

  除山東外,我國不少地方農民進城落戶後也過上了“美好生活”。在陜西省延安市寶塔區李渠鎮東惠苑移民搬遷小區,居民張有為近期遷入新居,落戶成為城裏人。原本住在張莊村平房的他,收入全靠幾畝薄田,而現在住上了樓房,“不僅沒有丟掉地裏的活計,還在社區找到一份保潔員的工作,每月增加了1500元的工資收入”。

  在福建省晉江市,青陽派出所所長王彬輝介紹説,2016年轄區內10個社區共有94人從外省遷入,其中大部分是來自江西、四川等勞務輸出大省,他們被稱作“新晉江人”,在就醫、就學等方面可以享受同城同待遇。

  “2016年我國有1600萬人進城落戶,這是了不起的巨大成就。”全國人大代表、山東省東營市委書記申長友認為,農民進城落戶後,不僅改變了自身常年“面朝黃土背朝天”的命運,也為我國拉動內需、促進經濟發展注入了強大動力,有力推動了國家現代化進程。

  “離村丟了老麻煩,進城來了新問題”

  “在地裏刨食不容易,風裏來雨裏去,我做夢都想過上城裏人的生活。但萬一在城裏掙不到錢,又失去原來的土地和房子,連農村都回不了。”山東一名剛進城的農民向記者講述了他進城落戶後的最大擔憂。

  一位來自西部地區的全國政協委員説,他在長期的調研中發現,有的進城落戶農民並不能完全適應新的環境。他們缺乏相關技能,又離開了以往賴以生存的土地,怎麼就業、怎麼生活成為各地政府亟須關注的問題。

  全國政協委員鞏富文説,大量農民特別是貧困群眾進入城鎮社區,他們如何致富是一大課題。一些進城落戶的農民貧困程度較深、文化程度較低,缺乏發展産業的啟動資金和實用技術,增收渠道依然狹窄,後續發展較為困難。

  還有不少農民進城落戶覺得生活成本太高。陜西一名剛進城落戶的農民告訴記者,以前在農村,糧食、蔬菜、禽蛋都不用花錢,進城後卻都要去菜市場買。還有物業費、水電費、寬頻費、煤氣費等費用也是一筆不小的開支。

  一些農民進城落戶後在醫療、教育、社保等方面也遇到不少“煩心事”,“離村丟了老麻煩,進城來了新問題”成為他們進城後生活的真實寫照。

  “帶上舊衣,再添新衣”解除農民進城後顧之憂

  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要“深化戶籍制度改革,今年實現進城落戶1300萬人以上,加快居住證制度全覆蓋”。想要完成這一目標,各級政府必須要多措並舉,解除農民進城落戶的後顧之憂。

  山東省商河縣一項被形象稱為“帶上六件舊衣,再添六件新衣”的戶籍制度改革值得借鑒。商河縣委政法委常務副書記高林解釋説,“帶上六件舊衣”是説農民進城落戶後,還將保留原來土地承包經營權、農民宅基地使用權、農村集體收益分配權、計劃生育政策、各項惠農補貼和行使民主權利等六項權利;“再添六件新衣”是説農民進城落戶後,還能享受到與城市居民同等的養老、教育、醫療、就業、住房和人才保障等六項待遇。

  不僅在山東,我國不少地方都出臺了類似政策。比如,為保障進城落戶農民利益,河南省建立了進城落戶農民“三權”維護和自願有償退出機制,各地不得強行要求進城落戶農民轉讓其在農村的土地承包權、宅基地使用權、集體收益分配權,或將其作為進城落戶條件。

  多名代表委員認為,要想農民安心進城落戶,一開始就要採取“帶上舊衣,再添新衣”的辦法,既讓農民保留原來的各項待遇,又能享受到城裏人的各項待遇。一段時間之後,再研究出臺相關退出機制,促進他們徹底轉變為城市居民。

  “城市的核心是人,滿足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期待,是城市工作的首要價值取向,是城市管理服務的重要尺規。”申長友認為,對于進城落戶的“新居民”,城市管理者要精準對接他們的實際需求,從衣食住行、生老病死、安居樂業等方面入手出臺實實在在舉措,讓他們在城市裏生活得更舒心、更美好,增強歸屬感、自豪感。(參與記者:李亞彪、高潔)

點擊查看專題
點擊查看專題

 

[責任編輯: 馬俊卿 ]
0100200201100000000000000111600912950271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