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 正文
完善行賄人黑名單制度,讓腐敗無處藏身
2020-08-11 08:55:31 來源: 新華每日電訊
關注新華網
微博
Qzone
評論

  此前,湖南省鐵工建設集團有限公司等13家企業、36名個人被列入湖南省工程建設項目招投標突出問題專項整治第一批“黑名單”,其中有的是因為以行賄方式獲取工程項目。自名單發布之日起一年內,這些企業和個人將受到限制從事招投標活動、取消享受財政補貼資格、強化稅收監控管理等聯合懲戒措施。

  早在2002年,浙江寧波北侖區檢察院就在全國率先推出“行賄人黑名單”。到2012年,全國行賄犯罪檔案查詢係統實現全國聯網。近年來,行賄人黑名單制度不斷完善,從一地走向全國,並逐步覆蓋更多行業。

  賄賂行為隱蔽性強,出于引導行賄人配合辦案的考量,此前,對行賄人的查處不如對待受賄人那樣有力度。不過,隨著有腐必反、有貪必肅的反腐敗鬥爭的推進,民間對查處行賄人的呼聲漸高。中央也多次提出,堅持受賄行賄一起查。在這種背景下,行賄人黑名單制度被賦予了更多的期待。

  18年的實踐表明,在加強刑事處罰的同時,行賄人黑名單制度成為剷除腐敗土壤的關鍵一招。專家認為,比起此前的行政處罰,這種限制其經濟活動的措施,更能打中行賄人和行賄企業的“七寸”。不僅可以剷除商業賄賂、職務犯罪的土壤,更有利于構建社會信用體係,保障市場公平競爭。

  不過,行賄人黑名單從“成年”邁向“成熟”,還有一段路要走。從監管層面來看,一些案件中對行賄人多有不予處理或不予公開處理的情形,相關資訊數據無法向社會公開;一些部門、行業對行賄人、行賄企業相關情況等資訊專享的權屬觀念較重,客觀存在數據壁壘、資訊孤島等現象。這些不足之處,導致行賄人黑名單缺乏統一的權威數據,制約了黑名單效力的發揮。

  在實踐中,一些行賄人或行賄企業想方設法投機取巧,借殼重開公司,“鑽漏洞”躲避“黑名單”。比如,數年前,東部某市的一家檢察院對“行賄犯罪檔案”中3家犯有單位行賄罪的企業進行跟蹤發現,其中兩家重新成立新公司,並以新公司的名義開展經營活動。此漏洞有必要堵上。

  完善行賄人黑名單制度,關鍵在形成公開、共用、實時更新的制度體係。破除長期存在的行賄等擾亂市場秩序的不正當競爭手段,讓步入“成年”的行賄人黑名單制度,以更“成熟”的姿態,發揮更有力的作用。與此同時,當前快速發展的大數據技術、區塊鏈、人工智慧等信息技術,也為打破行業、部門的資訊壁壘,實現數據資訊共用互通提供了解決路徑。新技術也應該成為黑名單發揮威力的有力“武器”。此外,也有專家建議加強對公司股東身份的審查,完善公司、企業登記管理制度,建立統一並聯網的誠信檔案。讓行賄人進了黑名單的“班房”便不能輕易“越獄”。 (評論員王井懷、黃江林)

圖集
+1
【糾錯】 責任編輯: 周楚卿
完善行賄人黑名單制度,讓腐敗無處藏身-新華網
0101600000000000000000000111241011263519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