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 正文
“博士書記”喚醒農田
2017-08-03 17:07:20 來源: 新華社
關注新華網
微博
Qzone
評論
圖集

  新華社烏魯木齊8月3日電(記者 尚升)季夏時節,驕陽似火,在塔裏木盆地西緣的新疆喀什地區疏勒縣,年過六旬的庫木西力克鄉亞克什拉克村村民烏吉·托合遜並沒閒著。眼下,棉花生長進入重要的挂桃期,他騎著輛電瓶車,天天巡檢在田間地頭。

  “跟著‘博士書記’,我們都成了種地的好把式。”烏吉·托合遜説。而他説到的“博士書記”是張平,一位從新疆農業科學院來挂職村黨支部第一書記兼駐村工作隊隊長的博士。

  人多地少的亞克什拉克村,曾經飽受貧窮和落後之苦。直至2014年底,全村2114人中還有扶貧對象664人。

  2014年以來,隨著“訪民情、惠民生、聚民心”工作組的入駐,以及國家精準扶貧政策推進,亞克什拉克村也迎來轉機。不過,由於自然資源有限、村集體經濟薄弱,亞克什拉克村仍面臨返貧壓力大的挑戰,鞏固脫貧成果的任務艱巨。

  今年2月,在新疆農科院農産品貯藏加工所任所長的張平來到亞克什拉克村,和村民同吃同住同勞動。“幫助村民提升‘造血’能力,防止脫貧戶再返貧是我的目標。”張平説。

  亞克什拉克村是典型的農業村,長期以來,農業收入佔全村經濟收入的一半以上。張平提出因地制宜發展種植業,通過改良品種、科學種植進行精準扶貧。

  張平從新疆農科院爭取來新棉種,在亞克什拉克村進行大面積播種。“棉花新品種平均每畝能增收50公斤,按照市價7元/公斤核算,每畝地增收350元,全村2000畝棉花就能增收70萬元,僅此一項即為村裏210戶棉花種植戶實現戶均增收3500元。”此外,村裏復播的1500畝玉米也換成了成熟周期更短、産量更高的新品種。

  以前村民澆地多用漫灌,每畝地光水就要用好幾方,亂施化肥也導致資源浪費。張平向村民講授科學種植技術,根據小麥分蘗期、拔節期、灌漿期等不同生長髮育關鍵期實施精準灌溉、精準施肥,不僅提高了水資源和肥料利用率,增加了小麥産量,同時避免化肥對田地造成二次污染。

  “科學合理種植、精準澆灌施肥”的方法實施後,村民感受到了好處。烏吉·托合遜過去種小麥一畝地産量不過300公斤,今年畝産則增加到450公斤。他説:“原來科學種植真能增産,城裏來的專家就是不一樣!”

  除了發展種植業,村民還大多養有牲畜。養殖大戶圖爾貢·阿巴拜科日一年間賣掉700多只羊,凈賺20多萬元。“能養好羊,多虧了玉米種植。”圖爾貢·阿巴拜科日説,今年他家的15畝玉米平均每畝産量500公斤,增收近30%,給家裏150隻羊添了不少“口糧”。

  隨著玉米、棉花等農産品種植的科技含量提升,亞克什拉克村餵肥了羊、種富了人。“是‘博士書記’喚醒了這裡的農田。”與張平搭班子的村黨支部書記牛鑫説出了村民的感激。

  “只要這裡需要,我就盡我所能,站好‘第一書記’這班崗。”在南疆小村的田野裏,張平如魚得水。而在村民眼裏,墻壁上“讓科技給扶貧插上翅膀”的字句也有了不一樣的分量。

+1
【糾錯】 責任編輯: 潘子荻
相關新聞
  • 新疆&&油氣田污染控制地方標準
    標準分別規定了油氣田鑽井固體廢物及含油污泥處理處置技術要求、綜合利用的場地選擇、污染物限值及環境監測等內容,對六價鉻、銅、鉛、鋅、砷等多種污染物都有詳細的最高允許限值。
    2017-08-03 16:48:21
  • 新疆:高山牧民清涼賺“熱錢”
    8月暑熱正濃,海拔2800多米的新疆巴音布魯克草原平均氣溫卻只有18攝氏度。遠方賓客“尋涼”而至,走進蒙古包,唱起草原歌,牧民迎來“夏日經濟”。
    2017-08-03 15:08:11
新聞評論
    加載更多
    直擊巡航導彈發射瞬間
    直擊巡航導彈發射瞬間
    英國菲利普親王正式退休
    英國菲利普親王正式退休
    花海旗袍秀風韻
    花海旗袍秀風韻
    海豚馴養師:酷暑中的“冷工作”
    海豚馴養師:酷暑中的“冷工作”
    0101600000000000000000000111240311214275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