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 正文
長調悠揚70年——內蒙古輝煌70年係列述評之文化建設篇
2017-08-03 15:26:35 來源: 新華社
關注新華網
微博
Qzone
評論
圖集

  新華社呼和浩特8月3日電 題:長調悠揚70年——內蒙古輝煌70年係列述評之文化建設篇

  新華社記者 魏婧宇、哈麗娜

  廣袤的內蒙古草原上,曾有一個又一個少數民族打馬走過,留下璀璨的文化印跡,共同締造出燦爛的草原文化。草原上的人淳樸敦厚、真誠豪放,草原上的舞剛柔並濟、熱情奔放,草原上的歌音色渾厚、聲調悠揚。歌聲從遠古走來,帶著時代的跫音;歌聲在現代回響,更添華章溢彩。

  文化似筆 書寫品格

  自古以來,多個民族在內蒙古這片遼闊土地上繁衍生息,創造了紅山文化、大窯文化、薩拉烏蘇文化等歷史文化,留下長調、呼麥、馬頭琴、安代舞和元上都、遼上京、成吉思汗陵等文化遺産。內蒙古作為北方遊牧文化的搖籃和草原文化的發祥地,開放融合、自然奔放的品格早已融入文化血脈。

  蒙古族是崇尚自然的民族,勞動中的一舉一動、自然中的一草一木都能成為藝術的靈感。擠奶舞、筷子舞為勞動插上藝術的翅膀,馬頭琴、長調、呼麥展現了大草原最質樸的聲音。被譽為“蒙古族音樂活化石”的長調,在蒙古族形成之初就已存在,純樸自然的風格跨越千年仍未褪色,成為內蒙古第一個申報成功的“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産代表作”。

  一花獨放不是春,百花齊放春滿園。蒙古族短調民歌與漢族的爬山調結合,誕生了漫瀚調;借鑒漢族評書形式,用蒙古語説唱歷史故事,形成烏力格爾。在內蒙古,伴隨著民族相親,文化也逐漸相融,形成了兼具多民族特色的文藝形式,這些文藝形式又為各民族同胞搭建起交流溝通的橋梁。

  內蒙古有國家級非遺項目89項,自治區級499項,非物質文化遺産似潺潺流水,穿越時間長河,滋潤人的心靈。各類文化遺址則似如椽大筆,記錄下歷史滄桑、文明演變。元上都遺址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産名錄,實現了內蒙古世界文化遺産零的突破。紅山文化遺址、遼代上京城和祖陵遺址群、陰山岩刻遺址群被列入申遺預備名單,隨時準備著將草原文化講給世界聽。

  文化若水 百變百新

  草原有多遼闊,草原兒女的歌聲就有多寬廣。為了讓歌聲更嘹亮、文化更繁榮,內蒙古近年來不斷加大傳統文化的傳承保護工作。

  2009年,烏審旗出現了一股“馬頭琴熱潮”,當地政府開始推廣馬頭琴普及活動,從培訓30名馬頭琴教員開始,在全旗培養出8000多名馬頭琴愛好者。傳統文化進課堂、進社區,通過與民間的接觸獲得新生。在內蒙古,能看到幼兒園的娃娃上完英語課,又上摔跤課,舞蹈愛好者將安代舞改編成廣場舞,退休的老人在社區大學學習馬頭琴、皮雕畫。

  非遺的保護有民間助力,也離不開政府主導。內蒙古設立了13個文化生態保護試驗區,推動非物質文化遺産整體性保護工作。實施瀕危項目搶救性保護“雙百工程”,對70多個項目的實踐過程與207位傳承人開展搶救性記錄。

  在表演中傳承,在舞臺上保護,是傳統文化歷久彌新的源頭活水。烏蘭牧騎被稱為“文化輕騎兵”,以“隊伍短小精幹、隊員一專多能、節目小型多樣、裝備輕便靈活”為特點。自1957年成立第一支烏蘭牧騎至今,內蒙古草原上共有75支烏蘭牧騎,每年為農牧民送去百余場歌舞盛宴。包括烏蘭牧騎在內的藝術表演團體,每年走訪基層演出7000多場,各民族的傳統文化正是通過這一場場的表演,傳遍了整個內蒙古。

  草原上的文化保護者,還有馬背文物保護隊、駝峰長城文物保護隊、“草原神鷹”邊境地區文物保護組織,守護著內蒙古2.1萬余處不可移動文物古跡。

  文化如歌 唱響世界

  當德國的音樂廳裏響起《鴻雁》,當馬頭琴的聲浪撥動起美國觀眾的心弦,當非洲觀眾對蒙古族呼麥豎起大拇指,草原文化再一次顯示出開放包容的特點。

  700多年前,旅行家馬可·波羅通過遊記第一次將古老神秘的中國呈現在歐洲讀者眼前。700多年後,來自內蒙古的民族舞臺劇《馬克·波羅傳奇》來到馬可·波羅的故鄉意大利,在米蘭世博會“內蒙古主題活動日”上演出,這一次呈現在觀眾眼前的還有燦爛的草原文化。

  歌聲悠揚,舞姿俊美,草原文化正在不斷走向世界。草原的歌不僅要唱給草原人民聽,還要在世界舞臺上響起,幫助更多國外觀眾了解草原文化、了解內蒙古。近年來,內蒙古先後派出300多個文化藝術團組5000多人次,分赴40余個國家地區開展文化交流活動,推出“歡樂春節”“美麗的草原我的家·內蒙古文化周”等對外文化交流品牌活動。

  文化的根和魂在民間,文化的枝和葉可以延伸到異國他鄉。草原文化扎根人民群眾,汲取源源不斷的文化養分,枝繁葉茂後為遠方送去一片清涼。

  歷史悠久,內涵豐富,草原文化在擁抱世界的過程中不斷升華。中國與蒙古國合作申報的蒙古族長調民歌入選“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産代表作”,目前正在籌劃與俄羅斯和蒙古國聯合開展“萬裏茶道”“蒙醫藥”申遺。

  隨著“一帶一路”朋友圈的擴大,中外文化交流合作日益密切,內蒙古也在加大草原文化“走出去”的步伐,制定出臺《內蒙古自治區“一帶一路”文化發展行動計劃》,加快推進“絲綢之路影視橋工程”項目、基裏爾蒙古文出版譯制項目、納荷芽中蒙出版交流工程等“走出去”工程建設。

  人相親心相連,內蒙古的文化是在各少數民族相親相交的過程中融合而成的。各民族守望相助,守護了內蒙古文化的繁榮,更守護了內蒙古少數民族美好的精神家園。

點擊查看專題
點擊查看專題

+1
【糾錯】 責任編輯: 潘子荻
相關新聞
新聞評論
    載入更多
    直擊巡航導彈發射瞬間
    直擊巡航導彈發射瞬間
    英國菲利普親王正式退休
    英國菲利普親王正式退休
    花海旗袍秀風韻
    花海旗袍秀風韻
    海豚馴養師:酷暑中的“冷工作”
    海豚馴養師:酷暑中的“冷工作”
    0101600000000000000000000111240311214267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