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 正文
這位老人將“大奔”開進沙漠一待十年 種出萬畝綠洲
2017-06-24 17:35:00 來源: 新華社
關注新華網
微博
Qzone
評論
圖集

  新華網銀川6月24日電 題:這位老人將“大奔”開進沙漠一待十年 種出萬畝綠洲

  新華社“中國網事”記者 陳曉虎 任瑋

  十年前,他是眾人口中開奔馳進沙漠種樹的“王老傻子”;十年後,他成了治沙造林、人人尊敬的“王老爺子”。今年82歲的王恒興是寧夏石嘴山市一位民營企業家,本該安享晚年的他投身茫茫沙海,修路通電、開溝挖渠、治沙造林。十年間,他以一種“反哺大地”的信念,將1.2萬畝沙漠變成綠洲,並逐漸發展為生態旅遊區。

  沙漠邊的“桃花源”

  時值寧夏2017年開齋節,位於毛烏素沙漠邊緣的石嘴山市平羅縣廟廟湖生態旅遊景區又熱鬧了起來,周邊市縣大批遊客慕名而至。

  “今年‘五一’3天假期我們接待了4萬多遊客,景區的餐飲住宿能力已跟不上,周圍的飯店、餐館門前都是排隊等吃飯的人。”廟廟湖生態旅遊景區負責人王進告訴記者,這裡亟需加快硬體配套設施的建設。

  近年來連續舉辦“大漠桃花節”的廟廟湖,被稱為沙漠裏的“桃花源”。每逢開春時節,這裡萬株桃花漫山綻放,如煙霞賽霜雪,美不勝收。誰能想象,就在十年前,這裡還是茫茫沙海,渺無人煙、沙丘綿延、寸草不生……

  沙海變綠洲的故事,要從王進的父親、年過八旬王恒興老人説起。上世紀90年代,王恒興離開石嘴山礦務局,在寧夏、內蒙古邊界做起煤炭生意。之後20多年,他帶領5個子女在商海打拼,打造了資産過億的企業。2007年,72歲的王恒興宣布“退休”,他要去毛烏素沙漠邊上的廟廟湖種樹治沙,改善生態。

  “父親辛苦了一輩子,我們給他換輛好車,讓他退休了開出去轉轉,好好享受一把,他卻開著車進沙漠了。”王進説,他怎麼也沒想到,父親將“大奔”開進了沙丘綿延、寸草不生的沙漠深處,修路、挖渠、種樹、放羊,一待就是十年……

  王恒興和沙漠“較勁”的十年,也是廟廟湖生態環境轉變的十年。如今的廟廟湖,幾百萬株林木在沙土中紮下根來,防風阻沙,涵養水源,成為阻擋沙漠侵襲的綠色屏障。

  驅車駛入景區,道路兩邊高矮不一的林木看不到盡頭。夏日的陽光穿過綠蔭灑向廟廟湖,金光點點。遠處的苜蓿田裏,工人們剛收割完今年的頭茬苜蓿。生態養殖區裏的瓜果、蔬菜、雞鴨、牛羊等,備受遊客喜愛。

  舍榮華“還”綠意反哺自然

  在廟廟湖景區的一處小院,記者見到了王恒興老人,他滿頭銀發,慈顏善笑,雖有些耳背,但言談儒雅。回憶起治沙種樹的十年,他一下打開了話匣子。

  一開始,當地百姓説王恒興是“王老傻子”“錢多了燒的”“開著奔馳放羊”。兒女們也想不通父親為啥放著清福不享,跑到這荒無人煙的地方活受罪。

  “很多人問我到底圖個啥,其實我就是向大地‘還賬’來了。我搞煤炭生意賺了錢,也見過開採煤礦把山翻得不成樣子,空氣污染,環境千瘡百孔。”王恒興説,當年靠挖地下資源起家,現在是該回報、反哺大地的時候了。

  2007年,王恒興帶領工人們一頭扎進沙漠,沒路、沒電、沒水,茫茫沙海中只有兩個破舊的蒙古包。他們白天平整沙地、修路挖渠、鋪管引水,晚上累了就睡在蒙古包裏。

  “在沙漠裏種樹,真難啊。前一天下午種的樹,睡一晚起來就沒了。高處的被風連根拔起,低處的被黃沙掩埋。”王恒興回憶,早上從蒙古包裏醒來,發現一尺厚的沙土蓋在被子上;不用清水漱幾遍嘴,牙磣得都沒法吃飯。

  條件惡劣,新種下的樹苗“生生死死”,王恒興也備受煎熬。有一年開春,天不下雨,樹木剛長出的葉子都是黃的;熬到夏天,熱浪滾滾的沙漠裏,樹葉捲曲打蔫,眼看著就活不成了。王恒興急得上火,向當地農民苦苦相求,買來一些灌溉用水,才救活了那些樹。

  “外人不理解,以為我種樹掙了多少錢,有人嘲諷有人嫉妒,還有人打電話恐嚇勒索。有時看著種了幾遍都活不下來的樹,壓力太大了,可也不敢當著家人的面表現出來。”王恒興説,背地裏一個人偷偷哭過好幾回。

  然而,看著今天山坡上的叢叢綠意,王恒興覺得,再多的苦和累都值了。

  樹木又樹人

  十年間,王恒興在沙漠裏“埋”進2億多元,“反哺”出一片1.2萬畝的綠洲。為確保治沙資金的穩定,他還想出“讓沙漠‘造血’,以沙養沙”的法子。現在,廟廟湖除了造林,還興建了旅遊景觀、農家樂項目,辦起生態種植和特色養殖。

  荒漠造林,王恒興總結出了經驗。教育子女,他也有一套。“我沒給孩子們留多少錢,孩子不能那麼慣著,得讓他們學會擔當,自力更生。”王恒興説,子女遵紀守法,認真工作,沒有長成貪圖享受、胡作非為的紈绔子弟,這讓他最欣慰。

  有件事讓他的兒子王進至今記憶猶新。景區日漸成熟,亟須建一個遊客服務中心,原來的規劃選址處,需要砍掉幾百棵樹。王恒興聽説後大發雷霆,告訴兒子誰敢動樹就跟誰拼命。王進只能拆掉新建的一處廣場,重新規劃建設。

  這些年來,王恒興一直在言傳身教。舍下榮華富貴,古稀之年治沙造林、回報社會,他想給民營企業家尤其是飽受詬病的“煤老闆”們,做個榜樣;經營景區,讓周邊的貧困移民前來打工,帶領他們脫貧致富,他在踐行社會責任和價值觀。他也從被人嘲諷的“王老傻子”,變成人人尊敬的“王老爺子”。

  今年以來,王恒興兩次找王進談話,讓他回來接班。“這可是個苦差事啊,我一個幹商業的對林業一竅不通,這要是管不好咋給父親、給社會交代?!”王進説。但最終,他還是被父親打動,接過了管護沙漠綠洲的接力棒。

  “每次開家庭會議,父親都告誡我們不能忘記自己的社會責任、家庭責任和教育下一代的責任,要學會感恩、懂得回報。”王進説,父親堅守十年治沙種樹,正是向社會傳遞一種正能量。

+1
【糾錯】 責任編輯: 聶晨靜
相關新聞
新聞評論
    加載更多
    大熊貓“夢夢”“嬌慶”啟程赴德
    大熊貓“夢夢”“嬌慶”啟程赴德
    湖南湘西遭暴雨襲擊
    湖南湘西遭暴雨襲擊
    山東煙&:“準海員”登輪體驗
    山東煙&:“準海員”登輪體驗
    黃河壺口瀑布水量大漲
    黃河壺口瀑布水量大漲
    0101600000000000000000000111076511212041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