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 正文
切除腫瘤最後的5%不能僅憑醫生良心
2017-07-24 08:37:06 來源: 新京報
關注新華網
微博
Qzone
評論
圖集

  日前,法制日報發文介紹了一部關于醫患關係的調查式著作,其中一個細節引發熱議——“病人永遠不知道的5%”。醫生在手術中切腫瘤時,到底是切除了100%還是切除了95%,只有主刀大夫自己才知道。將這5%的區域切了,腫瘤復發的可能性大減,醫生為何不這麼做?這是因為,這5%是腫瘤周圍組織,不切,手術還算完美,復發的可能性也沒有增加多少,醫生存在僥倖心理。切了,醫生可能因此惹上事端,因為腫瘤周圍的血管神經十分豐富,與周圍器官之間不好分離,醫生“留一手”,可以規避風險。

  其實不僅手術如此,在診療的很多方面都是如此。在檢查方面,一些有創性檢查雖然在診斷疾病上具有較大優勢,但不僅操作有難度,而且具有較高風險,醫生出于自保,可能引導患者選擇安全性較高的非創性檢查。在治療方面,為患者做高風險手術可能讓患者直接“下不了臺”,醫生為了規避風險,也許會引導患者保守治療,等等。

  醫生不願意承擔風險,受害的無疑是患者。因此,為了提高醫療品質,醫生首先要具備擔當精神,診療時不能總想到自保,將所有診療方案一股腦地提供給患者和家屬,讓他們自行選擇,把責任推得幹幹凈凈。此外,患者也應該有所改變,認識到風險的存在,同時對醫生給予理解和配合。

  其實讓醫生敢于切除這極具風險的5%,一個更優的辦法是做好制度設計,對診療風險進行托底保障。譬如,醫療責任險可能減輕醫院和醫生的賠付壓力,減輕醫生對風險的顧慮,應該得到推廣和普及。

  進一步而言,醫療責任險主要解決經濟方面的賠付壓力,單此一項還不能完全解除醫生的顧慮,醫生當然看重經濟,但也普遍看重聲譽,既不能讓敢于承擔的醫生賠錢,又不能讓他們在技術上有挫敗感,要想做到這一點,最好出臺一個容錯機制,讓醫生為切除5%而遭遇風險時,也可得到道義和技術上的肯定。(羅志華)

+1
【糾錯】 責任編輯: 年巍
新聞評論
    載入更多
    孫楊成就世錦賽男子400米自由泳三連冠
    孫楊成就世錦賽男子400米自由泳三連冠
    那座“塔山”
    那座“塔山”
    一周看天下
    一周看天下
    美海軍首艘“福特”級航母正式服役
    美海軍首艘“福特”級航母正式服役
    0101601800000000000000000111011111213671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