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 正文
臨床與科研 醫生當有區分
2017-06-28 08:53:17 來源: 光明日報
關注新華網
微博
Qzone
評論
圖集

  醫生以治病救人為天職,成為一個好醫生的前提是醫術過硬,但在現實中,醫生晉升更重要的任務或許是埋頭寫論文。日前,在吉林長春舉行的中國科協年會上,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中醫科學院首席研究員李連達呼吁,醫生的首要職責是治病救人,要警惕做1000臺手術和救100個病人不如發1篇論文的現象。

  目前,我國的醫生職稱評價體係“重科研、輕臨床”,過度提倡醫生成為科研型醫生,導致出現一些臨床水準不高甚至不會治病的醫學博士和專家。在目前的晉升體制下,科研成為評職晉升的捷徑。為此,很多臨床醫生對科研工作的重視程度大大提高,花費大量時間和精力進實驗室搞科研,還催生了論文造假、數據造假、有償論文等學術腐敗行為。而有些醫生的臨床能力得到同行的廣泛認可,但因為缺乏足夠的SCI論文,始終晉升不了高級職稱。

  對醫生科研成果的過度重視,既有評價體係不完善的原因,也有不同醫院之間科研競爭的角力。在這種大環境下,一些醫院唯論文、唯SCI導向評價醫生,將其作為醫生職稱晉升的主要標準,這對基層醫院和臨床一線的醫生明顯有失公平。事實上,中共中央去年印發的《關于深化人才發展體制機制改革的意見》就明確提出,要注重憑能力、實績和貢獻評價人才,克服唯學歷、唯職稱、唯論文等傾向,不將論文等作為評價應用型人才的限制性條件。

  通過評價機制改革,引導基層醫院和臨床一線的醫生以治病救人為第一要務,不妨借鑒國外經驗。在一些發達國家,取得醫生的從業資格非常難,而醫生又大致分為家庭醫生和科研醫生兩大類——家庭醫生佔絕大多數,沒有科研條件和科研考評要求,只有在大醫院的醫生才專門從事科研。而且,科研醫生並不一定比家庭醫生更有誘惑力,比如大名鼎鼎的哈佛大學,其醫學院教授的收入比當地私人醫生少得多。

  人的精力是有限的,拿手術刀的醫生和做實驗、寫論文的醫生的工作性質差別迥異,評價機制自然應當不同,不能指望醫生都成為既能治大病又能搞科研的“全能醫生”。區分臨床醫生與科研醫生,讓有科研熱情的醫生專心鑽研醫學尖端科技,同時給臨床能力強的醫生公平的競爭舞臺,這樣的評價機制才能合理評價醫生的科研與臨床貢獻。讓醫術精湛的臨床醫生也能得到社會認可,這樣才能滿足醫生和患者的期待,促進醫療事業的長遠發展。(作者:王強 單位:中國中醫科學院望京醫院)

+1
【糾錯】 責任編輯: 徐可
相關新聞
  • 醫生在ICU累暈,誰來減壓?
    按規定,每個班次醫生人數大體應保持在6名左右,但現實人數卻是2名,怎麼能不累。
    2017-05-08 08:37:38
  • 讓優秀醫生有體面收入
    長期以來,受傳統觀念影響,救死扶傷成為醫生的天職,追求財富似乎有違“白衣天使”的職業道德。
    2016-12-12 10:08:14
  • 破解兒科醫生荒 需多方發力
    四是改革兒科醫生收入分配體制,摒棄兒科按照收支結余提取績效工資模式,逐步提高兒科醫生的工資待遇,最大限度保證兒科醫生不再流失等。
    2016-12-02 16:32:32
新聞評論
    載入更多
    北海公園荷花盛放
    北海公園荷花盛放
    湖南張家界:救援演練保安全
    湖南張家界:救援演練保安全
    向日葵花開
    向日葵花開
    禁毒:形勢嚴峻 任重道遠
    禁毒:形勢嚴峻 任重道遠
    010160180000000000000000011107641121223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