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高鐵為什麼能?”“中國人為什麼能?”原因恐怕就在于,這個國家從近代以來的四分五裂、一盤散沙,被喚醒和空前地凝聚起來了。嶄新的社會主義制度,重塑了這個古老國家的社會結構和組織方式,億萬中國人從此當家做主,激發出萬眾一心,在一窮二白之上建國強國的豪情、勇氣和智慧。
“復興號”來了!
6月25日,中國高鐵發展迎來又一裏程碑——由中國鐵路總公司牽頭組織研制、具有完全自主智慧財産權、達到世界先進水準的中國標準動車組正式上線。隨著“復興號”率先在京滬兩地實現雙向首發,輿論場上的“速度與激情”瞬間被引爆:“子彈頭”前人頭攢動、你來我往,到處都是合影留念的人群;網站論壇點讚之聲頻起、熱絡留言刷屏,大家的驕傲與自豪溢于言表。
是的,或許沒有哪個名字,能比 “復興號”這三個字更讓人心潮澎湃、熱血沸騰。今天,中國高鐵已經成為響當當的“國家金名片”,人們用高鐵技術借指中國創新異軍突起,用高鐵速度形容中國發展日新月異,用高鐵跨越比喻中國制造後來居上。在最近的一次關于中國“新四大發明”的評選中,“一帶一路”沿線20個國家的青年不約而同將高鐵視為他們最想帶回國的“中國特産”。包括那些曾經懷疑、嘲諷中國高鐵戰略的海外媒體,也不得不承認,“當你坐上‘面向未來’的高鐵,就感覺到中國完全有理由為它而驕傲。”放眼當下,與中國高鐵更新換代並行的,還有移動支付領先世界、網購便捷令人讚嘆、共用單車走向國外,等等,毫不誇張地説,中國發展、中國制造正帶給世界越來越多意想不到的改變和驚喜。
今日,高鐵是中國驕傲的新象徵。曾幾何時,鐵路卻是中國落後的代名詞。近代以降,國人曾視鐵路為破壞風水的“奇巧淫技”,對火車技術萬般阻撓。也曾囿于技術落後,火車過江都需要輪渡運載。直到新中國成立,中國人篳路藍縷、艱苦創業,才最終構築起了中國鐵路的基本網絡架構。猶記1978年,時任國務院副總理的鄧小平訪問日本,乘坐新幹線從東京到京都時,旁邊的人問他有什麼想法。他説:“就感覺到快,有催人跑的意思。我們現在正合適坐這樣的車。”一句“催人跑”道出了時不我待的發展決心。改革開放近40年,中國從接觸高鐵、實驗高鐵,到苦苦探索最終實現了從仰望到模倣、從創新到趕超的跨越。並行的鋼軌,好似歷史的記錄者,承載著中華兒女不屈的拼搏奮鬥。
滄桑巨變,令人感慨。“中國高鐵為什麼能?”“中國人為什麼能?”原因恐怕就在于,這個國家從近代以來的四分五裂、一盤散沙,被喚醒和空前地凝聚起來了。嶄新的社會主義制度,重塑了這個古老國家的社會結構和組織方式,億萬中國人從此當家做主,激發出萬眾一心,在一窮二白之上建國強國的豪情、勇氣和智慧。有觀察者指出,新生制度不僅僅會帶來生産方式的轉變或科學技術的進步,還會引起一個民族文明結構的重塑。可以説,得益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強大凝聚力,每一個中國人的個體命運與國家民族的發展前途前所未有地聯繫了起來,全國各階層、各民族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被更廣泛充分地調動了起來。投身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在中華大地創造奇跡,在歲月深處寫下光榮,成為一代代中國人的初心與夢想。
透過“復興號”,我們看到的不僅是時空觀念的巨變、核心技術的突破、經濟版圖的重構,更有其中蘊藏的民族復興的密碼。它告訴我們,即便是從跟跑開始,只要堅持自力更生、自主創新,後來者也完全可以抓住機遇,實現彎道超車。放眼當下,新一輪科技革命風起雲湧,中國發展正迎來前所未有的窗口期,我們正在很多領域實現“從跟跑到超越”的逆襲。沿著“復興號”的軌道,中國已經來到一個新的關鍵路口,正處在距離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最近的歷史節點。這樣的歷史機遇,我們不能錯過,也不會錯過。
從無到有,從弱到強,從引進來到走出去,中國高鐵用短短十幾年時間,走完了其他國家需要幾十年才能走完的路。我們的身後是波瀾壯闊、厚重滄桑的奮鬥歷史,我們的面前是前所未有的復興曙光。在新的征程上,我們堅信,只要腳踏實地幹下去,朝著一個又一個階段目標不斷前進,就能在更多領域涌現出更多的“復興號”,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圖景定將更加輝煌。(范榮)
-
新華時評:“復興號”開啟中國高鐵領跑新征程
中國標準動車組“復興號”,26日在京滬高鐵線正式雙向首發。2017-06-26 18:59:54
-
從“復興號”啟程看彎道超車
即使是從跟跑開始,但只要堅持自力更生、自主創新,就能逐步實現“從0到1”的跨越,進入領跑編隊。2017-06-27 08:38:52

-
今日調查丨暴露年齡的時候到了:入黨誓詞你宣讀的是哪版?
2017-06-28 08:07:35
-
不忘初心,你還記得自己的入黨故事嗎?
2017-06-28 08:05:26
-
從“和諧號”到“復興號”,中國高鐵強在哪兒
2017-06-27 10:07:57
-
WIFI覆蓋、隨時充電...“復興號”幹貨都在這了!
2017-06-27 09:31:56
-
當今孩子活在“第三只籠子”裏
2017-06-27 09:31: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