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6日,中國畜牧業發展高峰論壇在榮昌區舉行,與會院士專家和企業代表共聚一堂,圍繞種業創新、農業強國、數字賦能農牧産業等進行熱烈討論,為我國畜牧業現代化高質量發展注入了新動能。
“創新鏈、産業鏈、資金鏈、人才鏈的深度融合是構建畜牧業現代化産業生態的重要途徑。”中國農村技術開發中心主任鄧小明&&,當前,農業發展已進入效益導向、鏈條延長、功能融合、業態拓展的新階段。畜牧産業已聚焦創新資源的開放協同,推動“産學研”平台的跨界融合、重心下移,以科技計劃項目為牽引,強化績效産出和創新供給,提高成果轉化服務效能,推動創新主體協同互動和創新要素集聚畜牧生産、經營、服務主戰場。
地方豬如何打好種業翻身仗?黑龍江省農業科學院黨組書記、院長劉娣認為,要依託全産業鏈的發展生態,持續壯大地方種豬的知名度、品牌度。一是要找準市場定位,促進地方種豬的差異化、特色化發展;二是要聚焦品牌名牌化,以品牌打開市場,建立起完整的供需對接體系,並聚焦不同的消費人群多元化打造産業,滿足市場需求;此外,各地還應立足自身資源稟賦,講好地方種豬的人文故事,促進一二三産業發展。
論壇上,國務院原參事劉志仁則聚焦畜牧科技創新,分享了自己的觀點。
他認為,畜牧業應加大在豬肉精深加工領域的科技創新,延長産業鏈條,培育開發更多優勢特色産品,提升企業品牌影響力。特別是聚焦時下大熱的預製菜産業,布局生豬養殖加工全産業鏈條,破解單純養殖效益不高,生豬産業鏈與食品供應鏈融合不夠等難題。
劉志仁還建議,在養殖生産端,各地應強化數字産業賦能,加快生豬溯源體系的建設,讓消費者吃上安全美味的豬肉。(記者 左黎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