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正文
重慶全力打好地方豬種業“翻身仗”

  “咱榮昌豬可是國際公認的寶貴豬種。”5月16日,在第十屆中國畜牧科技論壇外的成果展覽區,榮昌區畜牧發展中心産業科科長雷本銳正拿着一疊宣傳資料,向前來參會的各地客商推介榮昌豬。

  重慶是全國生豬的主産區之一,其獨有的榮昌豬更是世界八大優良種豬之一。但近年來,我市生豬種源卻嚴重依賴進口,缺乏擁有自主知識産權的肉豬品種資源。地方種豬如何培育優良品種,打好種業翻身仗,應對豬“芯片”卡脖子問題?第十屆中國畜牧科技論壇上,與會院士專家和企業代表共聚一堂,共同探討我市地方種豬的“發展之路”。

  保護地方種豬迫在眉睫

  當日,在榮昌人民廣場上,30多頭榮昌豬兒神情自若地擺出各種“造型”,接受評委專家的選鑒。這天,趣味橫生的榮昌賽豬會拉開帷幕,畜牧專家們根據豬的體質外貌、生長髮育、繁殖成績等標準,評出選美冠軍“豬大王”和“豬皇后”。

  據介紹,榮昌豬作為中國優良地方豬種,已有1800多年歷史,具有抗病力強、生産效率高、瘦肉率高、繁殖性能強等特點。“2022年,‘榮昌豬’入選農業農村部首批農業品牌精品培育名單,品牌價值達36.81億元,這在我市地方種豬發展中,具有‘里程碑’意義。”雷本銳説。

  縱觀全國,近年來,洋豬搶佔市場,中國本土黑豬逐漸退化,甚至部分品種瀕臨滅絕。據不完全統計,在過去的十年間,我國累計進口種豬接近十萬頭。“保護地方種豬,培育擁有自主知識産權的肉豬,把種業‘芯片’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迫在眉睫。”在中國畜牧業發展高峰論壇上,大會嘉賓,黑龍江省農業科學院黨組書記、院長劉娣説。

  近年來,圍繞生豬育種工作,國家也&&了一系列扶持鼓勵措施,包括摸清資源家底、技術創新攻關、企業培育扶優等,為地方完善商業化育種體系,加快生豬良種推廣應用,形成具有國際競爭力的華係種豬品牌,提供了可靠保障。

  “政府+科研院所+企業”保護種質資源

  走進位於榮昌區廣順街道茶葉社區十六社的琪金·榮昌豬資源保種場,十幾隻長着獨特“熊貓眼”的榮昌豬正蹲在豬舍邊悠閒覓食。“目前,我們已建成國家級、市級和區級榮昌豬保種場各1個,全區現有的純種榮昌母豬數量達2.2萬頭。”雷本銳説。

  很難想象,就在幾年前,榮昌豬曾差點遭遇“滅頂之災”。2018年,非洲豬瘟爆發,短短一年多的時間,能繁榮昌母豬就從3.5萬頭下降至1.3萬頭,創下了當地有記載以來100多年的最低值。

  在危急時刻,榮昌區打響了“榮昌豬保衛戰”,依託國家生豬技術創新中心的科研力量,緊急冷凍保存了13個血緣3萬支凍精及一批榮昌母豬耳組織,進行生物技術保種,並聯合重慶琪金食品集團建成新的市級榮昌豬保種場,使“榮昌豬”有了一個更安全的“芯片基地”。

  “我們支持企業參與種質、種源的保護,構建多元化的保護體系,榮昌豬就是個很好的個例。”在中國畜牧業發展高峰論壇上,劉娣點讚道。

  “不僅是榮昌,全國許多地方都在企業化保種中進行了有益嘗試。”劉娣舉例道,譬如在黑龍江,為了更好地保護和利用東北民豬這一優良品種,當地建立起“政府+科研院所+企業”的生豬聯盟産業體系,將基因芯片技術、人工授精等運用到種源的篩選擴繁中,使民豬種豬數量得到恢復性增長。

  又如在四川,當地依託以企業為主導的産學研平台,歷經12年技術攻關,引入國外的杜洛克豬作為育種素材,採用最優線性無偏估計法與分子標記輔助選擇相結合的現代育種技術,培育出我國首個具有完全自主知識産權的生豬父本新品種——川鄉黑豬,打破了我國商品豬生産中外種豬作為父本的壟斷局面。

  健全全産業鏈生態,將資源優勢轉化為發展勝勢

  在當天下午舉辦的畜産品精深加工暨榮昌豬全産業鏈高質量發展分論壇上,城口縣政府與榮昌區政府簽訂了“生豬産業高質量發展戰略合作協議”。協議中的一項重要內容就是將推動城口老臘肉與榮昌豬這兩個重慶著名農産品開展協同養殖加工,組合打造豬肉新品牌。

  “未來,人們將在城口老臘肉裏吃出‘榮昌豬’的味道。”城口縣相關負責人説,根據協議,榮昌琪金集團將投資約1億元在城口新建榮昌豬種養殖場和城口老臘肉生産線,預計年出欄榮昌商品仔豬不低於3萬頭,年加工業産值達1.08億元以上,銷售額達到5000萬元。

  中國是世界最大的豬肉生産國和消費國,打好地方豬的種業“翻身仗”,其目的還是在於推動種質資源優勢轉化為産業優勢和創新優勢。當天,不少專家學者紛紛建議,各地要建立健全的全産業鏈發展生態,持續壯大地方種豬的知名度、品牌度,以市場化為導向,建立起完整的供需對接體系,滿足我國豬肉市場不同區域、不同層次的消費需求。

  近年來,在“標準化+品牌化”的雙輪驅動下,重慶聚焦個性化、多樣化的細分市場,充分利用地方豬優質種質資源,加快新品係培育。以榮昌豬為例,近年來,當地開展了榮昌豬雜交試驗、高肌內脂肪含量專門化品係培育、榮昌豬烤乳豬專門化品係培育,讓榮昌豬快速搶佔市場,帶動生豬産業鏈價值增長。

  接下來,我市還將進一步調優地方豬的産業結構,在做強一産,做優二産的基礎上,激活三産,講好地方種豬的人文故事,為農牧業高質量發展注入力量。

編輯: 陶玉蓮
城市相冊
欄目精選
每日看點
重慶正事兒
本網原創
版權所有 新華網重慶頻道
0100701500100000000000000111170611296203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