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1日,為期兩天的第五屆中新金融峰會落下帷幕。當天下午,重慶舉行成果通報會,市金融監管局副局長吳恒通報了本屆峰會取得的成果:“本屆峰會凸顯國際、高端、務實三大辦會特點,集戰略性謀劃、前瞻性研究、示範性合作、帶動性成果展示於一體,備受關注、成果豐碩,達到了預期成效。”
層次規格高,峰會影響力進一步擴大
中新金融峰會是中新(重慶)戰略性互聯互通示範項目的標誌性項目,現已連續舉辦五屆,推動了重慶與新加坡“點對點”金融合作,帶動了中國西部地區與東盟國家“面對面”互聯互通。
“本屆峰會的一大亮點,是層次規格高。”吳恒介紹,峰會期間,中新雙方主辦單位領導出席並發表致辭或主題演講。來自東盟國家央行領導、國際金融組織負責人、RCEP國家駐渝駐蓉駐昆總領事、西部陸海新通道“13+2”省際協商合作機製成員政府代表、海內外重要金融機構高管等170名重要嘉賓齊聚峰會並發表主旨演講,為提升中新金融高質量合作能級、拓展中國-東盟金融合作新領域提供前瞻性觀點和政策性指引。
同時,本屆峰會首次設立主賓省並邀請四川省擔任。四川省政府主要領導出席並致辭。
本屆峰會,備受關注。134家國內媒體在332個&&通過圖文、專題視頻、直播、短視頻等形式發布5800條相關稿件,98家境外媒體以11種語言推出810篇報道,覆蓋24個國家和地區。截至4月21日16時,峰會全球累計曝光量達到約4.8億次。
推動更多金融創新政策在成渝地區先行先試
本屆峰會以“金融中心新使命·金融開放新動能”為主題,圍繞中新金融深化合作、建好西部金融中心,服務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西部陸海新通道建設等戰略主題,共商金融開放發展戰略舉措。
期間,中新雙方及東盟國家有關部委對進一步深化中國-東盟金融合作、推進成渝共建西部金融中心等方面提出了重大政策支持措施。
新加坡金管局提出,未來,重慶和新加坡可從攜手孵化綠色金融示範區進行項目試點、共同探索創建綠色金融市場生態體系等四個方面加強合作。
東盟一些國家央行提出,通過在跨境結算中推廣使用本國貨幣、推動金融業數字化發展等舉措,支持增強區域金融的互聯互通。
中國銀保監會將大力支持中新互聯互通項目建設,支持西部金融中心提升金融要素聚集力和影響力,鼓勵中資在新加坡金融機構進一步提升當地服務能力,也歡迎更多新資金融機構布局中國市場。
國家外匯管理局將支持成渝共建西部金融中心,穩妥有序推動資本項目的高質量開放,優化跨國公司本外幣跨境資金集中運營管理,推動更多金融創新政策在成渝地區先行先試。
成果豐碩,共促成90個項目簽約
峰會不僅是思想交流的&&,也是合作推進的催化劑。
吳恒介紹,本屆峰會共計舉辦12場主題活動、開展9場專題活動,促進了行業對接、銀企互動、項目落地。峰會期間,共計達成簽約項目90個、合同金額達1110億元。
同時,與會嘉賓共謀中新金融高質量合作的新賽道,共話中國-東盟金融深化合作的新篇章,更好地激發了市場主體的交易活力,釋放了深化中國-東盟金融開放合作的強烈信號,顯著提升了渝新兩地金融中心的開放能級。
比如,在推動建設有競爭力的金融機構組織體系方面,共推動金融機構落地項目16個、合同金額242.3億元。
在推動建設具有區域輻射力的金融市場體系方面,中新雙方達成加強兩國資本市場、綠色金融等監管合作共識。兩國交易所及市場機構將在信息互換、人員交流、合作研究等方面繼續開展廣泛合作。
在構建支持高質量發展的綠色金融服務體系方面,重慶市政府與建設銀行、交通銀行、浦發銀行、光大銀行4家金融機構簽署了綠色金融改革創新試驗區建設戰略合作協議。
在建設支持全球資本配置的內陸金融開放體系方面,成立了西部陸海新通道金融服務聯合體,56家成員銀行共同簽署加入聯合體協議,覆蓋陸海新通道全域的跨區域、跨境金融服務網絡體系初步形成。
“可以説,本屆峰會的召開為重慶建設西部金融中心提供了強支撐、注入了新動能,擴大了金融、經貿、産業一體化發展的西部金融中心‘生態圈’和區域協調發展的‘朋友圈’。”吳恒&&。
本報記者 黃光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