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正文
辣椒産業鏈“讓村民的日子像辣椒一樣紅火”

  原標題:“讓村民的日子像辣椒一樣紅火” 奉節平安鄉以“三社”促“三變”,串出一條辣椒産業鏈

  ■發展鄉村特色産業,拓寬農民增收致富渠道。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增強脫貧地區和脫貧群眾內生發展動力。

  ■鞏固和完善農村基本經營制度,發展新型農村集體經濟,發展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和社會化服務,發展農業適度規模經營。

  ——摘自黨的二十大報告

  11月1日,奉節縣平安鄉,身披紅色“外衣”的夔門紅辣椒加工廠在陽光照耀下鮮艷奪目,墻壁上“小辣椒大産業”六個大字十分醒目。自2018年平安鄉供銷社重建以來,平安鄉供銷社主任馬澤超建起了辣椒加工廠,串起了一條辣椒産業鏈。

  “我認真學習了黨的二十大報告,從中央到地方都特別重視農業産業發展,讓我信心滿滿,渾身充滿幹勁!”馬澤超意氣風發地説,“通過‘三社’融合,發揮基層供銷社作用,我要帶領村民對接大市場,讓村民的日子像辣椒一樣紅火。”

  基層供銷社“回歸”

  2013年,不想繼續外出打工的馬澤超,聽從朋友建議回到平安鄉天&村種植辣椒。

  “行情好的時候確實賺錢,但市場行情每年都不一樣,更多的還是辛酸。”馬澤超回憶,曾經有一年,他在村裏連夜采收村民的辣椒,馬不停蹄拉到外地銷售,沒想到辣椒爛市,只能忍痛把辣椒全部倒掉。

  如何在對接市場的同時抵禦市場風險,這是辣椒種植戶乃至所有村民共同面臨的問題。

  為了在新時期新形勢下更好服務於鄉村振興大局,重慶近年來着力恢復基層供銷社,並探索推進供銷社、農民專業合作社、信用社“三社”完善功能、相互支持、融合發展,以“三社”促“三變”,助力鄉村振興。

  2017年,奉節縣推進“三社”融合重建鄉鎮供銷社,縣供銷社負責人帶着一筆來自四川郫縣一家豆瓣加工廠2000噸鮮辣椒的訂單,找到年輕、有闖勁的馬澤超,請他出任平安鄉供銷社主任。

  馬澤超答應了。第二年,在市供銷合作社的支持下,馬澤超成功貸款400萬元建起佔地3000平方米的夔門紅辣椒加工廠,産業發展就此起步。

  加工廠串起産業鏈

  有了辣椒加工廠,村民種植積極性明顯提升。幾年下來,平安鄉辣椒種植面積穩定擴大到4000畝以上,收購保護價也從每斤0.7元提高到1.5元。

  在距離夔門紅辣椒加工廠不遠處的農田裏,重慶日報記者碰到正在移栽寬梆青菜的村民張勝昔,他笑着説:“青菜拉到外頭每斤能賣1元,但我還是願意便宜賣給馬澤超。”

  為啥?張勝昔解釋:“自己拉出去不一定都能賣出去,還有運輸成本,賣給馬澤超就省事得多,還可以多種一點來賣,不愁銷路。”

  不僅是青菜,如今夔門紅辣椒加工廠的産品已從加工辣椒拓展到泡姜、泡豇豆、泡蘿蔔等,産業帶動能力進一步增強。

  馬澤超説,目前夔門紅辣椒加工廠的原料訂單已覆蓋奉節蔬菜主産區,每年可加工泡椒、泡菜産品3000噸,去年銷售額1100余萬元,今年預計達到1500萬元。

  擁抱電商帶動村民增收

  “泡菜産品市場需求量很大,我們的産品根本不愁銷,我現在想的是怎麼籌集資金擴大生産規模。”馬澤超説,經過市場調研,他發現同樣的泡菜産品,別人通過打造品牌在網上直播賣,省去中間環節,利潤能成倍增加。

  “我在跟各個村打交道時,認識了幾個年輕人,他們都是學市場營銷的,我計劃把他們吸納過來做直播,把‘夔門紅’這個牌子推向全國。”馬澤超説。

  馬澤超還瞅準預製菜市場,一方面給預製菜企業供貨,另一方面開發定制泡菜包,“比如説,消費者想在家做泡椒牛肉,那我就把泡姜、泡椒這些配料配好,買回去直接炒就行。”

  “我近期的想法是達到年産銷泡菜1萬噸、銷售額5000萬元,帶動更多村民增收。”對於未來的發展,馬澤超信心十足。

編輯: 陶玉蓮
城市相冊
欄目精選
每日看點
重慶正事兒
本網原創
版權所有 新華網重慶頻道
0100701500100000000000000111170611290968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