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市人民政府、四川省人民政府日前印發了《重慶都市圈發展規劃》。編制和實施重慶都市圈發展規劃是促進區域高質量發展的重要途徑,是貫徹落實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的重大舉措,也是促進改革開放和區域合作的有益嘗試。
一、促進中心城區和周邊地區同城化
同城化,主要體現在交通的便捷、經濟要素的無障礙流動和公共服務的均等化。重慶的中心城區雖然地處山區,跨越長江和嘉陵江,但經過長達數百年尤其是新中國建立以來堅持不懈的城市基礎設施建設,交通體系已相當發達,城市路網、跨江橋梁尤其是城市地鐵建設,使重慶的交通為世界所矚目,但和周邊城市和城鎮的交通尤其是城際交通還處在起步階段。要實現同城化的目標,需要進一步加快軌道交通建設,建設軌道上的都市圈,修建中心城區到涪陵,到合川,到廣安,到永川的城際鐵路,為周邊城市的産業發展、為中心城區的瘦身健體、為經濟要素的有序流動創造條件。
規劃提出共建軌道上的重慶都市圈,有序構建周邊城市與中心城區互聯互通、便捷通勤的軌道交通網絡,推動江津區、銅梁區、合川區等至中心城區市域(郊)鐵路建設,規劃建設中心城區至永川區、南川區、大足區、綦江區—萬盛經開區等重慶都市圈市域(郊)鐵路。有理由相信,這些鐵路修通之後,周邊城市就有條件承接中心城區的産業轉移,城市規模就會迅速擴大,縮小與重慶市中心城區在經濟發展上的落差。
規劃建設重慶現代化都市圈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通過強化中心城區輻射帶動功能,加快周邊城市擴容提質,促進城市功能互補和産業分工協作,以大帶小加快培育中小城市,以點帶面推動區域協調發展,以城帶鄉促進城鄉融合,形成特色鮮明、布局合理、集約高效的重慶都市圈發展格局。
二、加強都市圈範圍內次區域合作
重慶都市圈是在現代化國際大都市的輻射帶動下,不斷加強和周邊城市、城鎮乃至農村的全方位區域合作的經濟合作區。在促進中心城區和周邊城市加強合作的基礎上,同時加強相鄰區縣、鄉鎮的合作,打通斷頭路、共同保護生態、共建産業園區,把一個合作區內不同層次的合作稱為次區域合作。重慶都市圈有多個次區域合作區。規劃提出,設立合(川)廣(安)長(壽)協同發展區,發揮交通區位、資源稟賦、産業基礎等比較優勢,重點加強産業、交通、生態、公共服務等領域合作,協同完善政策標準體系,探索建立招商引資協同推介機制和土地指標、土地儲備統一管理機制。推動合川區燕窩鎮、武勝縣萬隆鎮一體化發展,支持長壽區洪湖鎮、萬順鎮與鄰水縣黎家鎮、禦臨鎮等共同開發建設大洪湖,促進毗鄰鄉鎮一體化發展。
次區域合作區因為具有地緣關係,所以存在着比較密切的經濟&&,但由於行政分割,也存在着各種各樣的矛盾。應從解決矛盾和存在問題入手,消除歷史上形成的各種“積怨”,從解決問題出發,達成合作協議,建立互利共贏的經濟社會共同體。共同建立規模不等的産業園區和跨區域合作平台。規劃提出,共建合川武勝産業園、川渝共建電子信息産業園、合川岳池醫藥健康産業示範園,通過這些合作,一方面,進一步密切不同行政區的合作關係;另一方面,消除彼此之間的重復競爭,真正做到互利共贏。
三、建立健全合作機制
加強區域合作是各行政主體的共同願望,但合作機制的建立是關鍵,是難點,很多區域合作由於有效的合作機制沒有建立起來而流於形式。規劃提出:在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川渝合作機制框架下,建立重慶都市圈聯席會議機制,研究推進重慶都市圈重點任務、重大改革、重大項目,重大問題提交重慶四川黨政聯席會議決策,由兩省市相關部門、廣安市分領域策劃和推進具體合作事項。這是建立合作機制的第一步,還要建立都市圈合作辦公室和各個次區域合作辦公室,建立行之有效的有一定權威的協調機構。各合作園區和各類合作平台也要建立強有力的管理機構,統一規劃、統一基礎設施建設、統一招商引資、統一運營管理。規劃提出,川渝高竹新區重點探索城市新區管理權所有權適度分離,推動在一體規劃、設施互聯、産業共興、園區共建、環境共治、利益共享等領域先行先試、率先突破,有效承接重慶中心城區功能疏解。創新合作開發模式,構建“領導小組+管理機構+市場化運營公司”運行體系,探索創新跨區域規劃管理、項目審批、市場監管、統計分算等經濟管理方式,建立存量收益由原行政轄區各自分享、增量收益五五分成的分配方式,探索設立川渝高竹新區建設發展基金。探索經濟區與行政區適度分離是一個大課題。重慶都市圈是經濟區,次區域合作區是經濟區,新區和産業園區也是經濟區。在行政區不變的前提下,發揮經濟區的協調作用,建立新的合作機制。建議:決策機制上,建立跨行政區的領導小組或市長聯席會議制度;運營機制上,整合功能、機構、人員、資金,借鑒新區和開發區模式,建立管委會或平台公司;投資和利益分享機制上,提取財政收入的一定比例建立合作基金投資建設跨行政區的交通基礎設施和園區基礎設施,按照投資比例進行稅收分成,在新設立的産業園區或次區域合作區進行先行先試。真心希望重慶都市圈發展能級邁上新&階,同城化發展取得大突破,區域帶動力和國際競爭力明顯增強,成為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和我國西部的強勁動力源。(中國區域科學協會副會長、中國宏觀經濟研究院研究員、國家發改委國土地區研究所原所長 肖金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