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正文
智博會上的農業新鮮事兒

  能噴出霧氣的灌溉設施,匯集全市3000余萬個地塊資訊的數字地圖,能把農藥灑到葉片背面的無人機……8月22日,記者在2022智博會上看到,展區內不少智慧農業新項目,讓人嘖嘖稱奇。

  全市首個靈芝自動化彌霧係統

  走進涪陵展廳,一個栽種著靈芝、冒著嫋嫋白煙的展櫃一下就吸引了記者的注意。

  “這是我們今年才投用的靈芝自動化彌霧係統,在全市屬于首創!”企業負責人夏閎繽熱情地介紹。

  2019年,夏閎繽在涪陵大順鎮開始種植靈芝。靈芝喜濕,此前基地採用噴灌設施,夏閎繽始終覺得不太理想,“水量雖大,但保濕效果還是差了點。”

  今年,夏閎繽購買設備進行調試,組裝成了靈芝自動化彌霧係統。簡單來説,就是通過給水流加壓,再配上撞擊式噴頭,讓噴出的水滴小于20微米呈現霧狀。當濕度感測器感應到濕度低于60%時,彌霧係統就會自動啟動,提高空氣濕潤度。

  該設備自今年投用以來,夏閎繽的基地節水超30%,靈芝生長速度、産量也雙雙提高10%以上,“長出來的靈芝菌朵光滑,珠圓玉潤,品質大大提高。”

  全市首張“地塊級”農業底圖形成

  在市農業農村委展廳的顯示屏上,正迴圈播放著全市農業産業數字化地圖的演示片。

  展區工作人員介紹,重慶農業産業數字化地圖項目由市農業農村委員會主導,市農業信息中心聯合中國科學院空天資訊創新研究院、北京佳格天地科技有限公司、重慶觀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等共同建設。

  目前,該項目已取得階段性成效。“在重慶多雲多霧多山的復雜氣候和地表環境下,我們建立了一套以地塊為基本單元的農業遙感大數據智能計算模型,實現了對全市3000余萬個農業地塊的精確提取,並獲得了每個地塊的位置、海拔、坡度、面積等屬性數據,構建起了農業産業監管的基礎底圖。”該工作人員説。依托這些數據,目前全市水稻、油菜、玉米、柑橘等作物種植分布圖已初步形成。

  長“眼睛”的無人機

  “我們這個無人機是長了‘眼睛’的,能模倣人的視覺,實現自主飛防。”在巴南展廳內的數字農業展區,重慶極目智成科技有限公司負責人袁華指著無人機頭部的兩個攝像頭對記者説。

  當下,無人機飛防已不是什麼新鮮事,但這臺去年問世、今年推廣的新機器,卻在今年成為市種子站無人機飛演的指定用機,其亮點就在于:更適應丘陵山地的復雜地形。

  不同于大多數無人機的三維建模技術,極目無人機創新雙目視覺技術,讓機器模擬人的眼睛,在操作時可以自動識別地形,實現自主作業。“山地丘陵地區,坡度超過45度三維建模就容易不準,導致航線偏差。但通過模擬人的視覺,準確度就高很多。”袁華説。

  不僅如此,這臺機器目前還能實現50微米以下的霧化粒徑,噴灑的農藥顆粒更細小。袁華表示:“顆粒小,在空中漂浮的時間就越久,在風力作用下,顆粒就能沾到葉背。這樣一來,就能很大程度上解決果樹、茶樹等經果林無人機飛防的痛點。”

編輯: 韓夢霖
城市相冊
欄目精選
每日看點
重慶正事兒
本網原創
0100701500100000000000000111171111289410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