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正文
五大任務!農業現代化重慶怎麼抓

  農業現代化,是推動鄉村振興的必由之路。但各個地方發展農業的自然條件、資源稟賦、經濟基礎各有不同,到底怎麼幹?國家將打造一批“樣板間”“示範區”——

  近日,農業農村部公示“2022年農業現代化示範區創建名單”,全國100個,重慶秀山、墊江、江津、潼南4個區縣入圍。

  這些示範區被賦予5大創建任務:聚焦“兩個要害”,強化現代農業基礎支撐。聚焦農業多種功能和鄉村多元價值,做優鄉村特色産業。聚焦産業集聚發展,打造現代農業園區載體。聚焦農業生産“三品一標”,推動農業全面綠色轉型。聚焦信息技術與農機農藝融合,推進智慧農業發展。

  對此,西南大學鄉村振興戰略研究院執行院長、教授肖亞成,市綜合經濟研究院農村發展研究室主任、副研究員鄒於娟在接受兩江觀察採訪時&&,對重慶來説,最大的特色是“山地農業”,這5個“聚焦”可謂重慶發展現代山地特色高效農業的“施工圖”,概括起來,就是要在業態多元化、要素集聚度、新技術融合度上下功夫。

  多元業態增效益

  解讀:“連接”消費品工業、服務業,發展農産品精深加工,以及鄉村休閒游、民宿康養、電子商務等新業態,有助於重慶農業延展價值鏈、用足“含金量”

  現狀:在“接二”的規模化、市場化、精深度上,“連三”的價值挖掘、創意、融合上,重慶做得遠遠不夠

  路徑:打好農業生産“本色”、加工延伸“成色”、服務創新“亮色”“三色牌”

  業態多元化,首先得有紮實的基礎支撐。故而,抓牢種子、耕地這“兩個要害”,排在農業現代化示範區建設5大任務之首。

  耕地,是重慶推動農業現代化的“基礎”短板。重慶的山地面積佔比超過七成,現有耕地2805萬多畝,“巴掌田”“雞窩地”較多。耕地“碎片化”,對農業機械化構成很大障礙。

  對此,重慶提出,到2025年要建成1810萬畝高標準農田、改造提升202萬畝高標準農田。

  第二塊短板是優質種業的規模化和市場化問題。目前,重慶有水稻、生豬等種業科企聯合體10個,培育水稻、馬鈴薯等品種200多個,良種覆蓋率達96.5%,貢獻率超45%。

  ——這一比例剛剛達到全國平均水平,還有很大提升空間。下一步,《重慶市現代種業發展“十四五”規劃》將全面實施,打造西部種業高地。

  “兩個要害”是農業的基本盤。肖亞成認為,重慶在穩住基本盤的基礎上,農業要在“接二連三”上下更大功夫,延展價值鏈、用足“含金量”——這就是業態的多元化。

  “接二”就是“接”消費品工業,通過農産品精深加工業,提升農産品附加值;“連三”就是“連”服務業,通過鄉村休閒游、民宿康養、電子商務等新業態,擴大“效益圈”、實現最大化。

  例如江津的消費品工業,居該區五大産業集群之首,“一桶健康油”“一包調味品”“一張生態紙”“一瓶文化酒”“一籃富硒菜”等行業性集合品牌基本形成,2021年全區規上消費品工業産值450億元,規上企業數達135戶。

  同樣,潼南以匯達檸檬等龍頭企業為代表的農産品加工業穩定增長,10萬噸藥用、食用柑橘類農産品精深加工項目等有序推進,成為特色化、精深化現代農業的典範之作。

  再看“連三”,秀山(武陵)電商孵化園入駐數十家年銷售額超千萬元的電商企業,是國內首個農村物流品牌和“全國農業電商十大模式”之一的誕生地,被譽為大山中的“電商中關村”。今年1-4月,秀山實現農特産品電商銷售額4.23億元,同比增長15.3%。

  墊江則緊扣牡丹、芍藥大力發展“花經濟”,推進農文旅融合發展。在深加工産業鏈上,所産花瓣糕點、花籽油、丹皮等銷往全國各地。去年,墊江牡丹吸引游客200萬人,實現旅游綜合收入26億元。

  這些區縣在拓展農業業態的多元化上進行了有益的探索,取得了較顯著的成效。

  然而,我們要看到,重慶農業在“接二”上,具有全國影響力的龍頭企業數量不多、體量不大,品牌效應、集群效應不突出。像浙江省的竹子産業、四川省眉山市的泡菜産業,從田間到工廠,到銷售、品牌推廣,産業鏈完整、企業眾多,一個個“小”産業做到了百億元級的規模。

  同樣,在“連三”上,重慶農業也存在規模不大、集群偏小、市場化程度不夠、品牌效應不突出等短板。以農文旅融合為例,跟四川新都、郫都、溫江等地的許多項目相比,規模、市場、品牌、創意、市場主體等方面的差距不小,項目産值不在一個量級上。

  肖亞成分析認為,“接二連三”的短板,首先是因為重慶地理地貌的特殊性,決定了各地農業收益不一;但我們也要看到,重慶在“接二”的規模化、市場化、精深度上,在“連三”的價值挖掘、創意、融合上做得還遠遠不夠。

  他以渝東北部分區縣的柑橘産業舉例,因為當地加工規模小、不成體系,部分會運到四川眉山等地清洗、分選加工,雖然會産生每斤約4分錢運費,但進行分選加工後,用當地品牌銷售價格可提高0.5元以上。還有茶葉産業,重慶多以原料、初級産品方式輸往浙江等地,只能吃到價值鏈的“小頭”。

  就此,鄒於娟建議各地要打好“三色牌”——

  夯實農業生産“本色”。一方面,持續推動土地連片整治、高標準農田建設和農田宜機化改造。另一方面,深入實施種業振興行動,牢固樹立和率先踐行大食物觀,利用重慶生態多樣性優勢,全方位、多途徑開發食物資源。

  擦亮加工延伸“成色”。推動産學研一體,以精深加工為導向延伸農業鏈條。

  增添服務創新“亮色”。瞄準城鄉居民新消費,實現産業空間新拓展。尤其是疫情防控期間,戶外露營、民宿康養等異軍突起,要加快實施鄉村休閒旅游提升計劃,從基礎設施完善、服務標準建立、從業人才培養、活動策劃宣傳等多點發力。

  多産集聚強實力

  解讀:農業現代化要走標準化、品牌化、綠色化的“三化”之路。農業園區是實現“三化”的重要載體

  現狀:重慶在現代化農業園區的打造上,存在龍頭企業數量不多、産業集群不夠大、價值鏈挖掘不夠深等短板

  路徑:提升主體聚合力,提升品牌影響力,提升增收帶動力

  跟工業一樣,農業現代化要講求集群效應、規模效應,走標準化、品牌化、綠色化的“三化”之路。現代農業園區,是實現這“三化”的重要載體。

  園區的最大優勢是承載資金、設備、技術、人才等各種資源要素的集聚,不僅是研發、生産,還有物流、銷售、服務等環節,都能在園區形成更為完整的産業鏈供應鏈。

  例如江津德感工業園,匯聚了中糧糧油、益海嘉裏等多家“中國品牌500強”和“中國馳名商標”,成功創建國家新型工業化食品(糧油加工)産業示範基地;又如潼南的國家農村産業融合發展示範園,被國家發改委納入鄉村産業振興引領樣板,“潼南檸檬”被認定為全國名特優新農産品,匯達檸檬等10個産品成為我國檸檬産業領軍品牌。

  肖亞成認為,園區化、集群化要考慮到産業的整體情況,園區的發展要根據整個行業的發展來決定。比如生豬,年消費量基本是固定的,産業園每年要達到多大産量、生産哪些品類都要“精打細算”,不能盲目生産、盲目擴大,要有預警機制。

  同樣,重慶在現代化農業園區的打造上,存在龍頭企業數量不多、産業集群不夠大、價值鏈挖掘不夠深等短板。就此,鄒於娟提出了可概括為“三力”的建議——

  提升主體聚合力。完善園區基礎設施,開展“鏈式招商”,引導科技研發、加工物流等各類市場主體向園區集聚。推動園區內資源共享、功能整合、要素交換、企業聯動,着力打造特色優勢産業集群。

  提升品牌影響力。以標準控質量,推動土地(圈舍)管理標準化、種植(養殖)模式標準化、産品儲運標準化等,實現農業生産全過程有標可依、有準可循、質量可控,建設一批現代農業全産業鏈標準化基地,塑造綠色優質農業品牌。

  提升增收帶動力。發揮園區、農村集體經濟的引導作用,因地制宜,綜合推行股權分紅、保底收租、訂單生産、就業增收等多種方式,帶動農民收入持續增長。

  多維融合提效率

  解讀:智慧農業可有效降低成本、提高效率,取得良好經濟效益,引領農業現代化

  現狀:重慶的農業機械化和鄉村數字化水平、農業科技進步貢獻率亟待提升;大數據智能化對農業生産“節本”“增效”作用尚不明顯

  路徑:農業機械向小型化、便利化、無人化方向發展;推動數字技術與農機農藝、經營鏈條、生産管理融合

  為農業插上科技的“翅膀”,以智慧農業來引領農業現代化。

  重慶一些地方的智慧農業項目降低了成本、提高了效率,取得良好的經濟效益。在農業大區南川,大觀茶業、嘉藍悅霖農業科技和騰春蔬菜專業合作社實施了我市智慧農業“四大行動”推廣應用項目(生産智能化類),3個智慧農業推廣應用項目實施完畢;全區作物播種面積中,應用信息技術的面積達到48.76萬畝。

  在榮昌,生豬大數據中心成為農業農村部批准建設的全國首個、目前唯一的畜牧單品種國家級大數據服務&&,匯聚了國內生豬全産業鏈數據資源。

  在巴南區二聖鎮,中坪村智慧糧油項目和集體村智慧梨園項目充分運用物聯網、大數據、雲計算、5G+等先進技術,實現了農業自動化、智能化管理跟蹤,成為該區數字鄉村布局的重要組成部分。

  肖亞成認為,因為重慶屬於山地農業地區,土地“碎片化”導致無法開展大規模生産,農業機械化和鄉村數字化水平、農業科技進步貢獻率亟待提升。

  例如農業機械,他建議重慶向小型化、便利化、無人化方向發展。再如智能化配套,雖然水分、肥料等大量元素傳感器監測技術已很成熟,但智能微量元素監測技術和手段卻較為缺乏,而微量元素對農産品的品質又起着決定性作用,影響着農産品的價值,農業科研機構要繼續加強這方面的研究。

  鄒於娟認為,目前重慶大數據智能化對農業生産“節本”“增效”的作用尚不明顯。究其原因,在於數字技術對農機農藝、經營鏈條、生産管理等滲透度還不高,尚未産生多維融合效應。她建議,重點推動“三個融合”,用數字技術為農業全鏈化賦能——

  推動數字技術與農機農藝融合。圍繞糧豬菜保供産業和現代山地特色高效農業,重點提升基於丘陵山區自然條件的智能監測和環境控制技術,以立體感知與智能實施為導向加強丘陵山區、設施園藝等智能農機研發應用。打造一批農機農藝融合高標準應用基地,促進土地單産效益和勞動生産率提高。

  推動數字技術與經營鏈條融合。加快集生産、運輸、銷售於一體的可視化溯源數字技術研發應用,進一步加強農産品電商資源匯聚和推動電商網絡下沉,以智慧冷鏈為重點完善農産品物流基礎設施體系,全面提升農業經營效率和效能。

  推動數字技術與生産管理融合。在試點中逐步規範信息採集、傳輸存儲、分析處理、控製作業、信息服務等農業數據標準,加快主産區域和特色領域的單品種信息技術集成應用,強化農業數據信息對生産指導、宏觀調控的支撐力。

編輯: 韓夢霖
城市相冊
欄目精選
每日看點
重慶正事兒
本網原創
010070150010000000000000011117111128934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