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正文
不再只是“當柴燒”,變廢為寶走進收藏室:一片筍殼的“藝術人生”

  南川區金山鎮中心校,胡德厚老師正在為孩子們講授筍殼畫製作要領。(資料圖片)(受訪者供圖)

  我是一片筍殼。

  確切地説,我是金佛山南坡的一片方竹筍殼。

  伴隨着幼嫩的竹筍破土而出,再看著它節節長高,直到長成迎風簇立的綠竹,我也從竹身上脫落,跌落竹林間。

  零落成泥,然後腐爛、分解,用自己僅有的一點點養分供養這山林。

  幾乎所有的筍殼,都將以這樣的方式走完自己短暫的一生。

  我自然也無法逃脫這幾乎不可改變的安排,直至那個陽光燦爛的清晨,我的命運突然有了轉機。

  筍殼的命運,將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

  那天清晨,一個12歲的小女孩走進竹林將我拾起,放進了背簍。背簍裏,有許多和我一樣的筍殼。

  不,它們中的許多和我並不一樣。

  我是方竹筍殼,它們有的是金竹筍殼,有的是斑竹筍殼,還有楠竹筍殼、雷竹筍殼……

  清晨的陽光下,不同的筍殼呈現着不一樣的大小和形狀,也呈現着不同的色澤和紋理。

  小女孩為什麼要撿拾我們呢?許多筍殼和我一樣猜測着……是了,山裏的村民自古有撿拾筍殼當柴火燒的生活習慣。或許,我們的結局不過是從腐爛成泥變成化為灰燼。罷了,既然結局已註定,能為這世間奉獻最後一點光和熱,我亦滿心歡喜。

  奇怪的是,小女孩將我們背回家後,並未將我們塞進灶膛。第二天一早,小女孩又將我們背進了一所學校。校門上,“南川區金山鎮中心校”幾個大字映入我的眼簾。

  “胡老師早上好!周末我撿了些筍殼,您看看能不能用呢?”教學樓下,小女孩取下背簍,將我們遞到了一位年近六旬的男老師面前。

  “謝謝你,曾曉妍同學!這些筍殼都很不錯,你放到三樓工作坊吧!”胡老師一邊翻看著我們,一邊和小女孩聊着。

  曾曉妍走進三樓一間教室,將我們堆放在一張桌子底下。進門的一剎那,我瞥見了教室門上的一塊牌子,上面寫着:筍衣藝術工作坊。那一瞬間,我隱隱有些預感:我們這些筍殼的命運,將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

  每一幅筍殼畫,都融合了雕刻、繪畫、書法等多種藝術表現手法

  午後,胡老師帶着一群孩子涌進教室。“同學們,今天我們繼續學習筍殼畫的製作。大家要先把曾曉妍同學帶來的筍殼進行刷毛和熨燙。”胡老師的話,讓我驚訝不已:我們這些筍殼也能用來作畫?

  不等我細想,我們已被孩子們七手八腳搬上了桌子。孩子們每人拿着一把刷子,開始清理我們身上細密的絨毛。給我刷毛的,正是曾曉妍。看著眼前忙碌的孩子們,胡老師慈祥的臉上滿是笑容:“曉妍,你是六年級學生,也比較有經驗。接下來就由你教其他年級的弟弟妹妹怎麼熨燙筍殼吧!”

  不一會,熨燙平整的筍殼,被一一分到了孩子們手中。“今天,同學們可以按照自己的想法製作筍殼畫,可以是卡通人物,可以是竹子、荷花等植物,也可以是蝴蝶、蜻蜓、鳥兒等動物。”胡老師説完後,有些孩子陷入了沉思,有些則成竹在胸立即動手作畫……

  “大家要想一想老師上節課交代的要點:楠竹筍殼的正面適合表現大面積的深色,背面則適合表現大面積的淺色;有些方竹筍殼的正面有彩色的條紋,適合裁剪後做鳥兒的羽毛……”在曾曉妍的手中,我被裁剪成了竹葉、竹枝,還有蝴蝶的翅膀、觸須、眼睛……她又用膠水將各個部分細心地粘貼在白色的卡紙上。

  漸漸地,我變成為一幅精美的畫作:迎風招展的竹葉上,一隻蝴蝶正撲閃着彩色的翅膀飛翔着。再看看四週,在老師的指導下,每一片筍殼都在孩子們手中發生着蛻變:有些變成了可愛的冰墩墩,有些變成了活靈活現的魚兒,有些成了古靈精怪的孫悟空……

  更讓我驚訝的是,幾乎每一幅筍殼畫,都融合了雕刻、繪畫、書法等多種藝術表現手法。不僅如此,每一幅筍殼畫,也都由好幾層筍殼粘貼而成。

  筍殼畫要真正變廢為寶、形成産業,依然前路漫漫

  孩子們的筍殼畫有一部分被送進了學校的筍衣藝術作品展示室。幾乎每一天,都有人到展示室裏參觀,也都為筍殼畫的美輪美奐讚嘆不已。這裡,展示着眾多精美的筍殼畫,讓我目不暇接,也讓我疑惑不已:最初,是誰想到用筍殼作畫呢?

  從人們的敘述和介紹中,我慢慢了解了筍殼畫創作的故事。

  一切緣起,皆因為胡老師。今年56歲的胡老師名叫胡德厚,是土生土長的金山人,也是金山鎮中心校的美術老師,擅長雕刻、繪畫、書法等。

  4年前,胡老師和家人在南川楠竹山公園游玩。家人玩得開心,胡老師卻看著漫山遍野的楠竹筍殼陷入了沉思:這麼多筍殼,能不能用來做點什麼呢?

  收集了一堆筍殼帶回家,胡老師卻並未想好要如何利用。直到有一天,胡老師突發奇想,開始嘗試將筍殼剪裁作畫。這一開始就收不住了,筍殼畫越做越多。

  也是這一年,胡老師帶着自己的兩幅筍殼畫,參加了在廣州舉行的一個活動。兩幅筍殼畫當場被中國青少年發展基金會收藏。

  2019年,新到任的金山鎮中心校校長陳遠江將筍殼畫列為了學校的特色課程,“筍殼畫創作選用的是自然脫落的筍殼,幾乎是零成本,不會給學生家庭增加負擔;同時金山的每個孩子幾乎從小就接觸筍殼,與孩子們的日常生活關係密切。”由此,我們這些幾乎毫無用處的筍殼,走進了孩子們的課堂,開啟了“藝術人生”。

  近三年裏,同學們多次以筍殼畫創作代表學校參加南川區的才藝競賽,多次獲獎。上個月,胡老師創作的一小幅筍殼畫在南川大觀原點景區展示時,被一名游客以300元的價格收藏。這讓我們興奮不已,也讓大家看到了筍殼畫從課堂走向市場的希望。

  金山鎮中心校年輕的美術老師廖雪飛在胡德厚的引導下,已基本掌握筍殼畫製作技藝;毗鄰金山鎮中心校的小河中學也計劃邀請胡德厚開設筍殼畫課程;金山鎮上的雲溪酒店將筍殼畫作為當地特産進行展示,並計劃在暑假邀請胡德厚開設筍殼畫體驗課……可是,筍殼畫要真正變廢為寶、形成産業,依然前路漫漫。

  “一是知道筍殼畫的人太少,二是會製作筍殼畫的人太少。”聽金山鎮宣傳統戰委員楊娟介紹,鎮裏準備組織留守婦女進行筍殼畫培訓,並通過鎮裏的電商&&進行銷售,“我們這裡有納鞋底的傳統,婦女都有一定的繪畫和裁剪基礎,經過培訓應該會很快上手。”

  或許,在各方努力下,會有更多的筍殼像我一樣,變身為美麗的筍殼畫。我們都充滿期待。

編輯: 韓夢霖
城市相冊
欄目精選
每日看點
重慶正事兒
本網原創
010070150010000000000000011117111128820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