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正文
新經濟“背書”新職業

  新華網重慶7月4日電(邵以南)今年的“618”,你在帶貨直播間“剁手”了嗎?

  隨着主播一聲“3、2、1,上鏈結!”貨品鏈結立馬彈出,直播間氣氛拉滿!

  多虧了幕後的上鏈師,他們手速堪比電競選手,工作內容貫穿直播全流程。開播前,上鏈師需確認商品庫存等信息;直播中,負責商品的上架、下架、改價,根據直播間的觀眾數量、成交量等數據和運營人員、主播等溝通配合,提高直播熱度和轉化率;下播後,與客服聯動處理售後問題。

  這樣的“草根”崗位,卻是互聯網直播營銷鏈條上不可或缺的一環。而涵蓋選品員、直播銷售員、視頻推創員、&&管理員4大工種的“互聯網營銷師”,已經成為官方證言的新職業,薪酬直追傳統白領。

  新職業加快成軍。自2019年起,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重新展開新職業發布工作,先後發布了4批56個新職業。作為經濟結構調整對於人才需求日趨多元、細分的産物,新職業接二連三地涌現,散發濃厚的“數字氣息”,擔綱新經濟的關鍵要素,也在創造“新就業”、助力“穩就業”等方面發揮着獨特而重要的作用。

  新職業何以“新”?

  我國的職業結構變化,從《中華人民共和國職業分類大典》的修訂中可見一斑。2021年4月,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國家統計局正式啟動對《中華人民共和國職業分類大典 (2015年版) 》的修訂工作,向社會公示了首批18個擬“入典”的新職業。

  “新職業裏,80後、90後的從業者佔比超過80%。”重慶市人力資源開發服務中心(以下簡稱“重慶人服中心”)相關負責人説,目前新職業主要分為兩大類別,一是生産技術,二是生活服務。

  這一説法在當地2021年11月發布的第二批新職業培訓考核標準目錄中得到印證。該目錄共涉及25個職業,其中智能信息技術(技能)佔一半,如電子數據取證分析師、服務機器人應用技術員、工業視覺系統運維員等。

  另一半目錄則更加貼近人們的日常生活,如調飲師、互聯網營銷師、整理收納師、老年人能力評估師、食品安全管理師等。

  艾瑞諮詢《在線新經濟背景下的新職業與新就業發展白皮書》指出,新職業已經成為貢獻就業核心力量。在數字經濟加速向各領域滲透、人民對美好生活需求日益增長的背景下,新技術、新模式、新業態所催生的增量市場帶來了大量全新的工作崗位和就業機會。

  新職業之“新”,還表現在就業形式、雇傭關係的變化。2021年,我國靈活就業從業人員規模已達2億人;以共享經濟為代表的合作關係正逐漸打破傳統雇傭模式。從地域看,重慶、成都、西安、南京等城市憑藉開放的人才落戶政策,對新職業從業者的吸引力不斷攀升。

  牽住數字化人才這個“牛鼻子”

  迪肯區塊鏈科技(重慶)有限公司副總經理楊光興今年32歲,是當地乃至全國最早一批區塊鏈工程師之一。這個出生於重慶江津的農村娃,在大學時期就已經癡迷於數據傳輸及應用技術了。

  “我所參與的部分,是關於數據傳輸協議、處理技術等方面的事情。圈內稱為共建‘代碼開源社區’。”楊光興説。

  這恰恰是區塊鏈最初的組織形態。“據我所知,當時全球圈內人僅有幾千名,我們是第一批‘區塊鏈開源社區’的代碼貢獻者。”楊光興説,現在,這批人大多成了區塊鏈應用領域的技術骨幹。

  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中國就業培訓技術指導中心發布的《新職業在線學習&&發展報告》,預計了未來5年數字經濟技術領域的人才缺口:雲計算工程技術人員近150萬,物聯網安裝調試員近500萬,無人機駕駛員近100萬,人工智能人才近500萬,工業機器人系統操作員和運維員均達到125萬。

  對此,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去年10月發文,部署實施數字技術工程師培育項目,旨在培育壯大高水平數字技術工程師隊伍,助力數字經濟和實體經濟深度融合。

  今年4月,重慶市首批數字技術工程師培育項目師資培訓班在重慶人服中心開班,授課師資由全國數字技術工程領域的專家、教授、學術帶頭人組成,實現智能製造、大數據、區塊鏈3個專業全覆蓋。作為全國首批、重慶市唯一的數字技術工程師培育項目培訓機構,重慶人服中心計劃每年培養培訓數字技術人才上萬人。

  “在聚力建設‘智造重鎮’‘智慧名城’的重慶,抓住了數字化人才培養,其實也就牽住了新職業供需的‘牛鼻子’。” 重慶人服中心相關負責人&&,“事實上,不斷強化‘科班培養+政府推動+企業內訓+自學’的協同,有利於新職業教育更好匹配産業發展趨勢。”

  政策加法構建新職業生態

  在去年10月舉行的第七屆中國·重慶職業技能大賽暨“巴蜀工匠”杯新職業技能大賽上,電子競技、無人機裝調檢修工等6個新職業競賽項目悉數亮相。

  16歲的羅超參加了電子競技項目比賽,是大賽上年齡最小的選手。羅超説:“我喜歡電子競技,也相信未來這個職業會很‘吃香’。”

  年輕一代渴望更高品質的人生體驗,興趣愛好、生活技能、專業知識都可以發展成職業。獵聘《2022中國新職業人才發展白皮書》顯示,包括電子競技員在內的15個典型新職業,2021年平均薪酬較上年增長19%以上。

  為了讓更多人夢想成真,重慶把新職業培訓納入了人才政策“大盤”,實施專項補貼,接入評價改革。結合職業技能提升行動,重慶目前已開發144個全市專項職業能力、391個區縣特色職業(工種),全部納入補貼性培訓項目,助從業者打造“專屬核心競爭力”。

  重慶正探索建立“智能+技能”數字技能人才試驗區,鼓勵新經濟新業態企業建設國家級高技能人才培訓基地,支持行業企業自主育人用人,幫助新職業人員成長成才。

  當地還特別注重新職業培訓的質量督導工作,組建100名市級質量督導員隊伍,指導基層和培訓機構全面做好新職業培訓統籌、機構管理、考核評價、過程管理、資金監管等5個方面26項內容。

  “新職業前景廣闊,大有可為。” 重慶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相關負責人&&,重慶將加大多部門聯動力度,對行業、産業進行規劃引導,促使人才向新職業、新技術流動。同時,進一步完善保障體系,探索制定適合新形勢下靈活就業形態發展的勞動基準,確立新職業應用型技術技能人才勞動權益保護的勞動標準、勞動爭議處理制度,切實保護新職業從業者的合法權益。 

編輯: 邵以南
圖片中心
欄目精選
每日看點
重慶正事兒
本網原創
0100701500100000000000000111170311288016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