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慶鈴汽車的智能生産線和最新生産的氫能源車。(慶鈴汽車供圖)

重慶市化工研究院科研人員正在工作。(重慶化醫集團供圖)

盟訊科技智能生産車間。記者 白麟 攝/視覺重慶

在重慶水泵廠有限責任公司的數字化生産車間,工人正在加工零部件。特約攝影 孫凱芳/視覺重慶
近年來,我市深入推動創新發展,持續推進以大數據智能化為引領的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在推進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方面,市屬國企充分發揮了“國家隊”作用。一組組數據,充分反映了重慶國企科創能力全方位增強。市國資委相關負責人&&,如今許多解決“卡脖子”、開拓新領域、創建“專精特新”的企業案例正不斷涌現,重慶國企整體科創能力正被全面激活。
打造“原創技術策源地” 重慶國企樹起“科技脊梁”
最近,重慶市化工研究院自主研發的“特殊功能聚合單體”得到有關部門認定,獲得科技部2021年度全國顛覆性技術創新大賽優秀獎,承擔國家解決“卡脖子”問題重大專項。
重慶化研院相關人士介紹,特殊功能聚合單體主要應用於重防腐、電子化工、光刻膠、高端油墨等多個領域,是解決國內高端芯片製造等行業“卡脖子”問題的關鍵一環。該産品技術壁壘高,合成難度極大。
作為國內唯一系統研發乙烯基醚、烯丙基醚、乙烯酯、乙烯基化合物類特殊功能單體的企業,重慶化研院基於自身的技術積累,決心填補國內空白。
從2018年開始,重慶化研院逐漸加大研發投入,並引進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專家2名,申報並獲准成為國家高新技術企業和重慶市企業技術中心,大幅提升自身技術實力。
同時,該院通過強化業績考核與薪酬考核剛性聯動,實施中長期經營業績激勵,切實提高科技人員研發工作熱情,咬定“特殊功能聚合單體”項目不放鬆,最終“功夫不負有心人”,目前項目已取得階段性成果。
與重慶化研院同樣執着於科技自立的,還有西南計算機有限責任公司。
6月30日下午,西計公司新一代信息技術創新應用産業數字化車間內,已實現國産化的“重慶造”計算機——“申泰”正一台&接連下線。
通過自主創新研發,目前西計公司已形成了信息化指控裝備、國産化計算機服務器設備和試驗檢測高技術服務為主要支撐的三大領域産品,實現重慶首&、多款産品相繼問世,助力重慶市國産化計算機實現了“零”的突破,並先後兩次榮獲國家科學技術進步一等獎。該公司的智能化生産線,正建設成為西部最大的國産化計算機生産基地。
市國資委相關人士介紹,目前市屬國企共擁有144項原創技術,其中,處於國內領先水平的原創技術有109項,處於國際領先水平的原創技術有25項。其中,慶鈴汽車“消除柴油車碳氫排放物在氧化催化器後處理中沉積的控制策略”等9項技術實現國內首創。重慶化醫集團“PPS生産工藝中低聚物、鹽和助劑回收處理技術”等2項技術實現國際首創。重慶機電集團“成套齒輪加工機床、工具的設計技術”等原創技術實現完全國産化替代,市農投集團“功能性益生菌篩選評價技術”實現部分國産化替代。大量的原創技術和産品,樹起了重慶國有企業的“科技脊梁”。
瞄準新領域新産品 市場開拓先人一步
6月8日,在國務院國企改革領導小組辦公室召開的推廣“科改示範行動”經驗、強化科技創新激勵專題視頻推進會上,機電集團全資子公司重慶水泵廠有限責任公司作為科創典型企業,面向全國作了經驗交流。
作為一家老牌國企,重慶水泵廠建廠70餘年從未虧損。以中高端工業泵及泵成套系統的研發製造為主業,該公司2021年克服疫情影響,營業收入和凈利潤分別逆勢增長14.6%、15.1%。
在亮眼的經營數據背後,是該公司對新技術、新産品的高度重視:公司近五年研發投入年均增長達12.3%,每年都有近10個新産品推出,如今,該公司研發眾多核電泵産品正全面進入市場,並正式涉足第四代核電。
同樣瞄準新技術領域發力的,還有慶鈴汽車。
不久前,慶鈴氫動力商用車正式開展成渝幹線物流示範運行,在向業內展示氫燃料電池方案應用優勢的同時,慶鈴汽車也在技術、平台和模式上,佔據了最有利的市場地位。
早在2018年,慶鈴汽車就搶抓機遇,與博世共同出資,推進氫燃料電池技術在商用車領域的應用,在重慶構建從研發、製造、銷售到服務的氫燃料電池技術商業化應用全産業鏈。
這並不是慶鈴汽車第一次“先人一步”。近年來,慶鈴汽車在純電動、智能駕駛、“國六”切換等方面也均領跑行業。目前,該公司已完成皮卡、輕卡、中卡、重卡全系列商用車純電動化,覆蓋了全物流鏈及多用途專用車領域,並在園區物流自動駕駛方面處於行業領先水平。
水務環境集團所屬三峰環境瞄準綠色環保行業,持續提升項目能效與綠色指標,在飛灰資源化處置、滲濾液濃液處理等項目攻關上取得階段性成果,助力其在國內及全球接連布局垃圾發電項目,在市場開拓上不斷刷新“三峰速度”。
輕紡集團所屬重慶登康口腔護理用品股份有限公司建立七大省部級科技創新平台和全國唯一的抗牙齒敏感研究中心,近三年開展科技項目52項,轉化新産品30余項,助其在國際巨頭林立、競爭極度激烈的國內牙膏市場中,長年佔據排名前五的市場份額,並領跑抗敏感牙膏細分領域。
勇摘細分行業“桂冠” “專精特新”國企數量猛增
近年來,越來越多的重慶國企通過科技自立、勇於創新,攀登上各個細分行業的“高峰”,摘取“桂冠”。
近期,我國智能化領域的又一項國家標準——《智能服務預測性維護通用要求》正式發布。在該標準參編單位中,除了清華大學、中國工程物理研究院、西門子等一眾科技“巨頭”,還有一家來自重慶的國企——重慶盟訊電子科技有限公司。這已經是盟訊科技參編的第三個國家標準了。
10多年前,盟訊電子科技還是一家只生産無線尋呼機的企業。2015年前後,該公司察覺到智能化的風向,決定“搶跑在前”。公司技術團隊全力開動,在數年間陸續研發汽車電子、電表、氣表、互聯網産品等生産和檢測設備,大幅度提高智能製造水平,並先後承擔“中國智能製造2025”綜合標準化項目以及多個工信部、科技部重大專項。
重慶建峰浩康化工公司面臨原有主力産品市場過剩造成的巨大壓力,沉下心搞新品研發,並解決了六羥甲基三聚氰胺環保生産等業內難題,一舉取得業務突破,其生産的六羥甲基三聚氰胺以約6成市佔率位列全球市場份額第一。2021年,該公司被評為重慶市“專精特新”企業。
市國資委相關人士介紹,目前市屬國企擁有市級“專精特新”65家,其中2022年就新增了43家。未來,這些行業“小巨人”將在科創領域發揮重要支撐作用。
促進科技自立自強,重慶國企正在不斷加速。
2021年,我市編制《“十四五”市屬國有企業重大創新項目庫》,計劃實施項目307個,計劃總投資877億元。當年,啟動國企重大創新項目302個、完成投資102億元。
值得一提的是,“十四五”市屬國有企業重大創新項目將聚焦新一代信息技術、高端裝備、新材料、生物醫藥、新能源汽車及智能網聯汽車、節能環保等戰略性新興産業領域,實施重點項目242個,計劃總投資776億元。包括慶鈴集團“氫燃料電池汽車示範運營”、重慶機電集團“製造業工業互聯網建設”等一批投資過億元的重大創新項目等。
同時,重慶國資系統還將聚焦核心基礎零部件、核心電子元器件、關鍵基礎材料、先進基礎工藝和産業技術基礎等領域瓶頸,實施國企重點創新項目125個,如慶鈴汽車“新能源與智能網聯汽車開發實驗中心”、重慶化醫集團“特殊功能單體國家地方聯合工程研究中心”、中國四聯集團“高精度MEMS壓力傳感器研發及産業化”、重慶水務環境集團“超大型垃圾焚燒機械爐排爐研發及應用”等一批國家級研發平台建設或關鍵核心技術攻關項目。
重慶日報記者 白麟
國務院國資委2022年“科改示範企業”名單公布
重慶六家國企上榜
本報訊 (記者 白麟)7月4日,重慶日報記者從市國資委了解到,日前國務院國資委公布2022年“科改示範企業”名單。重慶市化工研究院、重慶旅游雲信息科技有限公司、重慶水泵廠有限責任公司、西南計算機有限責任公司、重慶登康口腔護理用品股份有限公司、重慶首訊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六家國企上榜,成為國有科技型企業改革樣板和自主創新尖兵,相關成功經驗向全國推廣。
“科改示範行動”是繼國企改革“雙百行動”、“區域性綜改試驗”後的又一國企改革專項工程,選取改革創新緊迫性較強的國有科技型企業,在切實加強黨對國有企業的全面領導、堅決防止國有資産流失的前提下,按照高質量發展要求,進一步推動深化市場化改革,重點在完善公司治理、市場化選人用人、強化激勵約束等方面探索創新、取得突破。
2020年國務院國資委的首批“科改示範企業”名單共有204戶“科改示範企業”上榜,重慶當時有兩家公司成功入選。而2022年的最新名單共有440戶企業上榜,重慶上榜企業的數量在“科改示範企業”總數中的佔比有大幅提高。
市國資委相關人士&&,近年來,我市國企把創新驅動發展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打造創新策源地的積極性高漲,不斷強化創新意識、增加研發投入,有效提升了創新産出數量與質量。
以重慶旅游雲信息科技有限公司為例,作為重慶旅投集團旗下的全資信息科技子公司,該公司近年來深耕文旅板塊創新研發,推出重慶文旅視頻雲、口袋雲、全市旅游景區預約監測系統等最新技術應用,攜手打造智慧文旅的“沉浸式”體驗。
目前,該公司與重慶市200多家景區合作,為職能部門、文旅企業、游客市民提供從雲到端的解決方案,參與全市文旅大數據、智慧文旅建設標準制定,通過大數據促進文旅産業升級發展,使人們足不出戶便可數智暢享“山水之城 美麗之地”。
重慶高速旗下首訊科技聚力交通産業科技創新,重點探索科技型企業“完善公司治理、市場化選人用人、強化激勵約束”並取得突破,成為集智慧交通建設運維、智慧交通産品及大數據産品研發與應用於一體的高科技創新企業。重慶首訊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具體承建和運營的“高速雲”已經投用,依託首訊科技的科創能力,“高速雲”將為重慶高速與大數據、互聯網、人工智能等前沿技術的深度融合提供平台級支撐,使路況信息推送更及時、更精細化,駕駛員等公眾的體驗將大大提升。另外,以“高速雲”為底座,運營公司能夠為高速公路運營管理、開展事故救援等提供大數據分析,提供更合理的資源調配,從而提高道路運營管理效率。
市國資委相關人士&&,重慶入選“科改示範企業”名單的國企,將努力深化市場化改革,在重點難點問題上率先取得實質性突破,並通過充分激發各類人才的活力動力,爭當自主創新尖兵,為更多科技型企業提供有益示範。
未來,重慶將鼓勵推動更多國有科技型企業改革創新發展,重點在完善公司治理、市場化選人用人、強化激勵約束等方面探索創新、取得突破,打造更多國有科技型企業改革樣板。
數讀國企科技創新>>>
●工業企業研發投入強度從2016年的1.11%,提高到2022年1-5月的4.13%,增長近3倍
●工業企業新産品産值佔工業銷售産值的比重從2016年的12%,提高到2022年1-5月的38.2%,增長近3倍
●市屬國有企業各類創新平台總數從2016年的191個,增長到目前的490個,各類專利授權總數從2590項增長到7748項,其中發明專利從551項增長到1271項
(資料來源:重慶市國資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