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正文
新市民看過來!這些金融支援政策助你安居樂業

  新華網重慶4月7日電(邵以南)重慶銀保監局今天舉行新聞發布會,解讀《金融支援新市民安居樂業實施細則》(以下簡稱《細則》)。今年3月,中國銀保監會、中國人民銀行聯合發文要求加強新市民金融服務工作。重慶迅速跟進,結合當地實際在全國率先出臺了實施細則。

  新市民作為城鎮化進程中規模擴張快、發展潛力大、消費增長強勁的群體,是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力量,也是“共同富裕”不可或缺的一環。受缺少抵押物、信用難以識別等多重因素影響,新市民金融服務的覆蓋面和可得性還有待提高,相關産品和服務亦需進一步改善。在“大城市、大農村、大山區、大庫區”的重慶,區域發展不均衡的情況相對突出,新市民金融支援點多、面廣,需求迫切且多元。

  《細則》明確了重慶新市民的范圍。即:因本人創業就業、子女上學、投靠子女等原因來到重慶城鎮常住,未獲得重慶當地戶籍或獲得重慶當地戶籍不滿三年的各類群體,包括但不限于進城務工人員、新就業大中專畢業生、新引進專業人才、新退伍軍人等。

  “近年來,重慶圍繞産業發展主線引進、培育了大量專業人才,外出務工人員返鄉就業創業的趨勢也比較明顯。這些重要的新市民增量對金融服務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重慶銀保監局大型銀行處副處長宋婷婷説。

  對此,《細則》結合全市推動區域均衡發展過往經驗,構建跨部門聯動的大服務格局,促進金融政策與就業、住房、社保等支援政策有效銜接,分別從促進創業就業、滿足安居需求、助力職業培訓教育、提升健康保險、加大養老保障、優化基礎金融服務等重要方面明確了實施內容。

  具體而言,《細則》要求商業銀行應完善新市民信用評估體係,優化相關信貸産品,降低新市民創業融資成本,支援吸納較多新市民就業的小微企業和個體工商戶獲得信貸資金;保險機構應積極參加商業養老保險試點,推出不與戶籍掛鉤的普惠型健康保險産品;銀行保險機構應組建專門力量,加強與新市民較為集中的區域和産業對接;商業銀行應配合政府部門加強農民工工資支付監控預警等。

  值得注意的是,《細則》特別強調金融機構應滿足新市民合理購房信貸需求,助力完善住房租賃市場供應體係,為他們提供綜合化的安居金融服務。

  “《細則》正式出臺之前,重慶已經涌現了一批現實成果。”宋婷婷表示。

  例如,重慶銀保監局搭建的“金渝網”實現了政銀大數據互聯互通,基于此開發的普惠金融平臺,能進一步提升新市民信貸可得性和便利性;與重慶市醫保局聯合打造的城市定制型普惠商業補充醫療保險“渝快保”,截至今年3月末已賠付約5.6萬人次,賠付金額約1.75億元。

  其他層面,永川區銀保監分局圍繞支援當地“西部職教基地”“現代制造業基地”建設,積極引導轄區金融機構為廣大職業院校畢業生的創業、就業、安居、安全保障等提供便利。建設銀行重慶市分行加大對保障性租賃住房建設的信貸支援,在業內首創住房租賃金融産品,已累計授信135億元;聯動總行旗下建融住房公司,透過政銀合作等方式打造了12個保障性租賃住房示范項目,助新市民安居山城。

編輯: 邵以南
圖片中心
欄目精選
每日看點
重慶正事兒
本網原創
0100701500100000000000000111171311285399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