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正文
儲能産業成風口,重慶如何搶“賽點”?

  1月15日,由國網重慶市電力公司自主研發的全國首臺組合式移動儲能車酉陽投運。特約攝影 陳碧生/視覺重慶

  儲能産業成為新興産業的風口,既關乎國家碳達峰碳中和的重大戰略,也關乎能源安全和經濟發展大局,是各地紛紛搶抓的“未來産業”。

  近期,國家接連出臺相關政策,從多個維度給予儲能産業發展大力支援:國務院發布的《2030年前碳達峰行動方案》、國家發改委和國家能源局發布的《關于加快推動新型儲能發展的指導意見》《“十四五”新型儲能發展實施方案》中均提到,要推進先進儲能技術規模化應用,大力發展“新能源+儲能”“源網荷儲一體化”和“多能互補”的儲能産業,到2025年,新型儲能將由商業化初期步入規模化發展階段,具備大規模商業化應用條件。

  儲能産業的應用場景豐富、盈利模式多樣,具有可持續性、高確定性、高成長性,其市場規模高達1.3萬億元左右。為此,包括重慶在內的多個省份均將其寫入當地“十四五”規劃或政府工作報告,目前至少有17省份下發配儲要求、提供補貼獎勵推進儲能産業發展,成為新的産業“黃金賽道”。

  那麼,重慶儲能産業的現狀如何、前景怎樣、存在哪些挑戰、未來發展方向是什麼?連日來,記者採訪了市發改委、市經信委等相關部門,以及該領域的眾多專家和企業。

  熱門賽道,含金量高

  何謂儲能産業?

  重慶大學能源與動力工程學院新能源與儲能係主任付乾教授介紹,儲能的內涵比大家普遍理解的“電池”更廣泛、更豐富,包括物理儲能(抽水、壓縮空氣、飛輪儲能等)、電化學儲能(鋰離子、鉛酸、液流電池等)、熱力儲能(相變、熱化學儲熱等)、電磁儲能(超級電容器、超導儲能等)、化學儲能(電制氫、電制天然氣等)。而當前非常熱門的新型儲能,一般指除抽水儲能外的新興儲能技術。

  付乾介紹,由于電力産供之間存在“錯峰”,尤其是新能源諸如風電、光電存在波動性、間歇性和不可預測性,容易造成浪費、影響能源安全。例如2016年,全國棄電量達1046億千瓦時,相當于秘魯全年用電量的兩倍,同年棄風導致的風電廠直接經濟損失就達到187億元……由此可見發展儲能産業的重大意義。

  按我國“雙碳”目標,目前我國化石能源(石油、煤炭等)在整個能源結構中的佔比約80%,以後則要轉到非化石能源佔比接近80%。在此進程中,新型儲能産業發展空間大大拓展,據估算,到2030年,其市場規模將達到1.3萬億元左右。

  爭相落子,“底部”夯實

  目前,新型儲能尚處于商業化初期,大家都有機會。重慶勝算幾何?

  相較沿海和西北地區而言,重慶的風電、光伏等新能源資源稟賦不算好,相應的新型儲能産業起步較晚,龍頭企業較少,也沒有嚴格意義上的規模化和商業化産品。

  但從另一角度看,重慶作為我國重要的工業基地、制造業大市,裝備制造、材料、新能源汽車等産業基礎雄厚,又為儲能産業發展提供了扎實的技術支撐,打下了一定基礎。

  先看儲能産業本身,尤其是新型儲能,目前重慶已集聚了一批重點企業,建設了一批重點項目。

  最搶眼的,無疑是當前最熱門的電化學儲能領域——

  作為儲能産業“國家隊”,國家電網公司在西南投資的首個兆瓦級電化學儲能電站即將在長壽晏家投運。

  作為動力電池領域的頭部企業,比亞迪在渝布下重要棋子,位于璧山區的重慶弗迪鋰電池公司已達到20億瓦時的産能,去年完成了百億元營收,後續將擴容至35億瓦時,這在全國都是數一數二的。

  贛鋒鋰電是新能源領域的頭部企業、全球最大的金屬鋰和鋰化合物生産企業,在兩江新區建設的項目前期投資即高達54億元,其10億瓦時的鋰電池生産線將為“重慶造”新能源智能汽車産業發展“充電”。

  還有冠宇、吉利、比克、盟固利等全國知名的新能源電池企業集聚重慶,它們的各大項目投産後,全市鋰離子電池總規模將達到92億瓦時;加上忠縣特瑞磷酸鐵鋰正極材料項目,長壽紐米、恩捷等企業的隔膜項目,秀山的石墨負極材料項目……重慶在電化學儲能領域已有相當體量的産業基礎。

  化學儲能是重慶的另一強項,尤其是氫儲能,更有本地特色和突出優勢。

  成渝地區是我國氫儲能産業的資源富集區和“先行先試區”,雙城經濟圈“氫走廊”建設正加快推進。數據顯示,重慶年産工業副産氫總量達11.1億立方米,國鴻等6家企業已在渝布局氫燃料電池及質子交換膜等核心零部件生産基地,博世與慶鈴合作研發的氫燃料電池商用車已交付使用……這些資源和項目,為重慶在氫儲能“卡位賽”中搶到先機。

  再看抽水蓄能,已有多個項目納入重慶“十四五”重大項目實施清單,作為該領域的“國家隊”,國家電網公司在渝投資實施一係列重大項目,如投資約70億元在綦江建設的蟠龍抽水蓄能電站是西南地區首座在建抽水蓄能電站,計劃2024年投産;豐都栗子灣抽水蓄能電站計劃今年開工……從這些重大項目可以看到,抽水蓄能雖然“傳統”,但體量大、技術成熟,是重慶在儲能産業領域中不容忽視的生力軍。

  儲能産業的“科技含量”雖高,重慶在研發方面仍具有較堅實的基礎。

  例如比亞迪、贛鋒鋰電等頭部企業不僅在渝建了生産基地,還投下巨資建設研究院;落戶兩江新區的國家氫能動力質量監督檢驗中心,預計今年將投運;重慶大學的電化學儲能研究及人才培養,走在全國前列;國網重慶電科院在儲能科學規劃、運作控制以及試驗檢測方法研究方面,積累了豐富的研究成果;標能瑞源儲能技術研究院、清安儲能技術(重慶)公司等研發類企業,相繼落戶重慶……

  儲能産業的産業鏈條很長,作為我國重要的工業基地,重慶與儲能相關聯的裝備制造業顯然是強項。

  例如中國海裝的風電設備制造、零碳未來(重慶)能源發展公司的熱儲能項目、重慶通用工業(集團)為壓縮空氣蓄能提供的核心設備等,均具有全國影響力。

  目前,在儲能産業這條新賽道上,各地都處于起步階段,差距還不明顯,就看誰能抓住機遇、搶先“卡位”。重慶目前已具有相當實力,接下來就是立足優勢、補鏈強鏈、把長板做得更長的問題。

  正視問題,搶佔“賽點”

  有基礎、有優勢;也有差距、有挑戰。重慶儲能産業,正處于“儲能”突破的“賽點”。先來正視問題——

  發展路徑尚不明晰,戰術層面的“作戰圖”尚需細化。付乾介紹,現有的各種儲能方式,均存在一定限制;重慶大學資源與安全學院教授陳結認為,可能出現多種技術路線並行、因地制宜發展的局面,但這也給産業整體的布局帶來了難度。

  産業布局較分散,集群效應不強。目前,重慶的儲能産業在兩江新區、璧山、萬盛等地均有布局,但不像沿海地區一樣擁有專門的儲能産業園區,難以産生集群效應。

  商業模式尚不成熟,用戶需求尚待強化。例如,國網重慶市電力公司新型電力係統專項工作組副組長王皓宇就透露,國網對超2000個工商業電力用戶進行的意向調查顯示,僅有不到30戶有意向使用儲能服務。

  不過,這些在全國亦屬共性問題,大家都在尋求解決方案。那重慶版的方案是什麼呢?

  首先要有清醒的研判:儲能産業鏈條很長,誰也不可能“通吃”,所以重慶要立足自身資源稟賦和産業基礎,突出優勢、聚焦重點、精準發力。

  在産業方面,電化學儲能(動力電池為主)、化學儲能(氫儲能為主)可作為推動重慶儲能産業發展的重要路徑。

  市經信委建議,以儲能電池為近期重點,並以氫能源裝備為長期方向,快速形成集聚效應,同時保有更多技術路線可能。

  不少專家和企業進一步提出,可圍繞比亞迪、贛鋒鋰電等新能源電池頭部企業,在電化學儲能領域持續發力,打造具有全國影響力的産業集群。兩江新區招商集團提出,要用好現有産業基礎、吸引一批重點儲能企業落戶,打造儲能産業先行示范區、産業承載核心區……

  在關聯領域,儲能裝備制造和相關設施建設將成為具有重慶特色的突破口。

  裝備制造是重慶的支柱産業,也是優勢産業。陳結提出,要把研究、生産、儲存、應用涉及的多個細分領域拉通考慮。重慶通用工業(集團)技術副總監蔣立君建議,要把重慶的優勢領域(如空氣壓縮機、風電設備等)做大做強,鞏固並提升在全國的“江湖地位”。

  在“配套”方面,重慶也要從多個維度持續強化。

  華科融資租賃公司董事長江倩提出,要對儲能龍頭企業、核心零部件企業等加大金融支援力度。付乾建議,可依托重慶大學等高校資源,建立儲能重點實驗室,加快科技成果轉化。還有不少企業建議,可先在機關、大型企業、醫療教育機構等地開展儲能示范運用,讓示范工程發揮示范作用,從而推動整個産業的發展。

編輯: 陶玉蓮
城市相冊
欄目精選
每日看點
重慶正事兒
本網原創
0100701500100000000000000111170611284143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