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正文
讓“油瓶子”裏多裝中國油 重慶加快培育油菜新品種

  2月23日,油菜花開時節,重慶日報記者在市農科院採訪了解到,剛剛發布的中央一號文件讓市農科院油菜團隊首席專家黃桃翠備感振奮,進一步明確了今後幾年的攻關方向:加快培育聚合高含油、早熟性狀的油菜新品種,讓“油瓶子”裏盡可能多裝中國油。

  “提高糧食自給率、油料産能提升、農業關鍵核心技術攻關,今年中央一號文件提到的這些內容都跟我目前研究的方向相關。”黃桃翠説。

  近年來,我市油菜品種選育取得重大突破,“慶油8號”含油率高達51.54%,領跑全國,並在長江流域大范圍推廣,為我國油料保供作出了重慶農科貢獻。

  但當前,油菜産業發展又面臨新的難題——由于生長期周期長,無法與水稻種植錯開茬口,導致稻油輪作模式推廣受阻。

  油菜與水稻輪作,不僅可以提高土地利用率,還能改良土質,促進糧食作物增産,是近年來國家重點推廣的種植模式。冬油菜生長周期普遍在210天左右,在我市于5月上旬大面積收獲,可此時播種水稻已有些晚。若能將收獲期提前半個月,就能有效錯開種植茬口,助力稻油輪作模式的大面積推廣。

  最近,黃桃翠及其團隊成功從重慶油菜材料庫中篩選出一批生長期在180天左右的早熟材料,共計40余份,這也代表著聚合高含油、早熟性狀的油菜新品種已正式進入選育階段。此次尋找到的早熟材料經過與高含油材料雜交選育後,生長期有望大大縮短,可將油菜收獲期提早到4月20日前後。

  另據悉,“十四五”期間市農科院將把選育聚合高含油和宜機化性狀的油菜品種作為重點科研方向。目前,油菜機械化收割易導致裂莢,油菜籽粒損耗高達20%左右,為此該院已與中國農科院達成合作,獲取到抗裂莢基因。(記者 栗園園)

編輯: 陶玉蓮
城市相冊
欄目精選
每日看點
重慶正事兒
本網原創
0100701500100000000000000111170611284143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