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重慶1月24日電(陳雨 實習生 吳欣然)19歲到40歲的青年群體更易遭遇電信詐騙,女性更容易遭遇“刷單返利類”“冒充電商物流客服類”“殺豬盤類”詐騙等……年關將至,哪些電信詐騙高發?什麼人更容易被騙?近日,新華網專訪了重慶市公安局刑偵總隊反詐支隊支隊長彭建雲,一起看重慶警方大數據。
彭建雲介紹,從警方大數據來看,春節前後,“貸款類”“刷單返利類”“冒充電商物流客服類”“殺豬盤類”等類型的電信詐騙較為高發。
為什麼春節前後“貸款類”詐騙高發?彭建雲解釋,春節期間很多人對資金需求比較大,此時,騙子會冒充金融、貸款公司人員,對在網絡上查詢過貸款的特定人群,通過 QQ、微信等聊天軟體向受害人發送貸款 APP 下載鏈結。在貸款過程中以交納保證金、銀行卡信息填寫錯誤、解凍資金、徵信有問題等各種理由讓受害人轉賬匯款。
“春節期間,人們通常會有大量網上購物,‘冒充電商物流客服類’隨之高發。騙子一般假冒電商&&客服,通過報出精準的購物單號及物品信息,取得受害人的信任,並用‘理賠’的名義誘導受害人向騙子賬戶轉賬。”彭建雲説。
哪些人更易遭遇電信詐騙?彭建雲&&,根據重慶警方大數據來看,在年齡上,19歲到40歲之間的青年人群體受到詐騙的佔比最大;在性別上,女性容易遭遇“刷單返利類”“冒充電商物流客服類”“殺豬盤類”詐騙,男性則更容易遭遇“貸款代辦信用卡類” 詐騙;從職業看,企業職工群體佔比最大,還有無業人員也較多。
據了解,為了更好地守護市民“錢袋子”,從2021年年初開始,重慶開展了為期三年的“全民反詐”專項行動,組織發動全社會力量打擊和防範電信網絡詐騙。來自重慶警方的數據顯示,2021年,重慶電信網絡詐騙案件立案從6月份起連續呈同比下降趨勢,全年同比下降21.4%;掛牌案件破案率達65.6%,移送起訴人數同比上升123.8%,預警勸阻潛在受害人418萬人次,返還涉詐資金2.39億元。
春節將至,老百姓如何守好“錢袋子”?彭建雲建議,不要輕易在網上錄入個人信息,對疑似詐騙的行為不輕信、不透露、不轉賬,提高安全意識。轉賬前,應遵循“四必問”的要求:問問為什麼要轉賬?認識對方嗎?是否需要核實確認?我是否會落入詐騙的陷阱?我是否應該向警方諮詢?一旦發現上當受騙,應保持冷靜,盡快報警,防止二次受騙,盡快止損,蒐集證據並妥善保存,及時撥打110報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