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正文
老街變身“打卡地” 豆花飯老板增開新店

  陳家瓊正在新店門前忙碌。記者 左黎韻 攝/視覺重慶

  這個月,榮昌區昌元街道白象社區,賣了20多年豆花飯的陳家瓊在騾馬巷又開了家新店。上菜、收賬、招徠生意……每天臨近中午,店裏的客人漸漸多起來,陳家瓊忙前忙後,七張方桌,很少有空的。

  陳家瓊的豆花飯算得上是騾馬巷裏的“老字號”,新店與老店相鄰,生意好時,一天的營業額在1000元左右。“小區改造後,來騾馬巷玩耍的市民越來越多,老店坐不下,我們這才有了開新店的打算。”陳家瓊告訴記者。

  白象社區位于榮昌老城區,地處社區中心地段的騾馬巷因曾是民國時期重要的騾馬交易場所而得名,沿途分布著10余棟修建于上世紀八九十年代的單體樓。過去,這裏的外墻、路面破損嚴重,到處又臟又亂。

  “環境不好,生意自然不好做。”陳家瓊説,第一家豆花店開了20多年,她一直沒底氣擴大經營。

  2020年,榮昌區將白象社區納入老舊小區改造范圍,對轄區人居環境、臨街門面、市政設施等進行提檔升級。古老的騾馬巷迎來新機。

  老舊小區改造不是件容易事。管線規整、道路拓寬……看似雞毛蒜皮的小事,卻牽扯到多方利益。

  比如:騾馬巷32棟處于一條狹窄支巷中,居民出行不便。在小區改造中,不少居民提議將圍墻外移兩米,以拓寬巷道。可外移的圍墻又會佔用相鄰小區的公共綠地,雙方各執一詞,相持不下。

  “居民們訴求多,矛盾也多,光靠社區的力量是不夠的。”白象社區副主任葉元忠坦言。為此,他們聯合施工方、居民代表成立了臨時黨支部,發揮黨員作用,帶頭推動老舊小區改造。

  “‘千裏家書只為墻,讓他三尺又何妨’。”為了化解圍墻之爭,社區黨員下沉到樓棟,宣傳、引導居民們,還巧借清代“六尺巷”的典故,勸説居民效倣先賢,禮讓鄰里。最終,圍墻之爭以雙方各讓1米而化解。如今,騾馬巷32棟的入口巷道被拓寬至1米來寬,居民既攢了和氣,出行也更方便。

  此外,榮昌區還對騾馬巷主街進行了美化提升。記者看到,沿途樓棟、商鋪被統一改造為民國風貌,新鋪的路面幹凈整潔,道路中間設置了花臺、路燈、休閒座椅等。“這裏已成為市民遊客的打卡地,晚上也熱鬧得很。”陳家瓊告訴記者,以前豆花店到了傍晚就打烊,現在要開到晚上八九點。

  據了解,截至目前,榮昌區住房城鄉建委已累計投入4700多萬元,完成白象社區37個老舊小區改造,使社區設施更齊、功能更全、環境更美。

  “接下來,我們還將圍繞黨建引領,探索‘物業+大街區’的後續管理機制,破解老舊小區‘有人建,無人管’的難題,真正實現‘城市讓生活更美好’的願景。”榮昌區住房城鄉建委物業科科長李浩表示。

編輯: 陶玉蓮
城市相冊
欄目精選
每日看點
重慶正事兒
本網原創
0100701500100000000000000111170611282399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