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正文
重慶榮昌:“守夜人”守護一方平安
2022年01月04日 16:30 來源: 新華網

  新華網重慶1月4日電(劉磊)如今,遭遇險情,榮昌市民腦海中出現的不僅有“火焰藍”,還有一支應急救援“守夜人”。

  2020年5月,重慶市榮昌區瀨溪河上發生一起意外落水溺亡事故,由於水下救援作業裝備不足等原因,現場出動力量均打撈失敗。就在這時,一支剛剛成立11天的救援隊伍臨危受命,成功完成了打撈任務。這支隊伍就是隸屬榮昌區應急管理局的榮昌區應急救援中隊。

  近年來,榮昌加快構建“全災種、大應急”的救援力量體系,組建了榮昌區應急救援中隊,走專業化發展道路,不斷提高災害事故風險監測預警和應急指揮救援能力,在有效統籌和整合各方面的資源力量,着力防範應對各類災害事故方面,取得了明顯成效,打造出一支對黨忠誠、紀律嚴明、赴湯蹈火、竭誠為民的“守夜人”隊伍,榮昌區應急管理局相關負責人介紹,“只有我們當好‘守夜人’,廣大人民群眾才能睡安穩覺,這是我們特殊的職責、任務所決定的,辛苦但是也很光榮。”

榮昌區應急救援中隊開展森林滅火演練。新華網發

  編織應急管理“一張網”

  這幾年,在榮昌,應急救援“九龍治水”的尷尬漸漸少了。

  “以前,我國實行的是‘單災種’型應急管理體系,不同的部門管理不同類型的災害和突發事件。”榮昌區應急救援中心主任張德遜介紹,例如民政部門負責自然災害救災,消防部門負責火災事故救援,安監部門負責工礦企業的事故災難救援,衞生部門負責公共衞生事件處置等等。

  張德遜&&,這種分類管理模式的優點是專業化和垂直性,適應了專業分工要求。然而,隨着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特別是城市化的深入推進,大量災害事件呈現連鎖性、衍生性和綜合性等特徵,橫向上涉及多個部門,縱向上涉及多個層級,靠某個部門單打獨鬥不行,靠一個部門臨時牽頭也不行。

  應急救援向統一指揮、綜合協調轉變,箭在弦上。

  2018年4月16日,整合11個部門13項職能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應急管理部正式掛牌;

  2019年,重慶提出加快構建三級綜合應急救援隊伍,加強社會應急力量建設,確保關鍵時刻“拉得出、用得上、打得贏”。

  在此背景下,榮昌區應急管理局掛牌成立,並於2020年4月成立了由30名專業隊員組成的榮昌區應急救援中隊。

  然而組建應急管理局不是簡單的改名字、換牌子,而是一次全新的再造重建、脫胎換骨,不是“物理相加”,必須起“化學反應”。

  機構的調整改革對城市應急救援能力帶來的變化,榮昌區應急救援中隊隊員何道維很有發言權。

  兩年前,何道維還是一名消防員,如今他成為了應急救援隊伍的一員。“區別於消防隊伍聚焦城市火災救援,應急救援隊伍專業劃分更細。”何道維介紹,目前,榮昌區應急救援中隊根據應對災害類型劃分了“安全生産、森林滅火、水旱災害、 地震和地質災害”4個應急救援分隊。

  變化的是崗位,不變的是為人民服務的初心。在何道維看來,目前在榮昌,應急管理隊伍和消防隊伍互為補充,盡可能地補全了災種的覆蓋範圍,同時變分散體系為集中體系,變低效資源為高效資源,增強了應急管理工作的系統性、整體性、協同性,最大可能地保障了市民的生命財産安全。

  在此基礎上,榮昌還組建了鎮街、基層社區隊伍,與區級隊伍構成三級綜合應急救援隊伍,打通應急救援“最後一公里”。

榮昌區應急救援中隊進行水域救援任務。新華網發

  打造一支“守夜人”隊伍

  然而應急救援框架搭建好後,沒有太多可借鑒的經驗,能訓練出一支人民滿意、符合專業化救援需求的隊伍來嗎?這曾是懸在大家心頭的一個問號。

  為此,榮昌“摸着石頭過河”,編制了一本《重慶市榮昌區應急救援隊伍培訓教材》。

  “沒有訓練教材我們就自己編。”榮昌區應急救援中隊隊長楊小彬介紹,目前,教材覆蓋了入隊訓練、礦山救援(救護)、危化救援、工貿安全救援、森林消防救援、水上(水下)救援、地震和地災救援等方方面面。”

  隨着制度體系的完善,在榮昌,一支為人民生活生産安全“守夜”的隊伍逐漸成熟,這兩年來,在應急搶險救援救災、火災撲救、抗擊新冠肺炎疫情、防汛抗洪搶險、溺水打撈、重大活動安全保障等方面都有突出表現。

  中隊成立一年多執行溺水打撈任務9次,先後參與火災撲救10余次,還處理突發應急事件10次、承擔全區性重大活動應急保障23次。

  “夏季防汛高峰期,中隊便是搶險救災的主力軍。每當暴雨來臨之前,中隊便會巡查易發生泄洪異常地段,提前排除隱患,確保排洪正常。”楊小彬説,2020年7月,榮昌區強降大暴雨,為保護人民群眾生命財産安全,中隊隊員晝夜不息、連續作戰,持續三日奮戰在洪澇災害的搶險救援第一線。

  一方面保障生活,一方面保障生産。

  “我們會安排隊員前往榮昌高新區企業進行安全生産與應急救援全流程培訓。”楊小彬介紹,榮昌以風險隱患、操作規程、崗位職責及應急處置措施為培訓內容,通過專門培訓、現場“手指口述”、應急演練等方式,對企業一線崗位從業人員持續開展教育培訓,確保做到知風險、明職責、會操作、能應急。

  如今,這支對黨忠誠、紀律嚴明、赴湯蹈火、竭誠為民的榮昌“守夜人”隊伍屢獲佳績,在重慶市第一屆國有林場森林消防專業隊伍技能比武競賽中,獲得團體總分第六名、團體3000米負重越野第四名。

榮昌區應急管理智慧中心對城市安全進行實時監測。新華網 劉磊 攝

  應急救援有了“智慧大腦”

  前不久,榮昌區清升鎮疑似出現火情,此時,位於榮昌城區的區應急局指揮中心同步發出預警信號,工作人員通過實時視頻監控確認了係正常生産作業用火,排除了火情。

  這樣的“千里眼”在榮昌共有近1萬個。

  “近年來,榮昌大力推進應急管理信息化建設,加快數據的聚通用,用大數據實現智慧應急,提升應急管理能力,以信息化推動應急管理體系和能力現代化。”榮昌區應急管理局相關負責人介紹,應急管理是社會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的重要組成部分,而適應科技信息化發展大勢,以信息化推進應急管理現代化,提高監測預警能力、監管執法能力、輔助指揮決策能力、救援實戰能力和社會動員能力,也是新時期應急管理領域的新任務。

  以信息化推動應急管理體系和能力現代化的關鍵,在於打破數據壁壘。

  據悉,榮昌區應急管理指揮系統與當地公安、林業、氣象等部門的“天眼系統”“森防系統”等19個系統互聯互通,將災情災種信息顯示在“一張圖”上加以整合和統籌調度,越過了以往各個監測系統之間存在的“藩籬”,大大提高了應急救援的效率。

  榮昌區應急指揮中心是將這些信息匯總的“智慧大腦”。在這裡,24小時實時監測、收集的數據被加以可視化處理,並被編織成網,實現了應急管理“網上採集、網上監測、圖上分析、圖上會商、圖上調度”目標,為重大決策分析、應急指揮調度、協調保障現場救援處置、安全生産監管提供了重要&&。

  同時,通過“一個中心、一張網、一套系統”,智慧應急網絡能夠實時感知城市安全運行態勢和風險隱患,切實轉變以前城市安全治理慣於事後應急的傳統管理模式,有效提升了全市城市安全治理工作能力和水平,為城市高質量發展保駕護航。

  “例如,在汛期洪水過境前,應急指揮中心會通過對災情易發地進行預判,通知並對沿途經停車輛進行疏散,同時通過短信和覆蓋村居的喇叭對市民和村民進行預警。”榮昌區應急管理局應急指揮科負責人蔣正偉説,智慧應急網絡最大程度做到了“防患於未然”。

  數據是最好的佐證。張德遜介紹,榮昌應急管理局成立後,安全生産亡人事故起數、死亡人數逐年下降。僅2021年同比事故起數減少4起,減少36.4%,同比死亡人數減少5人,減少41.7%,截至2021年12月底,榮昌區已經連續139個月未發生較大及較大以上生産安全死亡事故。同時,防災減災能力水平明顯提升,累計發布356萬人次安全生産、地震、暴雨等天氣預警及疫情防控、安全用電用氣提示等內容,預警信息公眾覆蓋率達到90%,實現監測預警、緊急響應、處置應對等全流程信息化全覆蓋。

編輯: 張青
精彩圖片
010070150010000000000000011100001128230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