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月26日,巫山縣巫峽航道,游客在遊船上體驗《三峽之光》大型長江情境夜游。夜游項目以崖壁投影為特色,規劃里程12公里、時長70分鐘。記者 謝智強 攝/視覺重慶
初冬時節,巫山長江三峽國際紅葉節又如期而至。
早在2007年,巫山便在全國率先打響了“三峽紅葉”的旅游品牌,舉辦了首屆“中國重慶長江三峽國際紅葉節”。在這一品牌的推動下,巫山年接待游客由2007年的135萬人次增至2020年的1957萬人次。
巫山紅葉,已成為長江三峽旅游的一張名片。不過,記者在連日採訪中發現,熱潮背後,巫山紅葉旅游依然面臨着交通可入性差、業態單一、消費帶動力不足等難題。
巫山紅葉旅游,到底如何才能更“紅”?
如何引客
打通交通瓶頸縮短車程是關鍵
趙長會是雙龍鎮安靜村村民,今年紅葉節開幕之前,他便早早在朋友圈裏推廣自己的農家樂。然而,點讚詢問的好友不少,真正有意願預定前來的不多。
不僅是趙長會,整個安靜村都面臨着這樣的窘境。安靜村位於巫山縣西北部,地形地貌以高山峽谷為主,村裏最著名的景點是魚頭灣。
記者看到,這個季節的魚頭灣,層林盡染,美不勝收。趙長會的農家樂掩映在山林之中,兩樓一底的磚墻房乾淨整潔。
正是看中了村裏的紅葉旅游資源,2017年,趙長會辭去沿海的工作,返鄉辦起了農家樂。可是,從巫山縣城到安靜村,自駕需要兩個多小時。“這2個多小時的車程嚇跑了不少游客。”趙長會説,農家樂開業四年,主要客源以本地人居多。這些游客家就在縣城,基本上是吃頓飯就走,利潤並不高。
“一直以來,可入性差都是制約旅游發展的一大因素。”巫山縣副縣長黃勇告訴記者,巫山地處三峽庫區腹地,山高坡陡、溝壑縱橫,境內共有10萬畝野生紅葉,雖然總面積較大,卻較為分散。
受交通所限,過去,游客只能乘船進入小三峽景區欣賞紅葉,不少長在深山的紅葉極少有人問津。
這幾年,巫山着力構建起立體交通網絡。除了已建成機場、高鐵、港口等交通樞紐外,還持續打造慢游交通系統,規劃建設了8條旅游大環線,以及一大批旅游公路、景觀路、四好農村路,將城區、景區、鄉村串聯起來,實現全域賞紅葉。
得益於交通的改善,同樣位於大山深處的下莊村就“蹭”到了紅葉的熱度。11月中旬以來,下莊村日均接待游客在500餘人次左右。
“明年,巫大高速正式通車後,安靜村的情況也將逐漸好轉。”黃勇&&。屆時,從巫山縣城到雙龍場鎮僅需半小時車程。
如何留客
豐富業態讓游客慢下來停下來
“如果留不住游客,風景再美也是徒然。”巫山旅發集團副總經理章玉新説。在很長一段時間裏,水路都是巫山旅游的主要方式。他説,一些從長江下游過來的郵輪經過湖北後就不願再往上走,即使游客來了,也是乘坐游輪游覽“小三峽—小小三峽”,住宿消費都在船上,巫山老百姓得到的實惠並不多。
這幾年,在紅葉節的帶動下,巫山旅游從過去單一的“過境游”拓展出賞紅葉、登神女峰、體驗農家樂等十余條精品線路,實現水陸並進“游三峽”。
然而,數據顯示,每年紅葉節期間,水上游客仍然佔據主導,過境游居多,人均旅游消費僅在500元左右,這在全國景區中屬中下水平。
“我們也注意到,業態單一、旅游産品還不夠豐富是導致游客腳步慢不下來、停不下來的重要原因。”黃勇稱,這幾年,巫山不斷推進三産深度融合,不僅將巴蜀文化、巫文化、神女文化等特色文化融入景區打造中,實現文旅融合,還依城、依景、依通道布局了一批以農耕體驗、回味鄉愁、養老養生為主題的旅游項目,帶動鄉村旅游。同時,深化商旅融合,提檔升級了高唐美食街等特色商旅街區,培育開發特色驛站餐飲、情景零售等業態,讓旅游消費熱起來。
這樣的思路為巫山旅游帶來發展新機。比如,巫山利用三峽紅葉開發的文創産品——紅葉葉雕,不僅豐富了旅游業態,還帶動了當地村民脫貧增收。
數據顯示,今年國慶節,巫山陸地游客首次反超水路游客,巫山烤魚、神女大道成為巫山旅游新的網紅IP。
“這也讓我們進一步意識到,紅葉旅游不能僅靠賣門票、賣風景,而應將旅游IP融入到‘吃喝玩樂’中,營造起全域旅游全民參與的氛圍,帶動區域經濟發展。”黃勇&&。
如何共贏
不斷擴大“朋友圈”抱團闖市場
長江三峽是我國最早推向世界的旅游名片,然而經過上世紀90年代末的旅游高峰後,三峽整體游客數量呈現下滑狀態。“明明是一個整體,但沿線景區又好像‘各吹各的號’,不在一個調。”儘管三峽風光令人沉醉,但説起旅游體驗,重慶旅游“達人”劉令輝還是忍不住“吐槽”。
事實上,長江三峽沿線區縣具有相鄰的地理位置和相似的自然條件,面對“起了個大早,卻趕了個晚集”的窘境,大家早有“抱團闖市場”的共識。然而,行政邊界的藩籬、區域交通還不夠順暢、協調溝通渠道還不完善等,成為抱團發展的主要難題。
早在幾年前,巫山、奉節兩地便計劃打造“兩峽一峰”精品旅游線路。“由於這條旅游線要走水路,普通船隻不能在內河航道內跨區域通行,加之雙方在線路打造上也頗有爭議,計劃最終擱淺。”巫山文旅部門一工作人員告訴記者。“如果沒有頂層的規劃思路和緊密的利益紐帶,三峽沿線各自為政的局面很難打破。”黃勇坦言。
近年來,重慶市先後編制了《大三峽旅游一體化發展規劃》《推進大三峽旅游一體化發展實施方案》,破解了大三峽整體規劃缺位的問題。去年以來,巫山、奉節、雲陽率先攜手,建立起聯席會議制度,協調解決一體化建設中出現的問題,共同推動區域旅游協作和市場建設。
今年初,三地便抱團前往湖北、河南、四川等地推介大三峽旅游,並與四川簽訂了旅游發展框架協議,進一步打開了華中、川渝市場。
“接下來,借助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全市‘一區兩群’協調發展等重大戰略機遇,我們還將不斷擴大‘大三峽’旅游發展的‘朋友圈’,在交通互通、産品打造、全域融合等方面展開深入合作,共同做大‘大三峽’旅游品牌。”黃勇&&,不僅要讓漫山紅葉成為冬季三峽沿線的獨特風景,更要借助這一品牌,有效帶動區域産業發展,讓巫山紅葉經濟變得更“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