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一次,疫情來襲;又一次,幹部群眾挺身而出,共同擎起首都的清朗天空……從流調人員到醫務人員,從社區工作者到志願者,從下沉幹部到“雙報到”黨員,首都北京全市上下動員起來,嚴管快篩,以快制快,共同構築起疫情防控的堅強防線。新華社記者走近3位普通的抗疫“戰士”,傾聽他們的心聲……
李雪波:朝陽保安變身“胖大白”
記者見到李雪波時,他正和同事們在朝陽區松榆東裏社區東門用小推車運送物資。“每天7點到崗,換好防護服,上樓收完垃圾,消殺後再開始送快遞、外賣。”李雪波説。
39歲的李雪波是河北保定人。潘家園街道統籌動員社會力量,吸收保安隊伍和志願者參與社區防控,他毫不猶豫地報了名。“在北京常年幹保安,我也是北京的一員!”
原以為保安僅僅是到社區門崗或道路卡口值守,沒想到來到松榆東裏社區後,年富力強的李雪波被分到了爬樓服務小分隊,為封控區的居民開展“上門服務”。
“我們爬樓服務小分隊由10名社工、10名保安組成,服務整個9號樓12層402戶居民。”松榆東裏社區居委會副主任王曉華介紹,小分隊建立了居民服務微信工作群,分層分戶開展服務保障工作,逐戶做好快遞物資配送、生活垃圾處理、解決就醫購藥需求……
李雪波身材魁梧,略胖,穿着最大號的防護服,同事在他背後寫下“胖大白”以示區分,“胖大白”如今成了9號樓裏的名人。“剛才上樓送完一包果蔬,轉身正要離開,老大爺喊我‘胖大白等等!’原來是想讓我幫忙買藥,我趕緊登記。”李雪波説。
為了減少疫情風險,爬樓服務小分隊實施閉環管理,李雪波和同事們吃飯、休息都在小區內臨時搭建的帳篷裏。“希望疫情快點過去,我想繼續在朝陽區做社區保安,每天看著大家開開心心出門,平平安安回家。”
陳鋒:從大學教授到“雙報到”黨員
“剛開始封控管理的時候,居民信息不暢,擔心物資供應不上,出現焦慮情緒很正常。”北京工業大學教授陳鋒長期從事基層治理研究,他居住的朝陽區松榆裏社區是本輪疫情中的高風險地區。
“社區黨委牽頭,在松一小區成立了‘牽家’志願服務隊,希望由黨員帶頭,牽動居民和共建單位,最終達到牽引千家萬戶共渡難關的目的。”松榆裏社區黨委副書記付建平介紹,目前松一小區“牽家”志願服務隊已有50余名成員,探索出一種新型的線上線下結合的志願服務模式。作為“雙報到”黨員,陳鋒第一時間加入志願服務,與社區工作者並肩戰“疫”。
“牽家”志願服務隊微信群聊記錄。(受訪者供圖)
“封控後北京物資充足嗎?我們還能收取快遞嗎?”有居民在業主群裏焦急地問。
“居委會、社區工作者要忙的事情太多,很難對每一條問詢都做到第一時間回答。作為志願者,我們就要發揮作用,及時補位。”陳鋒和其他黨員把從北京市商務局、交通委了解到的一手信息和照片,打包發到群裏。看著陳鋒轉發的一輛輛大卡車載着蔬菜進京的照片,居民很快打消了疑慮。
松榆裏社區微信群聊記錄。(受訪者供圖)
“我們不擔心北京沒貨,現在(問題)是最後一公里和最後一百米如何解決?”很快又有居民提出疑問。陳鋒馬上進一步留言解釋:“只要疫情不是大面積擴散,物流沒停,(物資)能到我們社區門口,我想後面就要依靠社區黨員居民自我組織起來了。”另外一位黨員在群裏緊跟着留言:“社區已有志願者群,最後一公里和一百米有我們!”
志願者線上及時“發聲”,看似業主群裏的普通交流,卻在戰“疫”期間發揮了穩定人心的重要作用。此外,志願服務隊還發起“就近結對幫扶”倡議,呼籲鄰里之間相互關愛,通過電話、視頻等方式關注獨居老人、行動不便群體。
“信心比黃金更重要!鄰里守望相助,大夥團結一心,咱們就一定能戰勝疫情!”陳鋒説。
王會青:殘疾人一樣可以為戰“疫”作貢獻
4月29日早6點半,北京市朝陽區安貞街道黃寺社區的核酸檢測點迎來當天第一批進行核酸採樣的社區居民,他們排隊趕在上班前完成當日的核酸檢測,這是朝陽區近期組織的又一次擴大範圍核酸檢測。
在現場維護秩序的“大白”中,有一位佩戴助聽器的特殊志願者。
王會青(右)與同事為核酸檢試劑盒貼條形碼。(受訪者供圖)
雖是一名聽障殘疾人,但王會青已是一名“防疫老兵”。掃二維碼、貼條形碼、維持秩序……王會青動作嫻熟,與其他志願者並無不同。
“2020年北京出現疫情時,我就主動報名申請參與社區防控。”王會青告訴記者,最開始社區負責人並未同意,“主要怕我不方便,想照顧我。但身為一名黨員,急難險重的時候更應該衝在前面。”
除了佩戴助聽器,王會青日常還要通過觀看口型等方式與他人交流。疫情期間,大家都戴上了口罩,這給王會青的交流溝通增加了難度,有時也會降低工作效率。
王會青(右一)為街道居民登記身份信息。(受訪者供圖)
“當居民知道我的特殊情況時,都非常理解,願意配合我的工作。”王會青説,在她的帶動下,越來越多殘疾人朋友加入到社區防疫志願者的隊伍中來。
疫情期間,王會青還利用自己與殘疾人的緊密&&,為生活困難的殘疾人申請補助金,並為他們送上生活物資,幫助他們共渡難關。“正因為我們互相信任,我們的幫助才能真正發揮作用。”
“希望我們每個人都能盡一份力,用自己的努力讓大家的生活早日恢復如初。”王會青説。
記者:王君璐、張超、邰思聰
-
"五一"假期後半段 京城將開啟"火速"升溫模式
“五一”假期後半段,北京將開啟“火速”升溫模式,收穫今年首個30℃+的天氣。
-
激發社區活力 一刻鐘“圈”出居民文化新生活
近兩年,北京已有8個區創建國家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示範區和首都公共文化服務示範區,以先進經驗大大提高了公共文化服務水平。
-
築起防控屏障 “這個時候,我就應該衝在前面”
昨天,豐台區青塔街道在職黨員參加社區疫情防控志願服務,在核酸檢測點參與信息採集、場點消殺、秩序維護和宣傳動員工作,助力居民核酸檢測有序、快速、安全進行。“五一”勞動節當天,朝外街道居民張敏以在職黨員的身份,來到吉慶裏社區報到,成為了一名核酸檢測志願者。
-
供應量充足 "五一"假期新發地市場菜價持續回落
連日來,北京新發地農産品批發市場全力保障蔬菜、水果和肉蛋市場供應,北京青年報記者昨日獲悉,蔬菜批發價格持續回落,5月1日的新發地蔬菜加權平均價是每公斤3.56元,供應量達到了2.11萬噸。
-
北京暫停開放全市博物館室內展廳 部分博物館發布閉館公告
根據北京市疫情防控工作要求,中國園林博物館、首都博物館、北京歷代帝王廟博物館、北京魯迅博物館、北京古代建築博物館等發布通知,自5月3日起暫停開放,恢復開放時間另行通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