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2022年冬殘奧會賽事正酣,每逢頒獎時刻,健兒們佩戴獎牌、手捧花束,向國旗致敬、向觀眾致謝。一束束清新、精美的花,與他們的笑臉一起,成為人生榮耀時刻的見證。
這些花束不是鮮花,而是由絨線手工編織而成,被稱為“永不凋零的榮耀之花”。而編織者,是來自東城、西城等北京10個區的約150位殘障人士。兩個半月、約630萬針、近2萬小時……殘障朋友們克服了身體的不便,以堅韌意志、“繡花功夫”成功編織了500束“榮耀之花”,並倡議為“榮耀之花”增添一枝象徵堅強的藍色波斯菊,被成功採納。

一次意外的來電接下“榮耀之花”
“您好,您這邊能承接絨線手工製品的製作嗎?”2021年8月,北京脊髓損傷者希望之家接到了北京市殘聯的來電。希望之家是一個殘障人士自發組織,考慮大家有一定的編織基礎,負責人唐佔鑫當即應了下來。於是面向全市殘障人士發出了招募,很快有150位殘障朋友前來。
誰都沒想到,這批手工製品,正是北京2022年冬殘奧會頒獎花束“榮耀之花”。
“榮耀之花”採用非遺技藝“海派絨線編結技藝”手工編織,由技藝保護單位上海恒源祥組織。起初,拿到恒源祥提供的編織要求、指導視頻,面對紛繁複雜的針法,大夥兒都有點蒙。
58歲的劉曉雲第一個站出來為“榮耀之花”挑大梁。她曾屢獲全國、北京市殘障人士編織項目的第一名,現在是希望之家的技術顧問。對照視頻、一針一針學、做出樣品、寄到上海……歷經多次修改完善,2021年9月,劉曉雲手中誕生了第一束“榮耀之花”。
為了確保每一位殘障朋友都編織出符合標準的花束,150位參與者,幾乎每位都由劉曉雲面對面、手把手教授。兩個半月的花束編織過程中,劉曉雲的腳步踏遍了150位殘障朋友所在的10個區,最遠到了100多公里外的延慶。

倡議增加一枝藍色波斯菊
起初,殘障朋友們並不知道這批花束將做何用,直到編織樣品時,才小範圍地知道是冬殘奧會的頒獎花束。興奮之餘,一場“頭腦風暴”無意中被掀起。“冬殘奧會是我們殘障人士的運動盛會,花束是不是應該體現自強不息的精神?”“波斯菊怎麼樣?只要有土的地方就能生長,花語是堅強!”一個大膽的想法迸發出來:為“榮耀之花”添一枝象徵堅強的波斯菊!
想法既出,再定顏色。大家建議從冬殘奧會會徽的紅、藍、黃、綠四種組成顏色中選定。紅、黃、綠三色,花束都有了,唯獨沒有藍,於是,藍色波斯菊應運而生。
方案遞到組織方恒源祥和北京冬奧組委的案頭,成功被採納。冬奧會頒獎花束包括玫瑰、月季、鈴蘭、繡球、月桂和橄欖6種寓意美好的花型,分別象徵着友愛、堅韌、幸福、團結、勝利與和平,而冬殘奧會頒獎花束則在其基礎上額外增加了一枝藍色波斯菊,象徵堅強。
“太榮幸了,給了我們莫大的鼓舞!”“這是健兒們的榮耀,也是我們的榮耀!”希望之家一片歡騰。
630萬針近2萬小時
把幾團線編織成一束花,需要多久?答案是35個小時。
先鉤織花瓣、花蕊、葉子,再用金屬骨架將其組成單個花枝,最後再組裝成一束絨線花……一針一線之間,下得是真正的“繡花功夫”。“海派絨線編結技藝”講究針法細密,涉及長針、短針、狗牙針、中長針、長長針、起立針、鎖針等十多種針法,且每朵花的針法都不相同,“每朵花,都相當於十多種針法自由排列組合,變幻無窮。”編織者郭媛媛説。
最精細的不僅是針法。要想編織出一片最接近真實的月桂葉,每針之間的距離都精確到了毫米。“葉子下方針法緊密,越到上部則越寬鬆,這樣編出來的葉子舒展、自然。”郭媛媛説,因此,葉柄上針與針之間緊密貼合,自然狀態下基本沒有縫隙;而到了葉尖,針與針之間要有呼吸感,自然狀態下尺子一量,間隔約2毫米。“最開始我們一邊編一邊量,到後面眼睛就成了‘尺’,距離多了或少了都能看出來。”
像月桂葉這樣,每朵花、每片葉都傾注了編織者的心血。兩個半月裏,殘障朋友們基本都是晨鐘暮鼓,一坐就是十多個鐘頭。由於身體不便,他們克服了健全人難以想象的困難:有人為了減少移動、節省時間,墊上了尿不濕;有人為了防止久坐造成壓瘡,乾脆趴在床上編織;有人由於受傷難以操作編織的精細動作,就力所能及地承擔繞線、整理花束等工作……很多人手上磨出了繭、纏上了膠布,頸椎酸了、腰痛了,但都不在意。兩個半月裏,無一人中途退出。
據粗略統計,150位殘障人士編織成500束“榮耀之花”,一共花費了約630萬針,累計耗時近2萬小時。
每束“榮耀之花”都經過嚴格質檢
每一束奧運之花,都要經過嚴格的“奧運質檢”。質檢員們,不是別人,就是殘障朋友們自己。
質檢的標準,不僅要每個花片編織達標、花枝美觀、花束漂亮,最重要的是安全。“整個花束的骨架是金屬,小花片裏纏繞着0.4毫米粗的銅絲、花枝和花柄裏是2毫米粗的鐵絲。”劉曉雲説,“這就要求絨線必須將所有金屬包裹起來,不能有一毫米金屬伸出扎傷運動員。”
於是,在編織中,大家會用絨線緊緊纏住每一截金屬的末端,保證肉眼看不到任何金屬。編織完每一枝花,都會夾在自己頭部和肩頸之間,來回“拉鋸”,親身感受有無金屬伸出。正是這樣的感同身受、匠人精神,讓每一束“榮耀之花”都精美、安全、無與倫比。
2022年1月14日,當500束“榮耀之花”全部完工、打包轉送,希望之家的夥伴們激動地流下熱淚。
“當我看到運動員拿着‘榮耀之花’站在領獎&上時,我特別高興,就像我自己站在那兒一樣。”唐佔鑫説。
怒放的鮮花、蓬勃的生命力,榮耀之花,不只是殘奧運動員們的勳章,也是150位北京殘障朋友的勳章。他們自強不息的精神,將與永不凋零的榮耀之花一樣,成為永恒。(記者 李瑤)
-
北京懷柔“十四五”打造汽車製造數字化創新高地
沒有嘈雜的轟鳴,生産線間的運輸傳導工作均由機器人完成。懷柔區“十四五”期間打造以汽車智能製造為特色的數字經濟産業園落子廟城。廟城汽車智能製造産業園是懷柔區打造以汽車智能製造為特色的數字經濟産業園的生動實踐。
-
為殘疾運動員排除雜念 冰立方的心理“破冰師”
在國家游泳中心“冰立方”,參加北京2022年冬殘奧會輪椅冰壺比賽的中國輪椅冰壺隊,循環賽連勝。這支勁旅背後,首都體育學院運動心理學教授徐守森一直在為運動員們提供心理諮詢服務,幫助他們排憂解難,破冰前行。
-
150位北京殘障人士為冬殘奧會頒獎編花束
北京2022年冬殘奧會賽事正酣,每逢頒獎時刻,健兒們佩戴獎牌、手捧花束,向國旗致敬、向觀眾致謝。據粗略統計,150位殘障人士編織成500束“榮耀之花”,一共花費了約630萬針,累計耗時近2萬小時。
-
大學生加入消防隊伍 750名北京消防“新兵”開訓
春意盎然,生機勃發,2022年北京消防新隊員開訓。在北京市消防救援總隊消防員培訓大隊,來自北京、河北、山東、河南和甘肅五省市的750名新招錄消防員集結受訓。
-
楊樹安解讀中國代表團北京冬殘奧會捷報頻傳的原因
在北京冬殘奧會獎牌榜上,截至7日,中國體育代表團以7金8銀10銅的成績領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