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石家莊2月28日電 題:攜手共下一盤棋——廊坊北三縣與北京通州區合作打造一體化高質量發展示範區觀察
新華社記者齊雷傑、張驍
去年底,連通河北廊坊大廠回族自治縣和北京通州區的廠通路,在京冀兩地同步開工建設。這條路按照一體化設計、建設、管理的新模式推進,預計2024年竣工。
“廠通路通車後,大廠回族自治縣到北京城市副中心核心區距離將縮短約4公里,為群眾往返兩地提供更多選擇。”北京市交通委員會公路建設處處長秦海濤説。
這是廊坊北三縣(三河市、大廠回族自治縣、香河縣)與北京通州區加快交通互聯互通的一個縮影。作為河北最大的“飛地”,北三縣與通州區只有一河相隔。聚焦北京“擺不下、離不開、走不遠”的功能和産業,北三縣主動承接非首都功能疏解,加快交通、産業、公共服務等對接協作,攜手通州打造一體化高質量發展示範區。
暢通“主動脈”,打通“微循環”,北三縣與通州區加快構建互聯互通的一體化交通體系,潮白河兩岸越來越緊密地連接在一起。
三河燕郊西出口立交樞紐通車;京冀首條跨省市地鐵——北京地鐵平谷線建設有序推進;串聯通州區和北三縣的京唐城際鐵路將於2022年建成;廠通路、三河神威北大街、香河安石路和通寶路4條跨界骨幹道路,在京冀合力推進下均進入實質性實施階段,其中廠通路和安石路開工建設;北運河北京段和廊坊段同步實現旅游通航;密涿高速北延與京平高速對接工程今年將開工建設……
交通“一張網”,推進産業“一盤棋”。
“公司去年3月簽約,5月投産,當年就成為規上企業。”專顯(河北)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王劍波説,公司從北京搬到香河機器人小鎮後,拎包入住,快速投産。目前,香河機器人小鎮已簽約企業150多家,逐步形成産業鏈條不斷完善的機器人産業集群。
近年來,廊坊北三縣與北京多次共同舉辦項目推介洽談會等招商引資活動,推動非首都功能疏解和産業協作。其中,2021年兩地簽約合作項目82個,總投資877億元。中冶總部基地、華海雲谷雲計算數據中心、國家京劇院文旅融合産業化基地等一批重點項目加快建設。
産業協作是推動京津冀協同發展的重要引擎,也是牽住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這個“牛鼻子”的關鍵。根據有關規劃,廊坊明確了“科創燕郊、智造三河、商務大廠、文旅香河”的縣域經濟定位,積極構建“北京研發設計、廊坊轉化配套”的産業鏈協作新格局。
“這裡區位優越、配套完善,適合高端材料企業發展。”落戶三河燕郊的有研稀土高技術有限公司有關負責人説。近年來,三河打造了興遠高科、誼安醫療等27個科創園,入駐科技型企業860多家,來自北京的企業佔6成以上。
大廠回族自治縣引進中國人民大學文化創意産業園、數字經濟總部商務區等産業項目80多個,高新技術企業和科技型中小企業數量持續增長。
未來,北三縣將聚焦新一代信息技術、智能製造、數字經濟等重點領域,推動北京科技資源向北三縣延伸。依託北京科創資源優勢,北三縣將攜手北京,共建燕郊北部科學城等平台,吸引北京更多科技成果孵化轉化産業化,構建分工合理、上下游銜接的一體化現代産業體系。
三河燕達金色年華健康養護中心入住近5000名老人,95%來自北京。香河大愛城吸引了京津等地一批老人頤養天年。北京環衛、熱力、水務等“京標服務”加快覆蓋北三縣全域。453項高頻便民事項、70項政務服務事項實現“區域通辦”……
公共服務共建共享是促進區域協同發展的重要支撐。近年來,北京城市副中心積極推動公共服務在北三縣延伸布局,養老、教育、醫療等領域協作日益深化。
潞河醫院、通州區婦幼保健院、東直門醫院通州院區等醫療機構,與北三縣醫療機構組建醫聯體。北京潞河中學三河校區掛牌成立,中國人民大學附屬中小學大廠校區項目有序推進,北京優質教育資源輻射北三縣。
“未來,北京城市副中心作為京津冀協同發展的橋頭堡,將在首都都市圈建設中發揮引領帶動和支撐作用。我們將圍繞實現‘統一規劃、統一政策、統一標準、統一管控’一體化發展目標,協同聯動,帶動北三縣發展,共同打造一體化高質量發展示範區。”通州區發改委協同科負責人説。
-
從數字賦能到人文關懷 聯合國兒基會攜手中國各界助力殘健融合
聯合國兒童基金會駐華辦事處兒童保護項目官員李侁瑞説, 一方面要為殘障人士創造無障礙環境,另一方面也要提升公眾意識。
-
奧運遺産助力中國首都高質量發展
從2008年北京奧運會“綠色”“科技”“人文”的辦奧理念到2022年北京冬奧會的“綠色”“共享”“開放”“廉潔”,辦奧理念關鍵詞上的微妙變化,折射出中國發展理念的深刻變化。
-
基礎科學到底多重要?科學大咖們來回答!
中國科學院格致論道講壇在2022年推出“基礎科學”系列專場。
-
感受兩個“管”字裏的新意——探訪改革開放後我國第一家個體飯店
郭華説,政府部門的“管”正變得不一樣:以前政府部門像家長,“管着企業辦事”;現在政府部門的“管”更多的是“遇到困難時管着我們”,追着給企業解決問題。
-
北京全市居住區充電設施2022年底前基本覆蓋
首都城市環境建設管理委員會辦公室近日印發《關於進一步加強本市電動自行車全鏈條管控的實施方案》,北京青年報記者獲悉,2022年底前,力爭全市居住區充電設施建設基本覆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