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冬奧會上,中國短道速滑隊摘金攬銀。運動員們身上穿的“戰袍”科技含量頗足。北京服裝學院教授劉莉揭秘,團隊繪製了2000多份設計手稿,進行了110多款樣服打版和超800小時的風洞測試,最終才設計出這套速滑服。
“冬季競速類項目中,0.01秒就可能決定獎牌的歸屬,而服裝和裝備是爭取毫釐的途徑。”劉莉説,高速的冰上滑行,需要對抗十級大風的空氣阻力。因此設計速滑服,要從面料和剪裁下手,盡可能提升它的減阻性能。
在電視畫面上,觀眾可以清晰地看到,短道速滑服是緊身連體服,運動員在躬身狀態下能保持運動姿態穩定。從專業角度看,這套服裝前身相比後身,要具備較強的拉力。劉莉説,速滑服一般由多種面料組成,結構上也要適度分割,最大限度滿足運動需求等。
製作速滑服,過程充滿科技感。比如量體裁衣,不是簡單靠尺子。團隊利用3D打印技術為運動員建模,模擬出運動員在各種姿態下的皮膚拉伸和形變,然後根據這些數據剪裁服裝。
這套服裝還要經受風洞考驗,提前“吹吹風”。超800小時的風洞測試中,團隊對服裝的面料和剪裁進行不斷優化,最終將服裝的減阻性能提升了10%。
速滑服還要足夠結實。因為短道速滑運動員在比賽中容易出現碰撞,有被冰刀割傷的危險。團隊參考了世界上100多種面料,最終成功研製出一種防切割面料。“它由兩種性能的紗線複合而成。”劉莉説,材料兼具強韌、超彈兩種性質,冰刀劃不破。
研發過程中,設計師還有個“暖心”舉動。劉莉笑着解釋,保暖是以往短道速滑服研發過程中最“不受關注”的部分。因為運動員賽前都有熱身,肌肉已處於活躍狀態。除長距離運動外,在短時間的速滑比賽中,運動員還沒覺得冷已經結束比賽了。“但我們發現,有時訓練基地溫度能達到零下20多攝氏度,運動員在平日訓練等過程中也需要保持溫度,所以在速滑服的研發中也增加了一些保暖設計。”
2月5日晚,北京冬奧會短道速滑項目産生首枚金牌。劉莉在賽場邊為中國隊加油吶喊,同時她和團隊實時跟進運動員們的比賽狀況,對戰服作出及時調整。她激動地説:“這兩年的日夜拼搏令我難忘,中國隊的首金也驗證了‘0.01秒就可以決定一塊獎牌的歸屬’這句話,中國隊加油!”(實習記者 何蕊)
-
設計師2000余份手稿繪成中國短道速滑“奪金戰袍”
北京冬奧會上,中國短道速滑隊摘金攬銀。北京服裝學院教授劉莉揭秘,團隊繪製了2000多份設計手稿,進行了110多款樣服打版和超800小時的風洞測試,最終才設計出這套速滑服。
-
第二十四屆冬季奧林匹克運動會開幕式幕後
2月4日晚,北京冬奧會開幕式成功舉辦,參加開幕式的演職人員為全世界上演了一場精彩絕倫的冬奧會開幕式錶演。
-
緩解“一墩難求” 新春特別版冰墩墩已經在路上
北京冬奧會吉祥物冰墩墩“一墩難求”,頻頻登上熱搜,成為新晉“頂流”。北京青年報記者2月8日了解到,北京冬奧組委市場開發部特許經營管理處處長郭磊&&,新春特別版冰墩墩即將上線,北京冬奧會特許商品將至少持續銷售到今年6月底。
-
北京冬奧組委:中國運動員沒有成績指標
在7日的北京冬奧會例行發布會上,有記者問北京冬奧組委副主席楊樹安對中國代表團運動員在本屆冬奧會上的成績預期,他&&,本屆冬奧會中國運動員並沒有明確的成績指標,同時希望所有運動員都能創造優異的成績。
-
精彩瞬間回顧:創造歷史!谷愛凌自由式滑雪大跳&奪冠
8日,在北京首鋼滑雪大跳&舉行的北京2022年冬奧會自由式滑雪女子大跳&決賽中,谷愛凌第三跳挑戰從未做出的超高難度動作成功,上演超級大逆轉,奇蹟般奪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