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北京1月28日電(記者譚暢、梁金雄、馬思嘉、張悅姍)28日下午,冰壺滑行聲、擦冰聲、冰壺撞擊聲迴響在國家游泳中心——這裡已經從昔日的“水立方”變成了“冰立方”。中方制冰團隊成員張芷源和同伴化身“測壺員”,瞄準外籍制冰師示意的點,一次次將壺投出。
漢斯·烏斯裏奇(左)在冰壺賽道旁與中方人員交流。新華社記者劉續攝
英國制冰師馬克·卡倫和加拿大制冰師漢斯·烏斯裏奇緊盯冰壺滑行軌跡,不時與“測壺員”們交流投壺、擦冰感受。
自1月17日踏入“冰立方”以來,交出4條與冬奧會相匹配的冰壺賽道是烏斯裏奇和卡倫的唯一目標。2月2日晚,北京冬奧會首場比賽——冰壺混雙循環賽將在這裡揭開戰幕。
卡倫和烏斯裏奇長期服務於世界大賽,這已經是他們第三次在冬奧會合作制冰。北京冬奧會期間,烏斯裏奇為主制冰師,卡倫擔任副手;北京冬殘奧會期間,卡倫將留在北京,擔任輪椅冰壺比賽的主制冰師。
“能為冬奧會服務絕對是制冰領域的最高榮譽,也是我最開心的事之一。”卡倫説,“冰立方”場館內的中方同事專業素養很高,與外方專家協作默契,制冰工作進展順利。
馬克·卡倫(中)向記者介紹制冰有關情況。新華社記者梁金雄攝
近些天,“冰立方”冰壺賽道逐漸成形,外觀已與賽時無異。在完成多輪測壺後,烏斯裏奇28日下午對記者説,賽道已符合比賽標準。
“對制冰團隊來説,準備好賽道很簡單。真正難的是在比賽期間確保賽道的‘一致性’,即每支隊無論何時踏上場地,都能在相同冰麵條件下競技。”烏斯裏奇説,與其他冬季項目相比,冰壺比賽對冰面的要求最高,微小的差異可能導致相去甚遠的結果。
本着“體育場館反復利用、綜合利用、持久利用”的思路,國家游泳中心通過建設可移動、可轉換的場地結構,把游泳池改建為冰壺比賽賽道,實現水上項目、冰上項目賽事兩種功能並存和自由轉換的目標。
據了解,“冰立方”已進行多次測試賽,場館內位移、環境溫度等傳感器數據顯示,賽道穩定性完全符合冰壺比賽要求。
“這條賽道的穩定性稱得上完美,我的中國同事為此付出了很多努力,我衷心祝賀他們取得如此圓滿的結果。”烏斯裏奇説。
對於即將到來的北京冬奧會,兩名制冰師充滿期待。卡倫説:“我在這裡百分百感受到了團結和奧運精神,真正感受到了每個人在朝着同一個目標努力。大家就像一家人,全身心投入,共同確保北京冬奧會取得圓滿成功。”
編輯:丁文嫻、吳博文、曹奕博、尹詩琪(實習)
-
“冰立方”制冰師:賽道堪稱完美 靜候冬奧首戰
“這條賽道的穩定性稱得上完美,我的中國同事為此付出了很多努力,我衷心祝賀他們取得如此圓滿的結果。”烏斯裏奇説。
-
覆蓋率實現100% 北京市各區完成責任規劃師聘任
2021年度北京市責任規劃師年終交流會日前在北京市規劃展覽館召開。各區堅持從實際出發,結合規劃編制實施的重點任務,針對群眾關心的難點痛點問題,指導責任規劃師開展工作。
-
短道速滑——短道選手備戰
當日,參加北京冬奧會短道速滑項目比賽的選手在首都體育館進行訓練。
-
探營國家體育館
隨着北京冬奧會開幕臨近,北京冬奧會冰球比賽場館之一的國家體育館的各項賽前準備工作已進入最後衝刺階段。
-
走進賽前“雪飛燕”
近日,在北京冬奧會延慶賽區,被稱為“雪飛燕”的國家高山滑雪中心已全面進入賽時運行模式,競速、競技賽道及訓練道、場館媒體中心、出發和結束區等區域正在進行最後衝刺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