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北京1月27日電 距北京冬奧會開幕還有八天,北京、延慶、張家口賽區各場館工作進入衝刺階段。記者近日走訪發現,各賽區賽事安排、媒體工作和防疫、救援等保障工作已基本就緒,靜待冬奧大幕拉開。

“冰立方”中的冰壺場地。新華社記者梁金雄攝
賽事安排出爐 場館運行進入衝刺
北京冬奧會賽程已出爐,開幕前後共19個比賽日中,109塊金牌將各有所屬。
最先開賽的項目是冰壺,2月2日晚,國家游泳中心將迎來混合雙人項目循環賽階段的四場比賽,中國隊將對陣瑞士隊。巧合的是,上屆冬奧會,中國隊該項目首戰也遭遇瑞士,但遺憾惜敗,而瑞士則最終取得了銀牌。
按規定,包括東道主在內的所有隊伍都沒有非官方訓練的機會。2日上午,“冰立方”才會迎來首批賽前訓練的隊伍。目前,制冰工作進展順利,四條賽道已基本完工。記者在現場看到,經過前期制冰、噴漆、佈線等施工,四條賽道外觀已與賽時無異。27日,場館工作人員還進行了鋪設地毯、粘貼冰壺標號等掃尾工作。賽時,賽場的大屏幕上將同步播放冰壺運動軌跡,提升觀賽體驗。
據介紹,“冰立方”賽道原計劃於31日達到競賽交付標準,現有望提前達標。
多個場館陸續迎來賽前官方訓練。27日是首都體育館官方訓練首日,兩屆花樣滑冰世錦賽季軍金博洋、“小花”朱易成為首批訓練的運動員。金博洋反復練習跳躍與旋轉等動作,直至40分鐘的訓練時長結束。

首都體育館內景。新華社記者王君寶攝
三賽區其他場館均進入了賽前衝刺階段。在張家口賽區,國家冬季兩項中心內的形象景觀佈置基本完成,起終點門佈置完畢,所有臨時建築進行最後收尾。在延慶賽區,國家高山滑雪中心“雪飛燕”3日也將迎來運動員,男子滑降項目將在當日開始首場訓練,中國運動員也將首次亮相這一冬奧會的焦點賽事。
媒體服務就位 高鐵纜車助力通勤
媒體工作是傳播奧林匹克精神、展示主辦城市風貌的重要途徑。北京冬奧會創下了冬奧歷史上最高的媒體配額,轉播商、文字和攝影記者總數超過10000人。
目前,三賽區所有場館媒體中心已建設完成,於近日陸續開放。“我們會給抵達場館的所有記者都準備小禮物,那會是一些小驚喜。”雲頂滑雪公園新聞運行經理楊中團透露,30日該館媒體中心將正式開放。

國家高山滑雪中心競技結束區一角。新華社記者王沁鷗攝
多場館媒體志願者近日入場培訓。27日上午,“雪游龍”國家雪車雪橇中心迎來首批共440名志願者,他們由中國農業大學等13所單位選派,賽時將分佈在公共衞生、媒體運行、賽事服務等17個業務領域,為媒體記者等八大客戶群體提供服務。此前一天,62名媒體運行領域志願者也已入駐國家越野滑雪中心。
混合採訪區是賽時採訪的重要區域。記者27日在首都體育館看到,工作人員反復演練運動員下場路線並模擬混採區採訪安排。在雲頂滑雪公園,多條賽道的混採區都在加速搭建中。

國家越野滑雪中心混採區。 新華社記者周萬鵬攝
“我們嚴格按照國際奧委會和北京冬奧組委的要求搭建混採區,注意重點為法新社、美聯社、路透社、新華社這些國際奧委會認可的國際通訊社,還有蓋蒂圖片社提供優質點位。”楊中團説。
本屆冬奧會比賽場館遍佈三賽區,高鐵、高速等路網建設為記者轉場提供了便利。21日,京張高鐵冬奧列車開啟賽時運輸服務,將持續到3月16日。清河站至延慶、太子城、崇禮站分別26分鐘、50分鐘、65分鐘可達。

國家高山滑雪中心的索道系統。新華社記者夏子麟攝
國家高山滑雪中心的索道系統也開始運行。記者連續兩日從延慶冬奧村乘纜車上山,約半小時即可抵達海拔約1480米的競技項目結束區;纜車座椅還有加熱功能。據了解,該索道系統共設9條架空索道和2條拖牽索道,全長約10.3公里,串聯了延慶冬奧村(冬殘奧村)及國家高山滑雪中心各區域。
防疫救援待命 勤加演練保障安全
面對新冠肺炎疫情影響,北京冬奧會採取閉環管理,奧運相關人員與社會人員不接觸。記者在國家雪車雪橇中心媒體運行領域志願服務培訓會上看到,媒體副主任彭偉祥反復要求志願者嚴格遵守《防疫手冊》,在做好個人防疫基礎上開展志願服務工作,絕對不能進入閉環外區域。

首都體育館內的防疫物資。新華社記者王君寶攝
各賽場已設計了防疫流線,賽時將保證閉環外的觀眾與閉環內區域隔離,並已配備了防疫物資。在首都體育館,記者看到門外設有手部消毒機器;進門後,測溫儀器對每一位進入場館的人員檢測體溫;門口的桌子上擺着可以取用的口罩、一次性手套等防疫物品;手部消毒液每走幾步就會出現。
雪上項目佔冬奧會項目的七成,戶外救援是場館工作另一重點。26日,國家高山滑雪中心進行了直升機救援演練。北京積水潭醫院脊柱外科主任醫師、國家高山滑雪中心場館副醫療官袁強介紹,目前,FOP(賽道救援)隊伍已整裝待命。

國家高山滑雪中心FOP團隊在學習除顫儀使用。新華社記者夏子麟攝
“我們隊伍年齡最大的62歲,所有人都具備從冰狀雪賽道上橫滑降下來的滑雪技能。”袁強説,團隊組建於2018年,隊中醫生涵蓋了骨科、神經外科、胸外科、口腔科等多科室。運動員一旦在賽道上受傷,團隊能在四分鐘內趕到運動員身邊,對其傷情進行判斷和緊急處置,並及時將其移出賽道,送至醫療站或醫院救治。
執筆記者:王沁鷗
參與記者:馬邦傑、張驍、姚友明、劉揚濤、夏子麟、盧羨婷、王君寶、王春燕、張寒、朱翃、趙雪彤、樂文婉、黃昕欣、王妍、周萬鵬、孫哲、黃浩然、楊帆、秦婧、梁金雄、譚暢、張悅姍、馬思嘉
編輯:樹文、吳博文、鄭道錦、都秋羽(實習)
-
冬奧的年味:場館裏的“迷你春晚”
1月31日晚上,張家口山地轉播中心運行團隊舉辦了一場特殊的新春聯歡晚會。
-
冰雪健兒“點讚”冬奧會軟硬體:防疫有力度 服務有溫度
在閉環裏,中外選手們生活、訓練都好嗎?他們對冬奧會軟硬體如何評價呢?
-
動物園裏“沾虎氣” 游客進園就打聽:老虎在哪兒
春節期間,北京動物園內各種以虎為主題的文創産品琳瑯滿目,“萌萌”造型的玩偶、魔方、口罩、鑰匙鏈、冰箱貼等系列産品受到游客熱捧。北京日報客戶端和北京動物園聯合開展的“徵集老照片——‘我與獅虎山的故事’”也正在火熱進行中,徵集時間截至2月6日。
-
趙洋上演自由式滑雪雪上技巧中國男選手冬奧首秀
本報記者 李遠飛 陳嘉堃 鄧方佳 昨晚,在北京冬奧會張家口賽區進行的自由式滑雪男子雪上技巧資格賽中,中國首位參加該項目比賽的選手趙洋順利完賽,以61.47分排名第28位。
-
中國混雙冰壺隊連勝步伐終止 目前戰績為2勝1負
昨晚,在北京冬奧會冰壺混雙循環賽第四輪比賽中,中國組合凌智/范蘇圓不敵瑞典組合,終結兩連勝。不管是險勝還是憾負,這對中國冰壺混雙組合不再是賽前籍籍無名的運動員,而成了風頭極盛的明星級隊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