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西單路口西北角“開放冬奧”主題花壇以飄舞的冬奧會和冬殘奧會會徽為主景,配以絲帶、雪花、燈籠等元素,體現了在奧林匹克精神感召下,世界人民攜手共進、守望相助、共創美好未來。記者 鄧偉攝
長安街沿線的冬奧主題花壇裏,漂亮的3D雪花不但科技感滿滿,還蘊含着“零碳”的深意:原本不起眼的建築垃圾等城市固廢,通過3D打印變身雪花。
西單路口西北角,“開放冬奧”主題花壇前游人如織。這是一座頂高9.1米的大花壇,主景是冬奧會和冬殘奧會會徽。散落地上的藍白兩色“雪花”格外惹眼。
一朵朵“雪花”承載着現代科技與零碳環保理念。“這些‘雪花’的原料是城市固廢,經過多道複雜工序後,通過3D打印技術製作出來。”雪花雕塑的出品方、中碳春田(北京)能源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賈長春説。
城市固廢主要包括建築垃圾、一般工業固體廢物、礦山垃圾等,種類繁多、成分複雜,是當前環境污染的主要來源之一。按傳統方式進行運輸、填埋,要消耗大量的能源和土地資源。為了助力“零碳”冬奧,中碳春田研發製作了園林小品,把無用的垃圾變成輕盈美麗的“雪花”。其使用的3D打印固廢技術,具有省模板、省材料、省人工的優勢。
把城市固廢做成3D打印藝術産品,這樣的任務前所未有,研發中沒有先例可循。再加上時間緊、任務重,冬天生産又尤其困難,設計和製作人員攻克了一道道難關。“雪花”的製作工序比較繁瑣,先對固廢成分進行分析,去除有害物質,將能用的部分篩出來粉碎成末,再根據其特點和要3D打印的物品匹配。比如這次的園林小品“雪花”,比較適合用碎石磚塊等建築垃圾製作。匹配後,要將黏合劑加入固廢粉末中,“喂”給機器人。
為了做出倣真雪花表面凹凸不平的顆粒感,光是設計建模就進行了很多次修改和試驗。最大的一片雪花直徑達1.7米,在設計、打印中要考慮厚度、寬度、倣實和堅固性,還要考慮3D打印出來的産品能夠承載暗藏管線和加強筋。
出品方在設計、打印、組裝和運輸各個環節都成立了專門團隊,責任到人。“以運輸為例,‘雪花’並非組裝式産品,而要像一塊蛋糕一樣整體運到北京。”賈長春介紹,它體型大而薄,上千公里的運輸過程中要時刻小心翼翼。
長安街沿線花壇的展示結束後,“雪花”將被回收,循環利用。(記者 朱松梅)
-
城市固廢變身北京長安街冬奧花壇裏的朵朵雪花
西單路口西北角“開放冬奧”主題花壇以飄舞的冬奧會和冬殘奧會會徽為主景,配以絲帶、雪花、燈籠等元素,體現了在奧林匹克精神感召下,世界人民攜手共進、守望相助、共創美好未來。
-
冬奧效應釋放 今年北京將有上千萬人參與冰雪運動
服務消費新場景持續落地,文旅産業市場活力不斷恢復,冬奧帶動冰雪經濟“熱”起來……昨天,2022北京新聞中心舉行專場發布會,介紹北京國際消費中心城市建設的最新情況,冬奧會對冰雪産業的帶動成為一大亮點。
-
中軸線與“雙奧之城”一起向未來 北京中軸線申遺進入衝刺階段
從現在的沙子口北望,京津城際復興號列車飛馳而過,與2004年恢復的北京中軸線標誌之一的永定門城樓交相輝映。昨天,5位嘉賓做客2022北京新聞中心“雙奧之城·看典”互動展示活動直播間,圍繞“行走在中軸線上”主題,暢聊城市發展脈絡。
-
北京2022年冬奧會疫情防控成效顯著
昨天,在北京冬奧會每日例行新聞發布會上,北京冬奧組委疫情防控辦公室副主任黃春與北京冬奧會醫療專家組首席專家布萊恩·麥克洛斯基一同作為主賓出席了疫情防控主題新聞發布會。黃春説,截至目前,幾乎所有陽性病例都是來華前被感染,或者説是在閉環內的潛伏期內被感染。
-
北京西站民警為群眾辦實事的腳步不停歇
安檢點位旁,北京西站派出所副所長馮昆和警長魏鵬飛嚴陣以待。馮昆從警將近22年來,經歷了北京西站的21個春運,但對他來説,2022年的春運有些特殊。2月2日大年初二,外地一名涂姓女士向北京西站派出所報警稱,其哥哥在北京西站失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