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 正文
新聞分析:勒龐選情向好背後的“法國病”
2017-02-21 15:40:40 來源: 新華社
關注新華網
微博
Qzone
評論
圖集

  新華社巴黎2月20日電 新聞分析:勒龐選情向好背後的“法國病”

  新華社記者韓冰 應強

  法國20日公布的最新民調顯示,法國總統選舉候選人之一、極右翼政黨“國民陣線”領導人瑪麗娜·勒龐選情明顯向好。據預測,她將在約兩月之後舉行的大選次輪投票中獲得40%以上的支援率,比大約10天前提升7個百分點。這一態勢若持續下去,民粹主義勢力入主愛麗舍宮或將成為現實。

  勒龐選情走高,直接原因在于巴黎郊區近日持續發生騷亂。勒龐一向在治安問題上態度強硬,因而拉高民意支援率。然而,深思勒龐選情向好的背後,社會治理不善、政治階層貪腐、經濟發展停滯等“法國病”,才是勒龐逐步靠近政治舞臺中心背後的真正“推手”。這一現象值得深思。

  拿社會治理來説,直接“提振”勒龐選情的巴黎郊區騷亂,誘因在于警察涉嫌暴力執法致使一名黑人青年重傷,引發民眾憤怒。然而,正如眾多專家和媒體指出,問題根源不在于暴力執法,而在于長期以來,一些外來移民聚集區治理狀況不佳,青年失業率高企,治安環境長期惡劣。種種因素交織疊加,形成積重難返的惡性迴圈。

  巴黎郊區騷亂後,勒龐主要競爭對手、右翼共和黨候選人弗朗索瓦·菲永甚至提出降低青少年治罪年齡門檻的主張,態度不可不謂有力,但為何菲永選情並未提振?根源在于,“空餉門”醜聞已令很多法國民眾對菲永這種老牌政客深感失望和懷疑。

  實際上,今年1月以前,多次民調顯示,菲永是總統選舉呼聲最高的候選人,他打動選民的王牌之一就是其“誠懇”形象。然而貪腐醜聞曝光後,菲永的良好形象蕩然無存。法國《回聲報》評論,正是在政治階層腐朽、民眾對領導人的不信任創造歷史紀錄的背景下,“國民陣線”才前所未有地興盛。

  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多家民調結果顯示,過半法國人認為民主制度在法國運作糟糕,主要問題包括腐敗橫行、選舉制度失靈、民眾訴求得不到回應。法國社會治理的深層弊端,恰為勒龐的崛起提供契機。

  近年來,法國經濟發展停滯,則是勒龐選情利好的又一重要推手。

  對內,法國經濟增長始終低于足以實現充分就業的“紅線”,引發選民普遍不滿;對外,法國經濟競爭力明顯下滑,在航空、高鐵等傳統優勢領域與新興國家差距明顯縮小甚至被反超,令法蘭西民族自豪感頗為受傷。

  在這一背景下,主張實施“經濟愛國主義”“聰明的保護主義”的勒龐贏得越來越多的支援者也就不足為奇。不滿情緒裹挾下,人們對勒龐經濟主張的實際可行性既缺乏深思,也不願質疑。

  法國經濟學家、《二十一世紀資本論》作者托馬斯·皮凱蒂日前疾呼,面對“國民陣線”威脅,傳統左右翼陣營不能再短視取巧,而要提出促進法國和歐洲長遠發展的真正舉措。如今,距法國大選投票還有大約兩月。激烈選戰後,最終勝選的領導人唯有展現魄力,著力根除“法國病”,才能不負民眾期待。

+1
【糾錯】 責任編輯: 張樵蘇
新聞評論
    北京一個普通地下室的華麗轉身
    北京一個普通地下室的華麗轉身
    蝴蝶農場蝴蝶飛
    蝴蝶農場蝴蝶飛
    澳大利亞一飛機墜毀
    澳大利亞一飛機墜毀
    武夷山職業教育彰顯特色
    武夷山職業教育彰顯特色
    010020030300000000000000011105701120504496